阅读记录

第三百零二节 历史的转变[2/2页]

我是师长范哈儿 黄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虽然也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国人投奔西南的行动,但还是总有国人冒险一试,为了就是回到“祖国”的怀抱。
      日军在沦陷区的种种恶劣行径,激起了中国人的极大反抗。
      侵华日军沦陷上海期间,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正躲在上海的租界里避难,他原以为自己住在租界里还是比较安全的。想不到有一天,竟有日本人找上门来,要求梅兰芳能够在日军占领下的上海电台演出并播音。梅兰芳深知日本人的此番用意,想借梅兰芳的京剧演唱声音来粉饰日军占领下的祥和与太平,这自然是梅兰芳十分不情愿做的事情。于是,梅兰芳以自己年龄大了身体不好,马上就要到香港等地演出为由而拒绝了。
      拒绝日本人的邀请后,梅兰芳觉得自己不能继续呆在上海的租界里了,便托正在香港交通银行任职的一位好友帮忙联系在香港演出的事务。1938年4月,京剧大师梅兰芳率剧团来到了香港。事先安排的演出结束后,剧团按时返回了内地。梅兰芳鉴于内地的抗战形势急转直下的局势,侵华日军相继占领了内地许多城市,虽说有很多日本人喜欢他的京剧,但给作为侵略者的日本人演出京剧,则是他十分不情愿的。于是,梅兰芳决定暂时留在香港定居。
      在香港定居期间,梅兰芳深居简出,但他不忘学习,除了学习英语、世界语之外,还学绘画。自从剧团离开香港后,梅兰芳就再没有用胡琴吊过嗓子,他对外总说自己的嗓子已经退化,不可能再演出了。也就是从此时开始,梅兰芳有意地蓄留了胡须,而实际上他念念不忘的是在等待着抗战胜利那一天的到来,他要剔除胡须重新登台演出。
      这就是著名的梅兰芳蓄须明志,不为日本人献艺的故事。
      如此种种反抗经典,数不胜数。
      虽然中日民间的这种对抗情绪,因为现实的入侵问题,而根本无法避免,但是实际在政治和上层,随着杉山元事件的顺利解决,两国之间反而恢复了一定的外交接触,几乎不再像是两个真正的交战国。
      这个外交接触的平台,正是原来南京的谈判机构。
      如今历史,因为没有原本历史上的那个大屠杀,而使不少国人和政府官员,对于日本人还抱有一种幻想,所以随着两国战事的缓和,竟然有不少国人,表示愿意和日本进行和平谈判,并且积极在上层游走,进行这方面的努力。
      这样的行动,自然不会被真正看透未来发展的范哈儿认同。
      但是他也并没有阻止,反而有时候会和那些看不清事实的人一样,放出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仿佛他的抗日态度也并不是那么积极一样。
      这样做的原因,当然是为了迷惑日本人,而让他们对自己不是那么警惕,从而更多的从两军对峙一线抽调兵力,去南下争夺荷属东印度的石油资源。
      随着美国准备对日进行石油禁运,日本人对于石油已经到了一个疯狂的程度。如果不是之前在范哈儿手里撞了一头包,他们恐怕连四川省那几口都不能自给的油井,都会用劲全力的去夺取了。到了现在,别无选择的日本,已经只能一头选择南下了,为此,他们除了表面和中国缓和战事外,甚至还想在事实上,和中国人达成一些协议,来为他们南下行动解除后顾之忧。
      历史上,因为国民政府被日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所以日军南下的时候完全信心十足,基本不需要不担心中国战场的后方问题,而到了现在,他们却不得不对南京的谈判加以重视。在和汪伪政府达成所谓的“和平条约”后,甚至还希望和重庆的国民政府,也达成一个真正的停火协议了。
      所以在中国有某些人对日本抱有幻想,也积极筹备在南京和日本进行真正的和平谈判之时,实际上日本人,也对于这所谓“和平”,有所期待,在这样的情况,中日两国在南京的谈判,可以说进行极为有进展。
      但是这样的进展,却绝对不是英美等国所愿意看到的。
      实际上,英国和美国,早在日本对法属印度支显露野心,并且最终驻兵河内后,就对中国的态度完全改变了。
      在杉山元事件刚获得解决之际,英国的新上台首相丘吉尔,就派了自己的特使,前往重庆进行交涉。同时美国国务卿,在拒绝了英国的军事援助要求后,同样绝在亚洲展开外交准备,他看准的第一个合作对象,也是中国。
      这样一来,历史几乎完全发生了转变。

第三百零二节 历史的转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