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五十八节 激战[2/2页]

我是师长范哈儿 黄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但是范哈儿也很清楚,日本的南下与否,最终还是取决于陆军战场,这时侯的空军载弹量有限,还基本无法改变整个战局。所以虽然参战,野战机场却是一直设在后方,坚决不肯让飞机在徐州以北地区地面驻留。
      果然,日军于17日下午将主攻方向改在南城,先以15厘米榴弹炮集中火力轰击城墙,致城墙上的守军大部牺牲。激战至15时30分,日军由坍塌处突上城墙,迅速向东、西城墙扩张战果。守军残部由西门退至西关车站。不久,东关及西城门楼均为日军占领,仅余城内、北门及东北城角的守军仍在继续抗击,王铭章在城中十字路口附近指挥巷战。但在日军强大火力制压下,守军逐渐失去指挥。王铭章企图至西关车站组织该地残部继续防守,在转移途中中弹牺牲。城中守军残部仍人自为战,逐屋抗击。
      18日中午,日军完全占领滕县城。
      实际当14日日军开始进攻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即致电蒋介石,请派军事委员会直接控制于豫东的汤恩伯第20军团第85军的第4师增援津浦路,并请最高统帅部,转达对南京第七战区派遣飞机增援的要求。
      经同意后即电告汤恩伯:
      “敌于津浦北正面增加兵力,大举反攻,以牵制我鲁南之作战,邓部(指第22集团军)兵少械劣,正面薄弱,两翼空虚,恐难拒敌,已电呈委座调贵军团85军驻商丘之一整师(指第4师),由火车输送至滕县附近,作第22集团军之总预备队。”
      汤恩伯一方面向蒋介石去电:“恳明定本军归辖系统,以明职责”;一方面电复李宗仁:“恳将本军团全部调津浦北段出击,避免分割零碎使用,以益战局而杜分散,或作无代价之消耗。”
      实际上不肯令所部转隶别人指挥。当夜21时,汤恩伯接蒋介石来电,令其第85军即晚准备由商丘乘车经徐州向临城输送,务必于17日拂晓前到达临城集结完毕的命令,蒋同意第52军也随后东调,虽然隶属于第五战区,但全军团仍待汤恩伯到徐州指挥。
      汤恩伯这才复电李宗仁,应允令第4师出发。15日11时,李宗仁又电告汤恩伯,铁道正面敌已突破界河阵地,进入二十里铺附近,速令第4师先头一部开往滕县附近,增加22集团军正面之抗战,同时要求第85军主力集结临城东北地区待机出击。
      汤恩伯这边的援军效率极为低下,但是南京的范哈儿,在接到李宗人的求援后,立刻派出了三架轻型侦察机、十架寇蒂斯战斗机、十架b10轰炸机,前往徐州增援。三架轻型侦察机,一边利用速度优势将侦察情况通电后方轰炸机群,一边也对敌观测结果,同步传送给了在徐州的第五战区司令部李宗仁处。
      这对于李宗仁正在进行的战术安排,起了极大的帮助,在腾县城失守的过程中,李宗仁几次指挥部队,根据侦察机的情报进行规避和撤退,保留了大量有生力量,为接下的后继作战,保存了大量实力。至于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参战,虽然一度击退了日军南下支队的空中增援,但却无法改变整个战局。
      在这样的增援中,没有实际作战能力的侦察机,反而成为了大功臣。
      除了情报的传递,侦察机拍摄的大量关于战事的照片,也被实时运送到了南京,然后在空运发散到各地报社,刊登出来面对公众。
      当公众通过侦察机的照片,真切了解在正在进行的徐州战役后,也终于把极大的关注,投入到了这个目前国内唯一的大战场上。
      此前因为南京的特殊地位,南京保卫战一开始,范哈儿几乎没怎么运作,就赢得了国人的极大关注。但是这次的徐州会战,却是从开始到现在,除了部分确实关心国事的人关注外,并没有在全国引起轰动。这对于现在正在进行的抗战显然不利,对于在徐州血战的将士来说也非常不公,所以范哈儿才选择,将这些血战的照片公之于众,引来国人和社会的再次关注。
      范哈儿的做法很成功,一旦国人关注某件事情,很多阴影就会被消除,虽然大家不能直接去徐州参战,但是后方的支援力度和效率,却是明显加强不少。
      只是在16日,当滕县以北第45军阵地相继失守、第41军第122师已被围困于滕县城中、前线形势已极恶化时,第五战区还在计划将进攻的日军消灭于滕县以北。但第85军第4师先头部队在到达滕县以南的南沙河时,与向临城迂回的日军第63联队先头部队遭遇。汤恩伯抱定“避免临城决战”的方针,急令第85军以第89师舒旅(第267旅)占领临城、官桥正面,主力向东西集山、凤凰庄一带集结,并没有派部队增援滕县。17日晨,日军第63联队开始向官桥进攻,并以一部兵力向官桥以南的临城迂回。经战斗后,第85军退至峄县(今枣庄南)地区,第22集团军总司令部退至利国驿,临城为日军占领。
      这期间,汤恩伯的拖延避战,起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作为战区长官的李宗仁,在知道消息后,为了大局起见,没有马上追究,只是将这次行为记录在案,准备等战后在上报中央惩处汤恩伯。
      不过在徐州采访的《西南日报》某记者,却是不知道从哪里打听到了汤恩伯避战退缩的事迹,在李宗仁的战区司令部那儿得到高级将官证实后,立刻将他发回报社,登上了西南第一大报的《西南日报》头条,标题名就是极为引起轰动的“第85军避战致使滕县失守,汤恩伯难辞其咎!”
      如今的西南,如今的重庆,可是国内最繁华,政治力量最集中的地方,这个报道一出来,立刻在重庆的军政高层,掀起了一股极大的抨击声,抨击的对象,当然是还在苏鲁地带作战的汤恩伯了。
      还在重庆没有赴武汉的老蒋,在得知消息后,立刻第一时间发了一封措辞严厉的通电,狠狠训斥了汤恩伯的避战行为。
      只是这避战不避战,毕竟是无法以事实为衡量的,在汤恩伯一番狡辩之下,老蒋也抓不住他的什么把柄,只能让他戴罪立功,如果再有类似事情发生,不管有无实证,一定严惩不殆。将汤恩伯吓得只能唯唯应诺,再不敢缩手缩脚。
      这样一来,作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就突然感觉,即便自己不能直接指挥汤恩伯,但是这第85军的作战,却是和自己亲手指挥差不多了。
      不过多了一个好战的第85军,徐州需要面对局势,仍旧不容乐观。
      就在滕县战役期间,日军第5师团为配合津浦路正面第10师团的作战,其坂本支队在休整及增配战车中队后,于8月9日开始在飞机、大炮及战车的掩护下集中兵力,重新从汤头向临沂东北地区的第40军发起进攻。
      汤头守军虽然拼死抗击,但阵地仍不断被敌人突破。沂河以东、汤头以南的白塔、沙岭、太平、亭子头等处先后失守。第40军被压迫至临沂城郊地区。
      早在日军刚攻占汤头时,李宗仁就已电令张自忠的第59军,立即由滕县输送到峄县转赴临沂,接庞(炳勋)任务,击破莒、沂方面之敌,恢复莒、沂两县而扼守。此时,第59军正向临沂转进中。李宗仁为了使庞炳勋军与张自忠军能更好地协同作战,特派战区参谋长徐祖诒代表战区司令长官去临沂指导作战。并致电庞炳勋,大意为,临沂为台儿庄及徐州屏障,必须坚决保卫,拒敌前进。除已令张自忠部来增援外,并派本部参谋长前往就近指挥。庞炳勋接电后,重新调整部署,缩短了战线,以第115旅(欠第229团)防守桃园至蒋家庄之线,以第116旅防守蒋家庄至黄山之线,以第229团、补充团及军、师直属队为总预备队,控制于临沂城关地区,以第89师师长马法五为前线总指挥。

第二百五十八节 激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