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四十九节 江防[2/2页]

我是师长范哈儿 黄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nbsp;条件除了原来在德国提出的和平协议基础上,即承认伪满,维持华北和淞沪的非军事区外,还要求在中国苏嘉、平津等战略要地的驻军权,同时中国必须对日赔款十亿美元的作战费用和占领费。
      这样的条件,虽然英法美都觉得太过分了,但是毕竟利益不涉及自身,还是很乐意的直接将它作为和谈的条件,递交给了武汉和重庆的中国外交部门,提议他们“考虑考虑”。
      老蒋哪里敢“考虑”啊,这个时候,别说是接受这样的条件了,就是仅仅放下提议,真的慢慢考虑,被国人知道后,也会因为刚刚得到的南京大胜,而信心十足的将任何“投降派“赶下台去。
      所以老蒋几乎是毫不考虑的,当天就对这条件作出答复,表示条件太过,无法接受。
      但是随后,出乎老蒋和重庆国民政府预料的是,英法美三国特使,却是直接飞抵上海,继续和日本商谈关于停战的事宜。而且这一次长达一个多月的秘密会谈,完全是撇开中国人,又几个根本不能代表中国人的外交机构人员,秘密在中国的土地上,商量和中国停战的条件。
      这次事件的过程,几乎和正在慕尼黑进行的苏台德地区谈判,几乎完全一摸一样。
      范哈儿在知道这事情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惊呼“又一次慕尼黑阴谋!”
      对于这样阴谋,范哈儿暂时还无法干涉。
      实际上,日本在对华战线的战事暂时,对于抗战开始后,就损失了大量人手,并且战争动员工作不足的中国来说,确实是很好的一次喘息时机。所以他们趁此良机,立刻是开足了马力,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抗战准备。
      在重庆的范哈儿,很是欣喜的接见了在重庆治病中的一位国民政府海军老将陈季良。
      陈季良,原名陈世英,是一位曾在东北三江之地统领舰队,和苏联海军、日本海军都有所接触的海军老将。
      众所周知,满清1840年以后,中国的国土面积,是越来越小,在甲午战争时一度达到巅峰,后来又逐渐有所恢复和继续,民国后八年,也就是1919年时,因为苏俄革命,徐树铮将军收复外蒙,北洋政府也一度让版图恢复到甲午和庚子之后的最大点。
      历史上对于徐树铮将军收复外蒙,多有记录评论,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时的北洋政府在随后的11月24日,发表了出兵西伯利亚的宣言。
      只因为以后的历史原因,对此不方便大肆宣传,而且中国军队当时在苏俄,还和红军关系不错,基本没什么大仗,也就没太多记述评论的价值了。
      实际上,当时中国决定派遣海陆军两路挺进西伯利亚,陆军第九师先遣部队官兵661人,在团长宋焕章带领下,18日从北京出发,24日,营长苏炳文带官兵667人搭乘海军军舰开往海参崴。至10月26日,先后共有六批二千多名官兵,乘火车经哈尔滨赴海参崴,参加对苏俄干涉。
      海军则由林建章海军代将率领“海容”号巡洋舰及其附属部队组成,也开往海参葳,林建章海军代将(相当准将)节制全局。陆军宋焕章支队大约分驻于海参崴、伯力等地。
      美丽的海参葳,原来是中国的领土,当地中国人称为“银窝子,金葳子”,以言其富庶,19世纪末被沙俄吞并。北洋陆军进驻西伯利亚的同时,海军“海容”号巡洋舰也到达海参葳,历史有一张照片流传下来,左边是“海容”,右边是日本干涉军的“三笠”号,中间还有法国军舰。
      还有一张留下来的照片反映了当时参加干涉军的各国军人,其中就有宋焕章的支队。其他的还包括捷克等国士兵。
      当时对各国军队的评价是:军纪最差的是日军,供应最好的是美军;军容最整、战绩最好的是华军。因为宋焕章的部队出身非常奇特,宋支队由第九师三十三团配属炮兵两连、骑兵机枪各一连组成,由三十三团长宋焕章任支队长。实际是袁世凯根据蒋百里的意见办的模范团,毋庸置疑,模范团确实是当时北洋军中第一等精锐。
      中国难得有派兵出国露脸的机会,故段政府派了这支仪仗队式的部队出国,军容整齐哪有奇怪。
      至于战绩,苏俄忙于内战,不想和干涉军发生冲突,在远东只有游击队进行牵制。俄人素恨日人,常有零散日军小分队遭苏俄红军游击队消灭之事。而苏俄红军和华军关系却不错,从无冲突,最多也是朝天放枪应付一下。所以华军基本上没什么战斗损失,是以“战绩最好”。实际上,华军和苏俄红军相处可以说得上融洽,双方人员还常互相来往坐坐。
      可是,后续的接应却久久不到,因为这时中国又打内战了,徐树铮将军奉命率军离开外蒙返回。一年后,宋支队也只好后撤回国,虽然保障三江主权的基本目标达到,规复北方失地却无从谈起,留下的只有海军部队。
      后来眼看苏维埃政权即将建立确凿无疑,“海容”舰只能携载大部分官兵离开海参葳,和其他主要干涉国一起撤军,只有日军乘机在这里驻留了下来。
      这个时候,陈世英的接应舰队,却是趁着中国海军北上海参崴的几乎,也趁机率领舰队抵达东北三江流域,沿黑龙江护卫国境线。他的旗舰是原来属于长江舰队的“江享”号海防炮舰,其任务是建立一支中国政府的北方水上力量——江防舰队,永久性驻扎在黑龙江上。
      江防舰队的北上,实际关系到了中国北部领土的完整,因为日本正对那里虎视眈眈,他们不但不肯撤兵,反而增兵。
      中国政府在内乱之中,自知无力收复江北丧失领土,但依然针锋相对,决议克服困难,坚决派遣舰队北上。北京方面决定,由海军部派出王崇文为吉黑江防筹办处处长,并任海军总司令,命令陈世英指挥调驶“利绥”、“利捷”、“江亨”、“靖安”等舰,由沪北往松黑二江驻防。除了“江享”号外,其他各舰都是原来德国海军在华舰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参战后被中国海军缴获,这也是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批的战利舰艇。
      陈世英在驻守黑龙江期间,纵横与苏俄和日本之间,很是灵活运作,长期保持了领土和主权不失,直到东北沦陷后,才最终回归国民政府海军。
      可惜不久前国民政府海军一、二舰队的覆灭,让这位海军老将再次痛心一番,病倒在床前。
      范哈儿却是听了手下对这位海军老将的信息,知道他是一位人才,至少组建江防舰队,在中国堪称第一人选。
      已经有了海军东南亚舰队,正在着手组建江防舰队的范哈儿,立刻亲自出面,给予这位海军老将最好的治疗,并且成功将他吸收进入了自己新建的江防舰队中,和老蒋残存的海军力量一起,准备去南京,继续江上作战。
      实际上,如果日本没有空军优势,在长江流域作战,只能动用小吨位军舰的日本,也并一定能稳拿中国的江防舰队。
      而能否掌握长江,对于中国南京、武汉乃至长沙等地的作战来说,也是同样至关重要的。
      在南京时的水面作战就已经证明,仅仅依靠水雷,哪怕这些水雷再先进,也无法和日本海军的大舰从根本上进行对抗。
      只有组建了自己的江防舰队,哪怕是一支全由小艇组成的舰队,在江面上能够产生的威慑力,也要大很多。
      范哈儿在重庆的各类沿江工厂中,以前就有专门维修汽轮船的船坞,其中很多设备,甚至还是最初从日本长崎和佐世保船厂购买商船时,一起批量购买过来的。这个时候,适当改造一下,根据海军中原来的江面炮艇,以重庆现在的工业生产能力,大规模的流水生产炮舰,绝对能在长江上漂起一大片炮舰群。
      到时候对日本的海军舰队,形成饱和攻击,看他们还怎么在长江上逞强。

第二百四十九节 江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