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三十一节 南京的狙击枪声[2/2页]

我是师长范哈儿 黄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弹头侵彻效果好等特点,很适合狙击手使用。
      特别是在中途岛系列战,日本基本上还是单发的步枪对美汤姆冲锋枪,但精准的枪法,不仅严重打击了美军的士气,甚至让部分美军精神崩溃。而抗日时期敌后的杀伤,中方主要也是靠精准的枪法,从一个一个开始而累计成可观的战果的。至于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的狙击战,则是因为没有出现两军长期对垒的局面。由于日军整体作战能力超过中国,即便是集团作战,也很快就分出了胜负,而狙击,则是相持之下,打击对手士气,消灭对手有生力量的作战方式。
      显然,在真实历史早期的中日战场上,狙击战几乎没有什么用武之地。
      不过现在南京保卫战,意外的出现了僵持局面,双方大打阵地战,狙击手、狙击战,自然而然就被逼着诞生出来。
      相对于日本兵大多训练精良,武器射击命中很高,国军士兵在这方面,能做到的成绩就差了不少。不过在南京保卫战的狙击战开始后,国军这边却是表现得一点也不吃亏。
      范哈儿的警卫团和老蒋的宪兵部队,本来就是精锐中的精锐,他们的射击精准程度,一点不比日军差。尤其是范哈儿的警卫团士兵,他们一直就是被范哈儿当成特种部队士兵训练,早在五年前,就给他们配备了德国专业狙击学校的狙击步枪,对狙击的专业程度,远超日军和老蒋的宪兵部队。
      而这次南京保卫战陷入僵持,范哈儿不能再调集大规模的兵力和物资援助帮南京,就很干脆的将自己的最强战斗力部队——警卫团,也派上了战场,立刻主动挑起了一场血腥的狙击战。
      真正具有实战意义的狙击战早在古代时就已经出现了,在古代冷兵器作战时,作战双方都会培养若干数量的“神箭手”他们隐藏在已方阵形的深处,突发冷箭射杀敌方的重要将领。当“枪”发明之后,为远距离射杀敌方作战人员提供了更好的装备。在美国南北内战时此种作战模式才被定义为“狙击战”,狙击战起源于美国,却发展于德国和前苏联。
      凡是一种战术,对其的运用都是有一定的战术目的,狙击战的战术目的最开始其实就是刺杀敌方主要指挥人员。这是一种狭隘的狙击战术。第一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双方主要在战场打主要是“堑壕战”,一方进攻时一方躲在堑壕中守。这就对作战双方的射击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样的作战环境下,交战双方都培养出许多的特等射手,这些射手就是后来的狙击手的前身。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特别是苏德战争爆发后。当德军的坦克被阻止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时候,当苏德双方进入城市巷战胶着的时候,德军为了消灭苏军的指挥官和隐蔽起来的火力点以及苏联的狙击手,从而组织建造了一批专业的狙击手,并为此进行了专业的训练,装备了专业的狙击步枪——德国毛瑟1898。
      范哈儿的大部分常规部队,装备的正是98k步枪,而他的警卫图,更是装备了专业级,配有瞄准镜的毛瑟1898式狙击步枪。
      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习惯挥着指挥刀冲锋在第一线的日军军官,就再也见不到踪影了。一线日军部队中,甚至就连军官的肩章军衔标记之类的存在,也全都被派遣军司令部下令暂时撕掉。
      因为范哈儿警卫团的狙击手,打得实在太猛了。即便日军同样立刻予以反击,但经过职业训练的狙击,和仅仅靠常规训练培养出来的神枪手,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尤其是巷战中,更有利于受过职业训练,善于利用地形的专业狙击手发挥。
      其实在挑起狙击战斗之初,范哈儿就已经有设想,哪怕是南京保卫战最终失败,国家不得不大规模撤离,他也会让狙击战持续下去,起码也不会让日军在这个首都重地,扶植起一个傀儡政权来。
      南京还在战斗,这句话可不是空口说说的,只要还有一个国军狙击手活跃在南京,这场反击日军侵略的战斗就不会停止。
      而现在,范哈儿挑起的狙击战中,明显是中国军队的狙击手,占据了明显优势。
      “嘿嘿,又击毙了三十名日军,他们以为不再抗把指挥刀,再把肩章撕掉,就能躲起来不挨枪子了么。我可是早就教过我的部下,怎么识别那些等级差距严格的日军官兵的。”
      范哈儿很满意的将一份战报收了起来。
      “去,将这次新侦察的几个日军优秀军官的照片,给我空投去南京城中。”
      虽然不能直接对南京战场进行兵力和物资的支援,但仅仅是这些远程的信息支持,也还是很重要的。不仅仅是那些日军优秀军官的照片,其他日军的动向、战术安排之类,范哈儿也能通过各种手段搞到,然后直接电文传给南京的城防司令部。
      南京城中的唐生智,已经拼了老命的在打这一场保卫战了。
      不过狙击手在一场双方兵力相持平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改变战场态势,现代战争中,光靠击毙敌几个高级将领是不能击溃敌指挥系统的。狙击手在战场上最大的用处是鼓舞士气,冷枪是打不死几个人,可这能让敌方战士士气低弥。
      而对付狙击手最好的办法就是也部署狙击手与敌狙击手对抗,牵制对手,当己方战士知道在一定范围内很安全,就能稳住士气,甚至可能激起士兵的战斗欲望了。范哈儿这边在挑起狙击战后,日军就不得不应战,一下让本来算是缓慢推进的战事,变得更加缓慢了。
      就在南方战事陷入僵持的时候,北方正在进行的战火,却是对中国分外不利。
      在日军华北方面军主力沿同蒲线、正太线向太原进攻的同时,关东军一部和伪蒙军9个师向绥远发动进攻。
      为了侵占绥远,日军将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改编为第26师团。改编后的第26师团师团长后宫淳中将到达大同后,关东军司令官命令后宫淳一并指挥独立混成第1、第2旅团和临时飞行团,在伪蒙军9个师的协同下向绥远省发动进攻,并担负华北方面军作战地区以北,特别是平绥铁路西段的守备任务。
      当时,中国第二战区部队大部调入山西作战,在绥远省境内仅有步兵新编第5旅、第6旅和骑兵第6师、第7师担任守备任务,兵力异常空虚。事实上阎锡山只顾在晋北、晋东对日军进攻抵抗,已顾不及绥远省的防务,他只是将早前损兵折将,实力大减的张杨二部兵马调出,委任杨虎城为绥远省边防长官,保卫绥远。
      但杨虎城此时的兵马,显然不足以抵抗日军,他在范哈儿的建议下,大量启用共产党游击队,沿路骚扰日军,不断袭击敌后补给线,而他自己,则是率部直接退守绥远省会归绥(今呼和浩特)和包头,等待和日军决战。所以日军进入绥远以后的初期,简直如入无人之境,迅速将绥远省的大部占领。
      同时在山东方面,日本海军于1月7日命令中国方面舰队占领青岛。10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一部未受任何抵抗即占领了青岛。日军第5师团一部于19日进入青岛,担任青岛警备任务。第5师团于20日前完成了胶济路沿线的警备部署,并有一部集结于青岛。
      直到这时,华北战场才因为日军兵力分派太散,占领地区太多,加上部分精锐师团南调,转而开始变的进展缓慢。
      对此,日军方面早有准备,他们将进攻力度收小,转而加紧消化吸收已经占领地区,让这些地盘,尽快为日军的占领提供回报。至于那些未占领地区,很多其实完全可以等南京战役结束后,在慢慢图谋。

第二百三十一节 南京的狙击枪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