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就撤退下去安全过日子了。
这样的情绪,也是因为单调防守作战,加上屡屡没有胜利的刺激,才让防守方产生的正常心理反应罢了。
派遣军总司令松井石根,却是非常懂国军的这种心理。
他甚至在派出登陆的部队的时候,就已经设想:
“一旦突破,敌必陷于混乱状态,我军可长驱直入,打下南京。”
日本大本营对于这方面也有设想,认为可以:“趁机以败军为前驱,步步紧逼追击,以图摧毁南京防线,趁势对南京发动突击。”
在日本早有这方面设想的情况,他们早就把决战的场合,放在了南京。
据守嘉兴的范哈儿,虽然不了解日军的打算,但是却也能看出来,现在战场上这种情况,国军是真退不起,一旦败退的话,后方的吴福线之类,恐怕根本不容国军站稳,就会被尾随追击的日军击溃。
但是这方面,他却也是没有办法,只能看一步,走一步,慢慢行进,以图求变了。
1月5日,最高统帅部给出的关于坚守20天期限终于达到,第三战区司令部和前指,同时向苏嘉一线各部国军发出通告,要求弃守当前阵地,次第向下一层国防工程吴福线有序转进。
但是这时候,国军命令系统中的混乱问题,就开始爆发出来了。
就在战区司令部和前指像苏嘉防线上的国军各部下达命令的同时,战区某些高级将领的命令和前指命令就互相冲突了,顾副司令官命令前指陈诚总指挥:
“余现在苏州,尔后到达武进。前敌总指挥暂在吴县指挥,俟吴福主阵地部署完毕后,位置于宜兴。”
但此时前指却认为,他们应该准备次第向吴福线转进的命令,立刻后撤,而不是继续在前方打仗,给顾副司令官做炮灰创造时间。
当日,日军第114师团攻占嘉兴,第6师团占领苏州,第11师团攻占莫城镇,第16师团攻占常熟,并有一部乘24艘军舰于福山登陆。在此情况下,下午14时,薛岳致函罗卓英、廖磊:
“我苏州方面部队已陆续撤退……本翼军决放弃固守吴福阵地之计划,逐段撤退,以掩护锡澄线阵地之占领……希望能继续迟滞敌人3日,至22日黄昏,不使敌人接近锡澄之前进阵地鸿山—安镇—向塘桥—乌龟山—闸山镇之线”。
嘉兴城的范哈儿第25军,在撤退时还是很从容的,就像当初从松江后撤一样,这次他对面的敌人,同样被他打得没了力气,能继续紧紧跟在范哈儿第25军后面,不让他们脱离关注就很不错,至于追击,根本想都不用想。
基本保持了完整战力的第25军,最后个从苏嘉线阵地撤离,但却是第一个安全抵达吴福线。
就在第25军刚刚抵达吴福线后不久,在日军跟踪追击下,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前敌总指挥陈诚,也发现无力对追击日军形成有效狙击,只能和薛岳一样,命令已退至吴福线附近的各军,“于7日夜开始向锡澄线转进,惟仍以一部占领唯亭、外跨塘阵地掩护,斟酌情形待继续转进”。
同时致函第15和第21两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廖磊,告知:
“铁道正面我军之主力于7日夜间开始向锡澄线转进……望兄等督率各部,迟滞敌之前进,使由正面转进之我军,得有确实占领阵地时间之余裕”。
左翼军总司令薛岳也依照顾、陈的指示,以与信函相同内容的训令,命第15、第21两集团军“支持至7日晚撤退,并派一部沿常锡公路逐次拒止敌人之前进,掩护各部转进”。对各军、师的行动及到达位置等,均作了具体规定,并通知当转进至锡澄线以后的后继安排。
刚刚抵达锡澄线,顾、陈二人就又命令:
“两集团军转进后,萧之楚、刘和鼎两军(第26、39军)及60师留于锡澄线使用,其余18军各部转进至宜兴待命,第21集团军各部转进至武进附近待命”。
信中最后还特别指出:这样部署,是“为顾虑澄锡线作战以后能掩护南京外围阵地之占领,关系甚大……务请注意照办”。
从苏嘉防线开始后撤,到吴福线根本无法立足,再向锡澄线后撤,不过两天时间,整整几十万国军,就在沪宁线上,上演了一场败退的大场面。
至9日,各部方才基本达到预定位置。
这期间,早有预料的范哈儿,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部队,被败军裹挟,一起继续向南京方向后撤。
按照战前的作战方案,当时国军把以上海、杭州湾为第一线,昆山、无锡、苏州、杭州一带为第二线,江阴、镇江为第三线,南京、京杭公路为第四线。计划还规定各线部队应该预先有准备,假如上海的部队打了一个时期要撤退时,则第一线上海、杭州湾的部队撤退到浙江以西、皖南一带,整理补充,并在那里准备阵地。以后各线则陆续往后方调动,以作长期抗日的准备。
现在这么一连撤,自然打破了原来的次第按照各线防守计划。
根据当时的态势,中国最高统帅部判断日军“当以一部沿京沪线进逼,以主力循京杭国道(宁杭公路)绕攻南京。此路敌军到达长兴后,必分兵击广德、宣城,循江南铁路(宁芜铁路)袭取芜湖,断我后路,并与京沪、京杭三面夹击,作围攻首都之企图”。为巩固吴兴(即湖州)方面之战局,最高统帅部令新到之第7军先头部队在升山市至大钱镇线占领阵地,以川军刘湘部改编5个师(第144、145、146、147、148师)集结广德、泗安、安吉一带地区,以为策应。同时令到达武进的第21集团军向宜兴、张渚镇转进。
日本“华中方面军”突破吴福线阵地后,按照在苏州、嘉兴一线准备以后的作战,同时企图攻占无锡及湖州的方针,于20日下达命令,令上海派遣军攻占无锡,第10军以一部准备攻击湖州,以精锐的一部准备协助上海派遣军攻击无锡。日本上海派遣军部署第13师团由常熟地区向位于锡澄阵地中间的青阳镇进攻,军主力第18师团、第11师团及第9师团向无锡进攻。日第10军没有遵照方面军的命令部署军队,仍旧以第10军主力独自果断地向南京追击”的方针,命第6师团在嘉善地区集结,命国崎支队、第18师团及第114师团等部全力向湖州进攻。23日,日军在太湖南、北两侧开始进攻。至25日,日本上海派遣军突破第74军、第39军阵地,占领了无锡;第10军突破了第7军的防线,占领了湖州。
无锡、湖州失守后,中国统帅部为使淞沪战场撤回的部队,脱离日军由京杭国道的大包围,令集结于宜兴、张渚等地的第21集团军、第15集团军以及总预备队等各部队迅速向孝丰、广德、宁国等地转进,并撤销了第15、第21等集团军的番号(仍分别称“第7军团”及“第16军团”)。同时命令长兴第144师郭勋祺部及泗安之148师陈万仞部(该两师原为潘文华第23军所部,归第21军军长唐式遵指挥(下辖第145师、第146师)),迅速协同第7军攻击该方面(湖州)之敌,企图夺回湖州。但在该命令下达的同日(25日),日军第10军已将主力推进至湖州附近,并以其第114师团攻占了长兴。
第二百十七节 一退再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