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八十节 调解[2/2页]

我是师长范哈儿 黄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没过多久,另外三巨头的回复就过来了,他们建议:
      “当前民心向老蒋,我部应当代表国民政府军,率大军进驻汉中,以威胁西安方面释放委员长的名义,实行占领。”
      而邓锡侯的建议,则是比较模糊了。
      他认为眼下西安局势紧张,联盟既和张杨二部有合作前例,自然不应该妄加敌对,白白得罪彼方。同时也要考虑时局民心,不应随意站在帮忙抓老蒋的那一面上。至于到底选择那边,可以由范哈儿自己衡量作出决定。
      反正一句话,这个时候,帮谁都对范哈儿没有好处,而如果两方同时不帮的话,则会同时得罪他们,所以范哈儿只要选择一个帮忙相对比较合算的那个就行。
      这样的答复,让范哈儿十分懊恼。
      考虑到现在自己本人已经到了西安,并且还是对外表态站在老蒋这一边,在帮助宋美龄、宋子文设法营救老蒋,所以对他那边已经有了一个交代。这个时候,就是适当往红军和张学良那边,倾斜一下的时候了。
      12月14日夜间,人在西安的范哈儿,致电早就率军在陕西和四川边界地带的第四师师长林思存,让他立刻带兵进驻汉中,施行占领。对外发表通告,呼吁绝不能伤害老蒋性命,同时要求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至于如果国民政府方面派兵过来借道,则立刻拒绝,若是对方行挑衅之事,则以对方想逼西安杀害委员长的名义,将入侵部队击退。
      这个决定一出,自然是范哈儿准备两边讨好,想在西安事变中左右逢源了。
      对此,中共和张学良方面,并没有说什么,他们知道范哈儿内心是支持他们的,至于军事行动是不是有贪婪的目的,则是他们自认早就了解的“军阀性格”,并不觉得奇怪,到是南京国民党方面,知道范哈儿占了汉中,却又不允许国民党讨伐部队过境的时候,大骂范哈儿叛国投敌,十恶不赦。
      对此,范哈儿也毫不客气,直接发动舆论攻势,一方面为自己冒险进入西安表功,一方面却是指责南京方面妄动刀兵,是想逼张杨二人杀害委员长,才是真正的十恶不赦。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却是明显分裂成了两派,一方是国民党,另一方范哈儿、张杨二部和中共,目前看来,还是后者的实力稍微强大一点。
      无论如何,在中共代表到西安前,红军、东北军与十七路军已密切合作,并对态度问题,有了明确决定。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结果是:“中央正确地分析了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和平解决的方针,并派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前往西安参加谈判。”这个论断是正确的。对这样一个猝然发生的重大的问题,在情况不十分清楚的条件下,中共中央决定了正确的方针,这表明共产党已经成熟了。
      15日,在先后得到了中共方面和范哈儿方面的答复和行动后,张学良终于信心十足,将蒋介石由新城大楼迁至高桂滋公馆,由东北军卫队二营看守。并且同意了宋美龄的要求,由他本人亲自陪同宋美龄去前往见老蒋。
      宋美龄拿着一个梅干菜盒见到了蒋介石,蒋介石在到宋美龄后,眼泪直流,说:
      “你怎么来了?如入虎穴矣!”
      宋美龄劝蒋道:“宁抗日,勿死敌手!”
      对于这次见面,范哈儿知道的并不多,只是看宋美龄回来后,明显比去见老蒋前信心十足了很多,当即知道这位夫人肯定有所收获。
      事实也不出范哈儿预料,这位夫人,已经收到了老蒋签发的一份手令,是给何应钦停战三天的命令。同时张学良为了表示对和谈的诚意,也同意释放老蒋的随行大将蒋鼎文。
      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范哈儿和宋美龄等人都可以看出,这次事变和平解决的可能性很大。
      12月15日,由毛泽东、朱德等15个红军将领致电南京国民政府,指出事变爆发“实蒋氏对外退让、对内用兵、对民压迫三大错误政策之结果”。对此“绝不可负气横决,反而发动空前内战”。否则“日本乘机入寇”,“全国丧亡”。
      提出:
      “公等而果欲自别于蒋氏,复欲自别于亲日派,谓宜立下决心,接受张、杨二氏主张,停止正在发动之内战,罢免蒋氏,交付国人裁判,联合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组织统一战线政府。”
      红军的这份通电,是仅次于中共中央名义的一种表态,目的是在要求停止对西安进攻,因为当时中央军已入潼关,及在潼关和两翼共集结了中央军9个师与冯钦哉的四十二师。要求国民党中央接受张、杨的主张,团结御侮。而且表示一旦抗战,红军愿与国民党军队联袂偕行,共赴民族革命之战场,表明与南京政府是和解而非对立的态度。
      但是,其中也有“罢免蒋氏,交付国人裁判”的要求,这反映了中共领导核心在策略思想上还没有完全一致。不过“裁判”已不同于“公审”(公审也不等于杀),而“国人”则较“人民”更宽,它包括国民党人在内。与之前的通电主要主张相比,它究竟是第二位的,可谓瑕不掩瑜。
      为了响应共产党红军的呼吁,范哈儿也再次联合西南另外三大巨头刘文辉、龙云、王家烈,裹挟了刘湘、何健等人,同时致电南京国民党中央,要求接受张学良提出的条件,接受和谈。
      在这样的层层压力下,国民党中央,终于不像历史上那样,在宋、孔等人积极斡旋的时候,他们还在摩拳擦掌对东北军、西北军开炮。
      当蒋鼎文和宋子文携带着老蒋的手令抵达南京后,对于西安的军事行动,终于被国民党中央下令暂停。
      12月24日,经过多方交涉,在西南联盟总指挥范哈儿和共产党代表周的见证下,蒋中正接受了张学良提出的六项协议。即:
      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以及其它具体的救国办法等。
      但是蒋介石没有意愿为他的承诺签订任何协议书,东北军和西北军有部下向张学良反应不满,称:“我们提着脑袋给你干,怎么到最后连个签字都没有?”张学良回道:“你们政治觉悟没我高,蒋介石虽然被捕,但是其政治实力还在,现在既然我们要放他,要把他捧为领袖,那么逼他签字,他到时还会反悔,现在要一个君子协议也很好。”张学良的这个提议遭到了杨虎城的反对,但是范哈儿和共产党方面,却都表示支持。
      大家看得很明白,老蒋签约不签,对于最终合作来说,并没有多大影响。签了不一定会让他完全落实,不签也不能让他否定抗日的大方针。
      其实这份协议,与其说是定给国人看的,还不如说是给日本人看的。
      一旦公开协议说我们大家团结一致抗日了,最不能容下的,当然就是日本人。日本的战争准备,本来就走在中国前面,这个协议一旦公布,必然会逼得他们提前动手,而老蒋这时候也肯定不得不加快本来就在进行的抗日准备,哪里再可能停下。
      所以协议一公布,就算是基本达成最终目的了。

第一百八十节 调解[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