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心中更是大骂,这范哈儿真是胡说八道,国军投入几百万进行的演习,士兵们怎么会没有收获呢?难道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部队就不会吸取教训了么?
不过他对于这次的演习非常重视,也曾经让部下收集士兵们的表现,虽然有很多表功性的报告,但仔细想想,好像确实有很多报告中提到,士兵们在演习中态度极为散漫,不把这次演习真正当一次战斗来看待。所以说,部分士兵没有得到任何成果,也是有可能的。
面上顿时笑道:
“呵呵,范哈公还说自己是粗人呢,这番见解就很不错,要不,你也上台去讲两句。”
范哈儿看了看在老蒋结束后,作为指挥的唐生智已经站上台去,他连忙摇头:
“范某可不敢抢唐总参谋长的威风。”
“嘿嘿……”旁边的老蒋也是一声轻笑,心中已经有了其他主意,就没有在当场再提要求。
在蒋介石讲话之后,演习参谋长唐生智也发表了长篇讲评。这一讲评堪称为军中元老、一级上将唐生智一生中最耀眼的军事理论著述之一。
唐生智首先肯定了参加演习各部队官兵“忍苦耐劳,不眠不休之努力,得以如所预期而完成”的精神,并对本次演习的目的及其所期望的价值作了概括性的阐述。他指出:
秋季演习之目的,固在于使各部队于何种战斗方式中发挥各级指挥官之指挥能力,演习联合各兵种之协同动作,然其要义尤在于使关于国军编制、装备、教育、训练诸方面之缺点,以为尔后改良推进之准绳。在演习中,吾人已发现甚多之缺点,获得丰富之教训,甚望诸位能悉心研究,出全付毅力,勇往迈进,期于短期内获得良好成绩,以完成国防准备之基础,则在演习之价值甚伟大也。
接着,唐生智分别从军队指挥、诸兵种之协同和对地形的观察、利用三个方面逐一讲评其缺失。关于军队指挥方面,唐生智认为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各部队长的决心与命令,未能适时作出并予贯彻;二是在兵力使用上,未能集中优势兵力于决战方面;三是指挥官未能亲临前线,适时作出决断;四是通讯联络存在诸多缺陷。关于诸兵种协同方面,此次演习中,除以陆军步兵为主要参战部队外,尚有空军、炮兵、装甲兵、防空兵及化学兵等军、兵种配合参战。唐生智指出其缺陷在于:步炮间未能有良好的协同;空地联络不良;战车未发挥其冲锋、奇袭之作用;高炮部队未能很好完成防空任务以及化学兵的运用不合机宜等。至于对地形的观察与利用,唐生智着重就道路、河川和汽车运输三个方面总结经验,提出了应当注意的事项。他宣称:
“在将来实践中,为避免敌空军之威力,应多实施夜行军为有利……
“在许多重叠河川地域之战斗,攻者应以先头部队首先扩大正面,继续以工兵,使接近河岸侦察河川之状况,并决定向有机可乘之地点攻击,防者当利用各河流进行逐次抵抗”。
最后,他表扬了西军在演习最后阶段适时利用汽车运送第一混成旅,从而达成胜利“围歼”主力的成功之举,同时又再次强调:
“大部队之运输易受空军之攻击,亦易发生故障,故应切实注意上空之防护,或利用夜晚以行之。”
由于唐生智的这一讲评切中中国军队之要害,故被蒋介石立即批发全军,要求认真研读。
1935年国军在南京附近组织的演习虽名为“秋季大演习”,但实际进行时已接近冬季。这一年11月8日立冬,23日小雪,大演习结束时,差不多正是冬季。但在时间过去整整两年之后,历史出现了惊人的巧合。1937年12月上旬,当日本侵略军沿着京杭国道攻向南京时,恰巧是在2日至8日这一段时间内进行了溧阳、溧水、天王寺、句容等地的战斗,而在“东军”的进军路线中,正好有一路是沿着京杭国道逐次向南京攻击前进的。
根据日本的军史记载,其第十军于1937年12月2日接到了关于“攻占南京”的方面军命令后,遂命“第一一四师团沿宜兴——溧阳——溧水公路大致进入溧水北面地区”,“第六师团沿长兴——广德——洪蓝埠公路大致进入蓝水西面地区”。由第十军所率这两个师团,不偏不倚,沿着两年前演习中“东军”(即假想中的日军)的足迹,于12月2日攻陷溧阳,4日陷溧水,并进抵天王寺,5日占句容。
除了时空范围奇迹般地吻合外,在南京保卫战中抗击日军的中国守军主要部队及指挥官也与两年前的大演习基本相同。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已多年不率军作战的“大演习”参谋长唐生智,竟被蒋介石委任为统率有13个建制师又15个建制团、约15万军队的南京卫戍司令长官,而当年充当东军主力的第八十七师和教导总队以及充当西军主力的第三十六师,都是南京卫戍军战斗序列中的第一批基干部队。
一样的战区统帅,一样的参战部队,又经过了“大演习”的实践磨练和事后总结、提高,凭藉指挥官对部队的了解,作战部队对地形、地物的谙熟,本应在实战来临的时候占有相当的优势,然而真枪真炮的血腥战斗决非和平年代的演习可比,它除战、技术的优劣之外,更重要的还由双方的国力、军力对比支配着。抗战初期的各战役,由于中日双方实际国力、军力对比悬殊,决定了不仅溧阳、溧水、句容一类县城守不住,就是上海、南京、徐州这样的大城市也是守不住的。
尽管经过1935年秋季大演习的洗礼,实际战争爆发时,在当年东、西两军鏖战的苏南大地上并未发生比较像样的争夺战,中国守军就立即退守南京复廓阵地,这不能不说是给历史留下的遗憾一笔。
范哈儿并不知道历史上还有这样的巧合,但是他在结束这次对演习的观察后,却是心情很是复杂,不知道是该喜好还是该忧好。估计那些日本间谍,在看到国剧你的战力后,却是绝对难免要心存侥幸的。
因为这次演习老蒋他们看了很开心很满意,范哈儿看了却是感觉暴露出了国军外强中干的真正底细。这样的军队,如果以后自己对上,那当然是会高兴的,但要是和他们一起合作抗日,却是绝对要担心的。
中央军武器装备不用多说,宪兵部队等普通单位的装备就比范哈儿的西南地区普通部队略差,精锐部队如教导总队,却也是明显略逊于日本的精锐部队,至于战斗表现,至少在这次演习中,则实在是像一场花拳绣腿的表演,比范哈儿预想中实战演习要差上不少。
这不是训练程度的问题,而是那些士兵的作战意志问题。
这些士兵,并不是不爱国,但也许是长久的内战,磨灭了他们为国家而战的精神,范哈儿找不到一丝他们在为守护自己家园作战的感觉,尤其是在演习中,即便大部分作战勇敢的士兵,感觉也是和内战中的士兵差不多。能打赢就打,打不赢打不了投降,反正是换个主子,投靠谁不一样。确实,内战中士兵投降被收编的故事实在是太多,而长久的内战,也让太多士兵,养成了这样的心理承受能力。
现在抗日战争是还没有真正来临,但这些士兵们的心态,却也肯定是还没有准备好。
等唐生智的讲评一结束,演习大部队部分正式闭幕。
但是真正的高层评估,却还是要慢慢进行,包括军事委员会,都特地为此次演习,进行战术和战略评估。
第一百五十四节 中央军的实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