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三十五节 大后方概念[2/2页]

我是师长范哈儿 黄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才还在骂范哈儿给自己添麻烦的最高领袖,一听到戴笠这么有家国观念的表态,却是赞了一句:
      “恩,雨农,你们还是很有爱国精神,很勇敢的。”
      “谢校长夸奖。”戴笠这个时候,表现得很有气质的。
      “恩,很好。雨农你去了一趟西南,看看他们发展的如何?听报纸上说,西南的经济,在这三年里快翻了番,真有这么快么?”老蒋笑着从座位上站起,询问戴笠这次西南之行的见识成果。
      虽然军统在四川有情报人员,但在部分情报人员都得戴笠这个情报头子自己去领回来的情况下,老蒋也不是很愿意相信他们的报告,他更愿意听戴笠这个情报机构负责人,亲口说说他在四川的见闻。
      “变化啊……”戴笠的眼中,闪过一丝迷茫。
      但眼神随即就恢复清明,口齿清晰的汇报起来:
      “校长,西南经济是不是翻了一番,我没有统计,不好评价,但是对于现在成都、重庆等地的变化,却是我亲眼所见,他们的进步之快,确实是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如果一定要说这两个大城市的经济变化,我相信,只承认他们经济规模翻了一番,恐怕还说笑了。”
      “哦……真有这么快!”老蒋很是惊讶。
      “报纸上刊登的文章,把重庆吹得天花乱坠,说什么已经赶超南京上海,须知罗马不是一日建成,昔日一破埠的重庆,三年间成为东方巴黎,天下哪有这么快的城市变化!”
      嘴上说是不信,但老蒋却是把询问的目光,看向了戴笠。
      这位情报头子,是同时见识过上海和重庆,肯定能知道两者是不是能够相比。
      戴笠点点头,给了老蒋一个很肯定的答案:
      “重庆发电量足够支持电灯通宵达旦,确实已成不夜城;商品货物极为丰富,甚至还有大量来自美国、暹罗的进口商品;城区以电车和抬竿为交通工具,火车直通成都、綦江、万县等地,再加进拓建的水泥大码头,已经成为交通枢纽。来自暹罗和英缅等地的华人富豪,还有西南新兴的实业家,齐聚重庆。往来多是达官显贵,总体就算不如上海,却也是相差有限。”
      重庆毕竟才快速发展了三年,虽然原来也是很大很繁华的城市,但和上海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某些指标性方面和上海齐平是没问题,但总体上,肯定还是稍有不如的。
      而老蒋想要问的,本来就只是那些指标性数据,有了这些,就足够知道范哈儿西南集团的发展速度了,所以,戴笠的这个回答,已经让他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随后,这位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却是沉吟起来,开始在书房中慢慢的踱起了步子,眉头一松一紧,显然在思考某些重大问题。
      半响后,才缓缓侧过头,突然问了戴笠一句:
      “雨农和那个范哈儿有过接触,可知道此人到底有没有效忠中央的决心?有没有抗日的决心?如果10月的会议上,有人提出抗日问题,他会不会选择支持?”
      听到老蒋说自己和范哈儿有过接触的话,戴笠的心跳却是猛然跳了几下,但随后就恢复平静,听着老蒋下面的问话,慢慢做出了回答。
      “校长,那范哈儿混是混,但对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区别,还是分得很清楚的,这方面应该不用担心。至于他对中央的忠心么……我相信,只要他有前面的那个认知,在大事发生时,肯定不会站错队伍的。”
      戴笠的意思,就是一旦日本入侵中国,那范哈儿就肯定会站在中央政府这一边,坚决进行抗日的。
      这番话,老蒋听到后却是先点了一下头,随后又摇了一下头。
      “我原以为那范哈儿有大智慧,在红军入川的时候,应该能分清形势,同样站在中央一边,但他却放过了朱毛,致使国家留下一个大患,所以对于他今后对日本会如何,现在说如何,确实是早了点。“
      他并没有马上采信戴笠对于范哈儿的评价,只是作出了假设:
      “中日必有一战,如果范哈儿真的能够站在中央这一边,那为了以后的抗战需要,政府也要适当投入,在西南营建一个后方基地,为以后的事情提前做些准备。唉……可惜,那范哈儿。”
      老蒋第一次,公开的对着戴笠提出西南是中国抗战大后方的概念。
      但他的性格,确实像很多历史学家提到的那样,经常是多疑的。
      他明明早已经认识到,西南这块大后方,对于中国抗战的意义非凡。只是在范哈儿几次没有坚定站在国民政府一边的情况下,他对于经营这块大后方,也实在是不愿意马上就作出支持。
      这次询问了戴笠,本来也只是想听听他的判断,并不准备马上做决定。他宁愿花上一两年时间来调查试探范哈儿的立场,再慢慢动手建设西南,也不愿意仓促支援,白给范哈儿送了好处。
      范哈儿当然不会知道,南京的老蒋曾经打过主意,要给西南联盟一笔支持,好让他们大力建设抗战的大后方。
      此时的范哈儿,正高兴的决定出息一个仪式。
      从1933年开始建设的成渝铁路,经过两年时间的建设,终于正式竣工,在进行的适当的检查之后,选定在1935年5月1日正式通车。
      这是四川境内第一条铁路干线,只是的北川铁路,只是一条矿区的轻轨线,根本不能和成渝铁路这样的运输大动脉相比较。
      成渝铁路通车之后,对于整个四川、整个西南的意义,毋庸置疑十分正面。
      成都平原上的货物,今后将可以直接通过铁路,运送到重庆,然后在重庆装载上大轮船,通过长江,运送沿江各地,乃至海外。
      同样,今后海外的商品,沿江各地的特产,同样可以通过航运运载到重庆,然后通过成渝铁路这条大动脉,运送到四川内部。
      而且最重要的,是因为这条铁路通过几处矿产和天然气田附近,然整个四川内部的能晕和矿产运输,一下子变得十分便捷起来。它横穿四川盆地,沿线物产富饶,能够有力地促进西南地区物资流通,对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范哈儿在通车仪式上讲话:
      “这是四川第一条铁路干线,但我相信,马上我们就会有第二条,第三条铁路干线。铁路是现代工业社会,最重要的运输手段,随着成渝、成昆这些铁路干线的开通,四川进入工业社会,已经为时不远了,川中几千万父老翘首期待,数万万精英日思夜想的工业社会,即将来临……
      在这个时候,我们绝对不要忘记,在铁路建设过程中,牺牲的那些工程兵么,还有为此付出了大量精力的设计勘探者们,以及还有我们的投资方,感谢你们,是你们的大力支持,才让川省第一条铁路干线,能够按时完工……
      在这个时刻,我们也要看到,在中国铁路建设里程最多的东北,现在还沦陷在日寇铁蹄之下。作为整个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方后,如果将来有事,想要让四川不重蹈东北的覆辙,仅仅依靠修建铁路,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同胞们,川中乡亲们,在接下来的几年,我们还要很多工作要做,还有很多建设要完成,就让这条川渝铁路,成为我们的新起点,成为我们继续发展的翅膀,搭载我们继续不断前进吧!”
      范哈儿也在这次川渝铁路通车仪式上,提到了西南作为中国大后方的概念。

第一百三十五节 大后方概念[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