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十三节 联英抑日[2/2页]

我是师长范哈儿 黄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尤其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为这样一条运河如果通航,就会使新加坡失去其在航运、商业和海军方面的战略意义,并加强日本在这个地区的地位。
      所以这则报道一出来,英国人就立刻坐不住了,除了驻暹罗大使紧急和披耶帕凤内阁交涉外,就连卢思德这位驻重庆总领事,也被要求和范哈儿沟通,希望通过他,影响暹罗政府的倾向,取消他们的运河开凿计划。
      听明白卢思德的真实目的,范哈儿当即保证:
      “总领事阁下,这方面完全没问题,范某绝对会和英国政府一起对暹罗政府施压,保证在这次的运河事件上,和英国政府采取一致的立场。”
      就算不是为了讨好英国,仅仅是为了抵制日本人的势力扩张,范哈儿也会坚决反对运河的开凿。
      得到范哈儿的这番肯定回答,卢思德脸上的神情,立刻好看了很多,难得对范哈儿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
      “您知道,暹罗的地位非常微妙,我们和法国政府,当初都答应过不多干涉该国事务,以免引起彼此的误解。而现在插手干涉,也是很迫不得已,如果由你出面主要施压,当然要方面不少。”
      范哈儿对此完全理解。
      历史上,二战中的东亚没有沦为欧洲殖民地的独立国只有三个国家,分别是中国,日本,泰国。而泰国的方法是充分利用列强间的利害关系,在夹缝中巧妙维持生存。所以有人说“中国太大,日本太强,泰国太巧”。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法在中南半岛进行争夺霸权,双方先后于1896年和1904年签订协定,承认暹罗为“缓冲国”。暹罗虽然例外地成为东南亚地区中,唯一在政治上保持独立的国家,但是它实际也处在西方势力的团团包围之中,主要是靠在英法之间摇摆,才维持了她的独立地位。而英法两国,任何一国过度插手暹罗事务,都会引起另一国的反弹,所以才会有上面卢思德总领事的那一番说法。
      “卢思德总领事,我们是朋友不是么?”范哈儿笑着和眼前的英国人,重重的握了一下手。
      这真是难得的一次好机会,怎么能不趁此机会拉近和英国人的关系呢。
      “在印支半岛,尤其是在暹罗和日本关系这一件事情上,我们双方完全可以结盟,像盟友一样对待企图破坏印支半岛现有秩序的势力。”
      “不错,我也相信,在对待日本和暹罗的态度上,我们可以采取一致的态度。”卢思德难得对范哈儿这一拉关系的表态,进行了认可。
      随即,趁着大家的心情都还不错,两人很愉快的就这段时间来,某些涉及双方利益事件进行了沟通。
      对于暹罗王拉玛六世的地位,卢思德代表英国政府,同样表示不应该受到破坏,并且认为范哈儿扶持执政温和的拉玛六世,对于英国政府同样有利。
      至于范哈儿抵抗日本势力在暹罗的扩张,这位总领事虽然没直接说很好,但毫无疑问赞同他这个行动。自从英日同盟到期,而英国没有续签后,英国和日本的关系,因为争夺东亚、东南亚的现实利益冲突,已经越来越差。
      而泰国和日本的友好关系先天上来自于地理距离,既不是太近而有冲突,也不是太远而有疏离。后天上因日俄战争日本的胜利,从精神上鼓舞了被白人压迫的泰国,于是在同是亚洲人的想法下对日本有了好感。在对抗欧美白人的立场上两者一致,故对于日本的行动采取了和欧美不同的看法,比较起来多了更大的容忍。最好的例子就是国际联盟因为满州事变向日本表示谴责的决议时,唯一弃权的国家就是泰国,着实令世界各国吃惊。这样的目的,乃是泰国为了在夹缝中生存,而采取依靠日本排挤欧美势力的做法。
      之前暹罗的种种亲日行为态度,英国人出于不涉及自身利益,能忍也就忍了。
      而这一次运河事件,终于刺动了英国人的神经,逼得他们不得不出手干涉。
      而范哈儿的帮忙,也让卢思德这个总领事,对他的印象好了了不少。
      “卢思德总领事,范某这几年来,陆续在欧洲购买了一些机器和设备,从苏伊士运河运送过来后,又得到上海辗转走长江航线,过程十分复杂。听说缅甸和云南之间计划修筑一条铁路和公路,已经在进行可行性研究了,不知道贵国能不能加强对此事的重视,早点开始修筑滇缅公路,以便我们西南地区的进出口货物,以后都能走这一条道路?”范哈儿突然建议。

第一百十三节 联英抑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