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零九节 范总指挥[2/2页]

我是师长范哈儿 黄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军,集中全力来“剿匪”。
      后来的历史证明,1934年以后的国民政府几大行动,除了在追剿红军上近乎完全失败外,其他几件诸如对付西南三大军阀,建设国内经济等几方面,成绩都还不错。西南三位主席,包括龙云和王家烈,几乎都完全被蒋某人收伏,而国内的经济规模,不管工农业产值还是其他方面,都在1935年左右,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
      范哈儿他们几个西南军阀,这次还算比较幸运,在老蒋腾出手来对付他们之前,就已经顺利联合一致,结盟对外了。有了提前一年的准备时间,等到老蒋能腾出手来对付他们的时候,他们早已经成了气候。
      而这次结盟后,四大军阀在对外政治合作上,显得越来越紧密,不仅是针对外省的对外事务,对外国的外交事务,也是如此。
      发生在昆明的一件外交事情,让范哈儿这个联盟总指挥,起了另外的心思。
      1932年,暹罗发生宪政革命,不少王室成员出逃外国,而其中部分人去了美国,也有部分人去了欧洲,但还有几位,却是选择了临近的云南昆明或者是直接前往中国中央政府所在地南京。
      这些政治避难者在各国四处奔走,呼吁为暹罗国的局势进行干涉,但这个时候全球还没走出经济危机阴影,又有哪个国家愿意随便插手这种政变事务。
      经过一段时间行动没有结果后,很多人都只能选择暂时在外国定居下来,想慢慢等各国形势发生变化,再出来游说了。
      现在的昆明,因为某些方面和暹罗相似,加上距离也近,就有部分暹罗王室的成员选择了在这儿定居。他们的地位虽然不如美国那位著名的巴莫亲王(seniraoj),但好歹也是正式成员,在几次前往南京求援无果之下,就只能选择气候相近的昆明,作为临时的落脚点了。
      只是安置他们,却是费了云南省政府好一番手脚。
      蒋介石虽然不愿意帮助暹罗王室,但是对于他们的礼遇,却还是不差的,知道部分避难的暹罗人想到昆明暂时居住后,立刻致电龙云,要求他妥善安排,给龙云制造了好些麻烦。
      范哈儿知道这个消息之后,却是大喜,立刻通过龙云,将这几个暹罗王室远亲接到;呃重庆,热情招待,并且公开对他们表达他个人对暹罗政局的关切。
      认为,暹罗的政变,不应该影响到华人的利益,同时对于暹罗王的地位和安全,也表示深刻关切,希望政变当局,能够恪守政变后的约定,保证暹罗王的安全和权益,同时也不再继续伤害暹罗其他王室成员的利益。
      此时暹罗和中国的关系,政府层面只能说一般般,但在民间,却还是非常紧密的,云贵、两广等地,在历年迁居暹罗的中国人,占了巨大多数,如今坐领西南剿匪总司令的范哈儿,公开表达对暹罗政局的关注,立刻在民间引发了一番不小的震动。
      随着暹罗政府中军人集团势力的加强,暹罗国家预算中越来越多的拨款都用在了军事开支上。早在30年代初,扩军就成为暹罗政府最关心的问题旨意。193334财年,暹罗的国防拨款是1500万铢,比上一财年多出350万铢。
      1933年,暹罗成为唯一在国联投票反对因炮制伪“满洲国”而谴责日本的国家。暹罗从英国进口的货物从1932年的1228万铢跌落至1934年的1087万铢,从日本进口的货物却由585万铢猛增至1465万铢。日本大量购进暹罗的锡、原棉、棉布和衬衫,并以比英国货低得多的价格廉价向暹罗销售“达特桑”轿车(“日产”轿车的前身)和自行车,以及照相机、无线电产品、水泥、纸张和生丝。日本还计划在暹罗投资兴建炼锡厂和制糖厂。
      自从去年发生政变后,新的立宪政府,对于占据了经济统治地位的华人,态度并不友好。同样是在日本的影响(或授意)下,暹罗开始利用国家及其来限制在其经济生活中占主要地位的华人和华侨的权利。暹罗政府开始向华人企业征收高额所得税,并计划将大部分属于华侨的碾米厂收归国有。
      种种迹象表明,暹罗新政府不仅越来越有法西斯化的倾向,同时在中国政府对暹罗政变采取无视纵容的情况下,他们的对华政策和态度,也是越来越不友好。
      所以范哈儿这位西南地区的实力派军阀,在这个时候的突然表态,无疑让眼前的情况,起了一点明显的变化。

第一百零九节 范总指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