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十八节 卢作孚[2/2页]

我是师长范哈儿 黄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张口就要自己跳槽到他这儿工作。他可根本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当然不好马上回答,只能先回了一句:
      “范督见谅,在下在北碚一直过的很好,也没有想要离开的念头。”
      北碚,就是卢作孚现在管辖的地方。原本属于巴县,位于江巴璧合四县之间。因为盗匪出没,四县组峡防团务局以资镇压。1927年卢作孚接长峡防局,他找到了内陆地区现代化实现途径。通过民生的轮船,以其独特的视野和大胆的设计,精心规划出了“北碚发簪模式”。
      “北碚模式”的思路似乎揉和了上海的现代工业技术,德国建设青岛城市经验,日本建设大连的经验,以及张謇建设南通的经验。
      卢作孚吸引新的经济事业,相继投资和参与兴办了北川铁路公司、天府煤矿公司、三峡染织厂,促成洪济造冰厂利用水力;以及创造文化事业和社会公共事业。创办地方医院、图书馆、公共运动场、平民公园、嘉陵江日报馆、中国西部科学院、兼善中学及其附属小学校、各类民众学校等。
      如果说,卢作孚的民生公司,是从川江航运的商贸层面构架起重庆与外界交往的桥梁,实现了传统社会的开放态势;北碚则是卢作孚精心构筑的一个与外省人、“下江人”直接接轨的舞台。对这个平地涌现出来的现代化市镇,重庆人、四川人与其他国人,都是赞叹不已。美国《亚洲》撰文称赞“北碚是迄今为止中国城市规划的最杰出的例子。”
      现在范哈儿要挖卢作孚,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不能离开自己的北碚。
      “作孚兄放心,只要你肯来帮忙,边防公署的秘书长和财政总监一职,可以由你兼任。甚至将来要是省内安定了,提名你担任省主席,全面负责川省政治经济事务也完全没有问题。”范哈儿大开空头支票。
      北碚作为卢作孚的骄傲,他确实有理由不愿意离开。
      但看到范哈儿这样的条件都提出来了,卢作孚到是认清了一点,就是眼前的范哈儿,是真的想挖自己到他的手下当差,而不是简单的客套。
      这样一来的话,某些客套性的推却,就不能用了。
      当即肃容回答:
      “范督,西南边防公署要是想发展治下县市经济,这个小弟当然会全力支持,不管是探矿还是建厂,都可以让西部科学院来帮忙,民生公司同样大愿意大力投资设厂,配合公署的经济发展所需。只是让小弟放弃现在的职务,来担任范督的秘书长,这事还是休要再提,免得大家伤感情。”
      听到卢作孚这样果断的拒绝,范哈儿到也不好提什么高官厚禄诱惑拉拢了,不然以对方真正读书人的个性,恐怕会当场翻脸走人。
      但他当然不会这么死心,还是换了个说法:
      “作孚兄,既然你不愿意离开北碚,兄弟也不会强求,只是不管是北碚,还是綦江、泸江、宜宾等县,好歹也同属四川治下,所有四川人都有发展自己乡土的责任。要是我提名作孚兄担任四川省民政厅长,不知道你是否愿意?是否愿意在兼顾北碚的时候,适当给綦江、泸江、宜宾等地指导一下经济发展呢?”
      范哈儿这个说法,当然非常有诱惑力。
      现在的卢作孚,还只是北碚大区的县长,挂职师长而已,和民政厅长的职务级别,相去甚远。如果能够获职担任,那是实打实既高升而又不用背叛刘湘的好事,卢作孚当然也有点心动,面上顿时沉吟起来。
      范哈儿一看有门,当即继续游说:
      “我看作孚兄才是甫公(刘湘)麾下真正在做实业,为国为民考虑的将领。现在区区北碚一地,虽然被你弄得风生水起,闻名中外,但是对于整个四川、整个中国来说,帮助又有多大呢。真正想要发挥作孚兄的才能,也只有站在更高的位置上才行。范某绝对不是鼓动作孚兄离开刘甫公,仅仅就事论事而已。而且你升任民政厅长后,也完全可以保持和甫公的关系,没人会强迫作孚兄一定要投靠谁谁的。”
      他说这些话的时候,也是很有把握,认为卢作孚担任民政厅长是可行的。
      第一,他并不需要卢作孚的效忠,只要他忙帮自己规划一下县市经济发展就行了,想来等他担任了民政厅长,自己再提出要求他也应该不会拒绝;第二,作为刘湘的属下,只要卢作孚不背叛,刘湘就肯定会支持自己的人担任省府高官,那怕是让卢作孚离开北碚去成都赴任,到时候有了自己和刘湘两督支持,刘文辉就算想反对也敌不过。
      所以这民政厅长的职务,只要卢作孚本人答应,其他方面基本没有问题。
      “这……能否让卢某回去再考虑考虑。”卢作孚沉吟道。
      “没问题,没问题,这样的大事,确实需要多考虑考虑。”范哈儿豪爽的应下,只是突然又加插了一句:
      “听说田颂尧辞了民政厅长后,甫公可是准备提名潘文华(重庆市长)接任,如果我提名作孚兄的话,想来能让甫公改变主意吧。”
      他说这句话唯一的目的,就是提醒卢作孚,你并不是自己唯一可以求助的人选。
      卢作孚一听到潘文华的名字,顿时面色一变。
      那个潘文华,其实也是不下于卢作孚的政治干才。
      潘文华,号仲三,四川仁寿人。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亦是川军名将,1929年2月起任重庆市历史上首任市长。
      他治下的重庆,也是四川的另一种发展典范,号称“重庆模式”。
      1928年开始,重庆开始兴建西部新城区,筹办城市的工业,改造和拓宽旧城区的街道等市政建设规划开始实施。随着邻近的江北、南岸区的城镇和乡村被划入新城区,城市空间突破了原来的城墙范围。与此同时,旧城区的市容为之改观,公路经过的地区,开始出现高层建筑,繁华区域逐渐由两江沿岸向公路两侧转移。诸如柏油马路,四五层的立体式大厦,影院,剧场,咖啡室,西餐社,油璧辉煌的汽车,如闪烁光芒的霓虹灯,凡都市所有者,无不应有尽有。
      尤其是新兴公用事业建设,自来水、照明、电话等建设成果突出。1930年成立重庆自来水公司,次年向全市供水。1929年市政府筹划将电话办成公用事业,旋即筹集地方公债80万元,并与中国电器公司签订合同。由该公司提供设备和安装技工,到30年代中期共建成手动式和自动式电话3000余台。后来在原来几家小型电厂基础上,成立了重庆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拥有1000千瓦发电机3部,日常发电约2000千瓦,基本满足了城市的照明用电和部分生产用电,“全市大放光明,顿成不夜之城”。
      真正要论治理城市的能力,潘文华其实不比卢作孚差,只是相对于卢作孚,潘文华的军人色彩比较明显,而且对于刘湘的忠诚度,也远高于卢作孚这样的真正学术人才,所以范哈儿才没有选择那位重庆市长。
      卢作孚对于军人治理的重庆,并没有太大好感,再听到范哈儿这么一说,心中也有一些顾虑,立刻点头表示:
      “卢某明白了,范督放心,卢某回去后肯定会认真考虑的。”
      到了现在,他内心已经比较倾向于接受了。
      毕竟他作为一个真正的学术人才,本来也是被刘湘半途请出来当官的,对于刘湘私人的忠诚心,并没有多么强。反而是范哈儿说的国家主义,民心工程,对他影响较大。所以心中已经有了初步决定,只要刘湘不反对,他就准备出任四川省民政厅长。
      这个年代的各省民政厅长,权力是完全因人而异,有的民政厅长,真的是只能负责民生,而有的则可以成为政府的二三把手,插手全省事务,完全看个人能力和具体授权。卢作孚现在得到了范哈儿的支持,要是刘湘再许可的话,那以后他这个民政厅长的权力,基本可以保证,绝不会比前任田颂尧低。

第八十八节 卢作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