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五十一章 东番一夜秋风至(二)[2/2页]

标铜 平老爷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那还用看?不做生意你们这大老远的漂洋过海为了什么?我看几位老爷也是有张致的,断不是那等没生计想要逃亡的破落户。”
      …………
      一边与船主闲谈一边与何乔远等人说话,一个时辰不知不觉便已经过去,等他转过头来,却发现儿子正扶着一侧船舷的栏杆看得出神。说起来他这个儿子今年不过十二,平日用心于功课倒也老成了些,只是难免带着小孩子天性,如今看见好奇之事自然投入了几分。
      “有什么好看的?”
      “大人,那些莫不是盐船?”沈寿峣指着岸边一支船队若有所思地问道。
      沈有容看去,就见船舷左侧,一队船只正在缓缓航行。
      这一队都是些中小船只,其中既有双桅的福船、广船,也有内河和沿海浅水更为常见的米艇、拖风之类,看起来更像是临时拼凑出的。虽然船队中船型各异,但每艘船的船帮上都涂着两个白色汉字——‘布运,那运字用的却是俗体,后面居然还跟着一组阿拉伯数字。沈有容认得阿拉伯数字,但并不明白所有字符的含义,而且即便是红夷有使用这种‘草码记数的习惯,也不会直接油漆到船帮上,如此做的他还是头一家见到,不觉也有些惊讶。
      “这是高雄港的船?”
      “不是,这是北港的盐船,你看上面写着布运二字,那便是布袋盐场的船了。”
      “布袋盐场?”
      “对,就在北港附近,那边好大一片全是宋人自营的盐场,安平港周围便都是蔗农和宋人的榨糖工坊,也都是宋人自营,招募了许多福建的流民。”
      沈有容马上便想起经过鹿耳门时看到岸上的那些房屋,想必就是船东所说的糖厂。
      “那这些船是要运到何处?”
      “我哪里知道,不过想来多半就是高雄,宋人的大宗盐糖都是在那里对外发卖的。”
      澳洲人在贩私盐,而且数量还不小,沈有容马上反应过来,他继续注视着船队,这队船前后共有十来艘,结成一字长蛇队形,每艘艇的吃水都极深,大约上面装载的海盐数量不少。这样明目张胆的运送私盐,胆子实在是大,但想想连自己手下的水营都不去管自然不会再有他人管了。
      不过再一看沈老爷也就释然了,那些船上的水手和刚才所见巡船上的一样都穿着蓝白条纹短褂。有一些身后还背长长的鸟铳,在船舷两侧警戒。沈有容心中默数,每条船上背着鸟铳的至少四人。还有几条大些的船楼上装着更为奇怪的东西,似在圆形的金属底座上装着一个黑乎乎的长箱,箱子后面则站着两名水手扶持,不知作何用处。沈有容猜想这可能也是一种澳洲火器――他们既以火器犀利著称,有几种大明和红夷都没有的种类也不足为奇。
      这样的架势,难怪澎湖水营也只能装聋作哑。沈有容久在这片海域行走,自然知道官府缉拿私盐这种事情一贯是捉小放大。抓到惩办的无非是几十上百斤的贩子,有个几石的数量已经算是大案了,真正几十上百石贩运的大帮是无人敢惹的。不光是私盐贩子多是亡命之徒,也因为这种买卖不是大帮实力强悍便是背后往往牵扯到缙绅。东番这里自然不会有什么豪门缙绅的后台,那答案也就只剩一个,澳洲人实力了得。至少以沈老爷亲眼所见,澳洲人表现出的战力恐怕澎湖的水营根本不要想占到半点便宜,装备还在其次,更重要是士气,这一点沈有容自问还不会看走眼的,不讨好的事情水营下面的把总小兵们自然从不会去做。
      很快便已能看见左前方的海平面上,打狗山的轮廓若隐若现。
      “过了打狗山便能看见高雄港了。”船东向沈有容说道,随即却一声讶然朝着左侧的一片海湾看了过去,“怪了,这里何时又多出一个港口的?”
      “怎么,以前此地没有这处港湾么?”沈有容道。
      “海湾自然是有,只是我上次来高雄不过是半年前的事情,这港口未免修得太快了些。”
      这船东自然不知,左营的海军基地原本就是元老院经营台湾南部的重要战略支点,拖到如今才竣工已经是因为各种原因大大滞后了。
      而说话之间,远处港湾中已有两股冲天而起的烟柱隐隐升腾起来。
      而接下来一刻时内的事情则让船上的所有人都大感震惊。
      不过是数十个呼吸之间,那黑烟的本体便已经来到了近前,如山一般的船影堵在众人眼前,直压得人难以呼吸。
      甲板上顿时静得落针可闻。
      “大铁船……”
      也不知是谁说了一句。
      【参考文献】
      1、《大明会典》
      2、《明神宗显皇帝实录》
      3、《晚明史》樊树志
      4、《万历野获编》沈德符
      5、《闽中理学渊源考卷75司徒何镜山先生乔远》
      6、《明史沈有容传》
      7、《明宫史》
      8、《酌中志》刘若愚
      9、《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张勃
      10、《明光宗贞皇帝实录》
      11、《闽书》何乔远
      12、《泉州府志》
      13、《东番记》陈第
      14、《闽海赠言》沈有容

第五十一章 东番一夜秋风至(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