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陶哲看起年轻,但此时的表现却让县委领导有了新的认识,至少没有毛头小伙子的莽撞,甚至连起码的要求都没提,县委几个领导还协商了如果陶哲提了要求后的商议,比如马田的几个部门的职位,但陶哲竟然没提这事,是不是太年轻了不懂这些还是在以静制动?
刘兴周打了头,呵呵一下说:“小陶同志,有难处可以向我跟杨书记提嘛,希望你跟马田区委书记吴顺才同志合作好,把马田区治理成清河的曲范!”
杨民摆摆手说:“也不要把帽子提得那么高,给小陶增加压力,我就简单的一句话:踏踏实实的干就行!”
陶哲觉得应该表态了:“我一定踏踏实实的干,不辜负领导们的期望,另外,县领导要支持的话,我只有一个要求,马田区派出所所长的人选,我希望能调新火区派出所的吕铁赴任,当然,领导只是考虑不一定要答应!”
杨民问他:“没别的了?”
陶哲也很干脆的回答:“没有了!”
杨民朝刘兴周笑笑,又对政法委书记谭爱书和组织部长陈浩说:“谭书记和陈部长,你们俩看看如何?”
谭爱书是管政法的,陈浩是组织部长,两人都是五十出头的人,在位多年,有自己的关系层,当然,对一二号的提议也不会轻易的反对,何况一个小小的派出所所长的任免还轮不到政法委书记和组织部长出头,不过书记过问了,顺口推一把那是必要的,都点了头。
杨民对陶哲目前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至少这个小年轻安排就安排了,不跟上级讨价还价,捋了他在新火的胜利果实也没有一句怨言,这有几个官员能做到,就自己一力提的那些个怕是没一个有陶哲这样的肚量。
而陶哲提的要求也不过份,就一个小小的派出所所长的位置,下去当一个政府的领导是必要有一些铁腕手段的,派出所对区长来说,开展工作还是有几分力量的,也不能让他去做一个光杆区长吧,安排了就干,不跟领导讨价还价,这就值得领导欣赏。
会议结束后,杨民留陶哲在县政府机关小食堂吃饭,当然,刘兴周等另外几个领导也都参加了饭局,人多自然也没有多的话题,饭后陶哲告辞说回新火把工作向杜书记和李区长汇报一下,明天再到马田赴任。
杨民拍了拍陶哲的肩膀说:“不急,吕铁可以先到任,你手有伤,趁这个空闲放你几天假,休息一个星期养养伤再去,兴周,你说呢!”
刘兴周也笑着说:“我看也是,身体健康才能干革命嘛,杨书记说了你就休息休息,看看我们几个,哪个说让我休息几天,别说几天,就是一天,我也高兴得很!”
这句话一说,一桌子人都笑了。
陶哲下午赶回了新火区,吕铁已经得到了通知,早早便去了马田区,临走叫他老头吕正宗给陶哲带个话:“兵马未动,他这粮草要先行!”
读书不努力,这啥狗屁不通的?
又到区政府向杜胜友和李怀仁把余下的工作交结了,杜胜友和李怀仁倒是很可惜的说陶哲走了的话,只是是真是假大家都不去探讨这个问题。特别李怀仁更是怪怪的,陶哲这家伙看着他没鼓捣几个月,这一眨眼怎么就跟自己同级了?自己可是花了多少心血汗水才到区长这一级的?人比人,当真有点气死人!
陶哲想既然杨民给了他一个星期的假,想想也应该回家去看看了,家离得不远,却有半年都没回过家,老父老母弟弟妹妹过得怎样都没关心过,想起弟弟妹妹,脸上浮起了一丝笑容。
到镇上买了礼物,路过王秋生的服装店时见门紧紧的关着,左邻右舍对这事那是真高兴,王家做的孽太多,有这样的报应那才是天开眼。
陶哲的老家在路桥乡乡下,新火区比较远的一个乡,不像洋合高山那么穷,有田有地有水的,但是也不富裕,老爸陶青山靠种地卖些粮食挣点钱,老妈罗春梅每年养两三头猪也能挣点钱,不过前几年送陶哲读书也存不了余钱,但是父母都很高兴,陶哲也算争气,考进师范,回来没选择教书而是进了乡里做科员,父母倒是没反对,这个他们也不懂,都是拿国家工资的,哪样都行。弟弟妹妹也都上高中,很懂事,想起家人,陶哲倒是涌起无比的思念,前世也好,今生也好,家人总是最关心他的家人。
坐了到路桥的破破烂烂的小四轮车,这几年乡里有些人眼尖,买了四轮车天天跑镇里到乡下的客运,一个月的收入也很可观。
这路跟到洋合的基根路有得一拼,只是没那么多上山下沟的,平坦了些,颠颠簸簸的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路桥,下了车四处打量,感慨万千,老家的这样子有多少年没见过了?乡情把心里底处的记忆勾了出来,叹了一声,眼睛都有些湿润。
走了几步,有个扛锄头的老汉盯着他看了一下问:“咦,这不是老陶家的大儿子吗?回来了?你家出事了!”
第三十三章 又升了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