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勉强发出声音。
“本王我三年没开荤了,今天本王要全部补回来!”薄唇一路向下,附在劲窝处呢喃。
……
四月初六,李世民召集了长孙无忌、房玄龄等朝廷要臣对太子的谋反案进行审判,其结果太子谋反证据确凿、罪无可恕。
这样的结果李世民感到无比的痛心,虽太子不贤,之前屡次犯错另他多次有废储之心,但最终凭他对太子的不忍之心均改变了心意。事情演变至此,任他再无奈也不能姑息。
“该如何处置承乾?”李世民神情黯淡,此时他不在是九五至尊的皇上而是一个伤心的父亲。
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朝臣们面面相觑,没人敢妄自给他拿主意。
时间过了很久,最终一个名叫来济的小臣站了出来,他似看透了李世民的内心般。“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
这样的结果是李世民最想要的,他顺水推舟立即下了诏书,废黜李承乾太子之位,将其贬为庶民流放黔州。
太子废黜后接着就是商议重立太子之事。李泰踌躇满志,父皇对他宠爱有加,加上他自己就是嫡次子,储君之位理所当然非他莫属。
“眼下当谁立为太子?”李世民一脸威严,对重立太子一事他是格外慎重的。
朝堂下开始议论纷纷。朝臣们对立储之事产生了重大分歧。
“依臣所见,当立魏王为储。”中书侍郎岑文本力挺李泰。
“依臣之见立魏王不妥,当立晋王为储!”长孙无忌坚持推举李治。
李泰是嫡次子,韬略过人、天资聪慧,有帝王的魄力,由他继承帝业为上策。
李治性格内向优柔、才智平庸不及李泰。
见李世民犹豫,长孙无忌劝道“如立魏王,晋王及手足性命堪忧,望陛下三思!”
李世民不得不承认他的担忧是有道理的,这些年李泰在朝堂中缔结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魏王党,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夺嫡,无论哪朝哪代一个藩王对储君之位表现太过露骨都是帝王的大忌。以李泰的性格与手段,他一朝成为天子必会斩草除根、手足相残。李治性格温厚,倘若他为储君则手足均无恙。
再三犹豫后,李世民当众决定宣布“承乾悖逆、泰亦凶险,皆不可立!”
……
太子被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