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论证、型号系列等也有许多建树。
1963年3月,王正又被调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一上任就参与组织领导了109乙型和109丙型晶体管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任109丙机技术核心组组长,在方案论证、实验设计、生产工艺和组装调试各阶段发挥了全局技术总指挥的重要决策作用。109丙机在我国使用长达15年,为我国核物理研究和原子弹试制发挥了重大关键作用。70年代中期,他参加了013型大型集成电路计算机研制的技术领导工作。70年代后期,在他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勇担757工程千万次计算机的会战总指挥重任,和往常一样,深入研究室和生产车间,同科技人员、工人一起讨论和解决重大技术问题,在757计算机的研制即将成功之时,也就是他病逝的前一天——1980年12月31日还在向副总指挥了解和询问757的进展情况。他虽然未能在生前分享757机在后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荣誉,但他在病中使757机的研制走向成功的重大贡献,以及他在早期为筹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五研究所并使之发展成为我国的骨干研究机构,以及使我国的第一代到第四代计算机顺利获得成功的业绩将永远铭记在曾经和他共事以及在他领导下成长起来的人们的心中。他被视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王正热心群众性学术活动。他是中国电子学会的首届理事、常务理事。是我国第一个计算机学术团体的发起人和组织领导者,历任一、二、三、四届中国电子学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正的一生是辗转曲折的,从朦胧到走向革命,找到了知识分子的光荣归宿。他胸怀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大局,对待工作积极负责,任劳任怨,服从调动;对待生活豁达乐观;对待同志坦诚热情;深得众望。
简历
1912年4月28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
1918—1929年青岛市台西镇学堂、青岛市礼贤学院青大预科读书。
1929—1933年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工学院,国立北平大学工学院电机系读书。
1933年1月—1935年11月青岛市电话局,济南女子职业学院,育英中学,北京社会局、工务局任见习员、技佐、技士和教员。
1935年11月—1941年失业,养病。
1941年1月—1944年4月山东九联中、诸城中学任教员,教务主任。
1944年4月—1946年11月鲁中四军分区入伍,任技术教员、工程师。
1946年11月—1950年8月华东军大八大队教务主任,教员,华东军区通信局工程师兼山东省人民政府技术顾问,华东电信管理局副处长,电信研究室主任。
1950年8月—1955年第二机械工业部十局技术处副处长。
1956年—1958年第二机械工业部第10研究所总工程师兼副所长。
1956年12月—1957年12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筹备委员会副主任。
1958年1月1963年3月第二机械工业部第十五研究所总工程师兼副所长。兼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副所长
1962年6月—1982年1月选为一、二、三、四届中国电子学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963年3月—1982年1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1981年1月1日病逝。
人物原型,进来敬个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