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四十九章 御街夸官榜下捉婿[1/2页]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 刁民竟敢害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点后再订阅吧)
      “……辛未年四月八日,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例取三名,第一名授从六品,第二三名,授正七品,赐进士及第。第二甲取五十七名,授从七品,赐进士出身。第三甲取二百四十二名,授正八品,赐同进士出身。”
      鸿胪寺卿的宣旨声音异常洪亮,传到在场每一个进士的耳中。
      旨意宣布完后,新科进士们俯身再谢皇恩。
      但这次几乎所有人都有些心不在焉了,大家下意识屏住呼吸,抬起头望向上方。
      首席读卷官秦桧向上几阶,站到了两段丹墀中间的月台上,拿起皇榜转头面向东南,侧对着下方的一干进士们,望了他们一眼。
      进士们几乎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有的紧张地捏起了拳头,有的手心冒汗……
      秦桧以郑重的语气,高声道:“辛未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诸葛亮!”
      这一刻,乾阳殿广场上异常安静,但所有进士的目光已经不约而同地望向了最前方的那个背影。
      “辛未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诸葛亮!“秦桧所处月台的下两阶有鸿胪寺的唱名官高声喊了出来。
      “辛未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诸葛亮!“
      “辛未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诸葛亮!“
      一阶下一阶,直到唱完三遍这才罢休,洪亮的声音在乾阳殿广场上空回荡,甚至隐隐传出皇城,引得外面的行人纷纷侧目。
      诸葛亮脸上并没有多少意外和惊讶,只是带着几分感慨遥遥望向上方。
      “状元郎,请!”一旁有鸿胪寺的官员走过来,笑着伸出了手。
      “谢大人。”
      诸葛亮在这官员的引导下,在一干进士们羡慕、热切、嫉妒的目光中,上前来到了丹陛的一阶上,行礼谢恩。
      李乾面带笑容,遥遥同他对视了一眼,按照规矩,他不需要再说什么。
      秦桧继续宣读皇榜:“辛未科殿试第一甲第二名包拯!”
      下方的鸿胪寺官员当即也跟着唱道:“辛未科殿试第一甲第二名包拯!”
      只有状元才唱名三遍,一甲中的另外两人都只有一遍。
      在进士们热切的目光中,包拯顶着一张黝黑的脸出列,缓缓向前,别人根本无法从他的脸色上看出任何喜怒。
      “辛未科殿试第一甲第三名王华!”秦桧继续宣布道。
      下面的鸿胪寺官员也紧跟其后,唱了一遍名字。
      王华脸上带着几分激动,也快步出列向前。
      至此,一甲进士已经宣读完毕,前排的其他几个进士面上都不可避免的浮现了一抹失落。
      “辛未科殿试第二甲第一名郑冠等六十九人!”
      这就是区别对待,状元唱名三遍,榜眼和探花就只有一遍。
      而到了二甲,除了传胪有名字之外,其他人都被一个等字概括了,三甲也一样。
      “辛未科殿试第三甲第一名刘庆秋等七百三十一人!”
      至此,新科进士们再俯身谢恩,随即传胪大典结束。
      李乾最晚来,也是最先退场的。
      他的行架被宦官们抬着缓缓倒退,李乾自己则望着渐渐变小的百官和进士们,陷入了失神。
      他将殿试的名次这么安排,也是有讲究的。
      状元之位留给了诸葛亮,这是因为李乾想让某些不开眼的人尽快死心,免得再闹出什么幺蛾子。
      榜眼之位给了包拯,这是因为李乾想尽快重用他。
      现在朝中的牛鬼蛇神简直不要太多,每天李乾批奏章时都被那些人的所作所为整的异常心累。
      这种情况下,仅有一个魏征还显得他有些势单力薄。
      如果包拯也能尽快成长起来,那想必就能让朝中的风气再清正些。
      探花给了王华,是因为探花同样能进翰林院,同样能快速晋升。
      李乾馋的不仅是王华,还有他的儿子。
      但一个人的成长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李乾要做的就是尽量不改变王阳明的成长环境和节奏……嗯,等日后时机成熟了,就把他送进龙场悟道。
      此外,二甲头名传胪也是剩下的唯一一个能立即授官的名额,李乾给了郑冠。
      因为以他那种比较跳脱的性格,如果让他去做庶吉士,老老实实的在里面学那些乱七八糟的规矩,恐怕他根本坐不住。
      还不如直接给他个官做,让用自己的亲身体会,来学一学官场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反正有李乾看着,也有荥阳郑家看护着,他根本不会出什么事。
      颜真卿是个能安分坐住的,当初会试开考前他被包拯刺激到,与郑冠相约一同在家里温书,准备会试。
      郑冠隔几天就跑出来一次,但颜真卿却一直沉下心来,在住处复习经义,一步也没出门。
      这次他虽然掉到了庶吉士,但李乾也不会亏待他,等在翰林院待完这三年后,自然会有重用,不会比郑冠差。
      至于更后面的那些人……虽然文章也是万里挑一的好,有人甚至高过这前五名。
      但没办法,谁让李乾帮亲不帮理呢?
      皇帝行驾退回了乾阳殿,而对新科进士们来说,狂欢才刚刚开始。
      金殿传胪结束的同时,就有官员带着金榜去京城中张贴,一众新科进士们率先出宫,而文武百官们则跟在他们的侧后方,遥遥望着一群进士最中间的三鼎甲。
      这次诸位大人们之所以愿意做陪衬,是因为接下来的一幕。
      朝廷有明确规定,金殿传胪结束后,三鼎甲由中门出宫。
      这里的中门指的是承天门的中门,此门平日里只有皇帝能通行,别人是万万不能进出的。
      但在今日,三鼎甲却可走一遍此门,从这里出宫。
      新科进士们羡慕他们,甚至连不少官员望向他们三人的目光中都带着几分艳羡。
      没办法,没走过啊!
      诸葛亮居中前行,另外两人落后他半步,三人都穿着进士的深蓝罗袍,走在汉白玉的御道上,进入中门,走在大红的宫墙间。
      这时候其他进士和官员就得老老实实地走左右掖门了。
      穿过承天门,双方再次相见,别人虽然不知道三鼎甲是怎么想的,但看他们脸上的表情,显然三人心中是不平静的。
      传胪完后,

第二百四十九章 御街夸官榜下捉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