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八十七章 年关将至,难道要放弃?[1/2页]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 刁民竟敢害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江水滔滔,营帐连绵,旌旗飘摇。
      大量的船只停靠在军营旁的码头旁,在江水中沉浮。
      远远望去,可见船只上的一道道刀剑伤痕,还有一团团被火烧糊的黑色。
      这都是禁军们尝试渡江的战果。
      大营东门处,来自左威卫的传令兵骑着快马,马蹄扬起尘埃,一路冲进了大营,犹如一滴水落入大海。
      很快,水滴产生的涟漪就扩散开来。
      中军大帐,炭火熊熊燃烧,释放着源源不断的热意。
      诸多将军们齐齐盯着下方的传令兵,一言不发,账内的气氛一时间凝重无比。
      传令的小兵还是头一次有这种体验,一时间汗如浆下。
      “出去,快出去吧。”军帐中的文书过来赶走了他。
      沉默的气氛又持续了半晌,杨素这才缓缓开口:“如果真按苏将军书信上所说,海运难以为继,大军的粮草该怎么办?”
      军帐中无人应声,只余下沉重的呼吸声。
      “宇文将军的兵马行到哪里了?漕船还有多久能到?”尉迟恭沉重地道。
      “回将军,因有吴国水兵的阻拦,漕船几乎都滞留在洞庭一带,不敢前行,只能等着朝廷的兵马接应。”
      下方一个身着坚铠的将领拱手道:“前日宇文将军部的军报传回来时,他们已抵达了同安,正在继续沿江而上。”
      还有这么远……
      在场众多将领心中纷纷一沉。
      这漕粮还能指望得上吗?
      将近三十万兵马,这要怎么办??
      杨素幽幽叹了口气:“大军不能饿着肚子作战,实在不行,就只能在向城中借粮了。”
      帐中的将领们闻言都有些沉重,但大多数人还是颇为认可地点了点头。
      虽然吴军从北岸撤走的时候没给他们留下粮草,但在富庶的吴地,尤其还是靠着四通八达的扬州城,断然没有饿死人的道理。
      但说是借粮,实际上就是拿粮,历来兵马向百姓借粮,也几乎没有还过的道理。
      只要这么一借,朝廷的名声可能就臭了……
      在场的诸多将军一想起出发前,自家老大的叮嘱,就有些头疼。
      “赵粮督,如今已经有一部分禁军过了河,你就赶紧随着他们过河,亲自去越国走一趟!”
      杨素的目光转向了闷在角落的赵匡义:“让他们赶紧从陆上出发,运粮到长江来!”
      赵匡义闻言先是一愣,随即大黑脸摇得像拨浪鼓一般:“大军夺城拔寨,当步步为营,以稳重为先。”
      “运粮草的队伍怎能与大军脱节,孤军冒进呢?”
      在石梁河边上,他已经被先过河坑过一次了,现在怎么可能还在这跌跟头?大将军不能被同样的陷阱坑两次。
      “扬州百姓的存粮也有限,万一借完了怎么办?二十多万禁军,一旦断粮,危在朝夕!”
      尉迟恭早就看他不顺眼了,沉声道:“此时再不行险招,难不成要眼睁睁地看着禁军们饿肚子?”
      其他将领也面色沉重,微微点头表示认可。
      韩擒虎皱眉望着赵匡义:“赵粮督,也不是让你们兵行险着,你先行渡江赶往越国,或许还没等你到越国,剩下的兵马就已经过江,攻占了金陵和镇江。”
      “那时候粮草已经从越国起运,也能节省些时间。”
      众多将军们也七嘴八舌地劝了起来。
      “宇文将军那边不知还要等多久,海上的风浪更是看老天爷的脸色,如今咱们能做的,就只有赶紧从陆上运粮了!”
      “不错,赵粮督,你就是这二十多万禁军的希望!大军生死存亡,尽赖于你了!”
      “若真的让粮草断了供,事后朝廷追责下来,你作为粮督定然难辞其咎……”
      又是戴高帽,又是恐吓,如果是一般人挨了这一顿萝卜加大棒,肯定要乖乖就范了。
      只是赵匡义不是一般人。
      他下意识回怼道:“就算是粮草断供,也不能全怪我!上次兵部军报到的时候,还有陛下的话呢!”
      “当时我也说了,日后海上有风浪,不能尽数依托海运来运粮,但你们非要一意孤行,把陛下的话当耳旁风!神人都托梦了,那还能是假的??”
      众多将领们的脸色异常难看。
      什么神人托梦,当时看来就是无稽之谈,是当笑话来看的,谁能想到竟然还成真了!
      这是皇帝陛下蒙对了?
      将领们相互对视,神色不一,但大多数人面上却带着几分惊疑不定。
      蒙的应当不太可能,如果不确定,皇帝陛下大概不会拿到明面上来说。
      要么是有人暗中告诉了他,要么就是真有什么神人夜托梦。
      不管是哪一种,似乎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赵匡义见人们沉默,越说越起劲儿,唾沫星子横飞:“如果当时就想到海上难以通行,提前准备走陆路运粮,现在越国的粮草说不定都到了长江!”
      “现在知道海上风浪大了,就来了马后炮?”
      “如今过江有什么用?盯着被吴国劫粮的风险起运,等越国人慢悠悠地把粮草驮到了江,朝廷的漕船早就开过来了,不过是无用之功!”
      一众将领们被他说得脸色发黑,但这件事儿确实是他们理亏,此时竟然只能听着赵匡义在这撒泼……
      “够了。”
      尉迟恭黑着脸,砰地一拍桌子:“赵粮督,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既然大军之前犯了错,如今更是要及时弥补才行!”
      “难道要什么都不做,就等在这里看老天爷的意思吗?”
      杨素沉吟了片刻,也开口道:“赵粮督为了三十万禁军的安危,以身犯险,远赴万里,孤军深入敌后押运粮草。”
      “若能成功,必然是大功一件,朝廷也因此会嘉奖赵粮督。”
      “到时候赵粮督勇猛作战的英名,也必然会传遍朝中,那时石梁河之战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意外罢了。”
      赵匡义下意识就想接着杠,可唯独听到最后这句话却怔了片刻,眼神中有几分意动。
      杨素的话有些道理。
      同样是提前过河,只要这次成功了,他赵将军就是勇猛作战,懂得深入敌后的人,也可以此洗脱上次的污名。
      什么怯战逃跑?不存在的。
      那只是他赵将军急于杀敌,率先过了河,被阴险狡诈的吴兵用陷阱围攻了而已,只是一次意外。
      没看这次千里运粮就成功了吗?
      而且越国……
      赵匡义下意识就想到了一个叫范蠡的人,或许也可借此机会,把那货抓回京城……
      见这黑胖子动了心,其他将领们纷纷来了劲儿:“赵粮督,莫要再犹豫了,若真能把粮草运回来,拯救了大军,你必然是头功!”
     

第一百八十七章 年关将至,难道要放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