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章 火凤归来[2/2页]

转战时空之江山美人图 九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sp; 比如说辛弃疾,他在南宋时期主张对金人实行积极抵抗政策,却不被当时软弱的朝廷所采纳,顾而他的诗词中多有悲愤无可奈何之感,最后更是弃笔从戎,甘为国家抛洒一腔热血。不过,他的这种行为却和朱熹消极抗金的思想有抵触。但由于朱熹思想中的“三纲五常”甚得为上者的心意而被推广,自那以后他的思想就逐渐成了上层社会的主流思想。
      到现在这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像辛弃疾这样的文人,被白戍、应欠远这些程朱理学的忠实信徒唾弃,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在我看来程朱理学只是把夫子的儒家文化分的更细致,更具体了而已,并没有作出实质性的进步,对于儒家一些迂腐的东西反而是更加强调了,这难免造成一些学者思想的狭隘,但这样做对于统治者无疑是有利的,起码读书人思想僵化只知愚忠,自然也就不会站出来反对朝廷了。
      柳如眉的目光从众人脸上扫过,最后停在了老儒身上,显然希望他作答了。众人的目光也转到了他的身上。
      老儒见自己受众人瞩目,不禁大为得意起来,摇头晃脑道:“为人勇而无礼则乱。”
      柳如眉的眉头蹙的更紧了,显然她不明白这句话。
      这是孔老夫子说的,意思是:人莽撞而不守礼节,社会就会动荡。在朱熹的拥护者看来,辛弃疾的行为显然是莽撞的,甚至可以说是有辱斯文的典范了。
      对此我却嗤之以鼻,忍不住讽刺道:“先生以为礼可以及豺狼乎?”
      “大人这话是何意?”估计听着我的话不是味道,老儒变色道。
      我淡然一笑,道:“当年朱先生在时,金人南侵,占我半壁江山,在下不见金人守礼,亦不见朱先生的学说对光复我大好河山有所助益。今日,南有蛮夷,磨刀霍霍,北有瓦剌,虎视眈眈,先生难道也希望这些豺狼能守礼,不犯我华夏大地?”
      虽然,我对程朱理学并没有多大的研究,但此学自南宋盛行以来,朝廷对外族的政策越来越软弱,而对自己的百姓的要求却越来越苛刻了。
      席间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应欠远、白戍的脸变的难看了,老儒更是勃然作色。
      我在干什么,在这程朱之学蔚然成风的时代,想以一人之力,作扭转乾坤之举么?哈哈,我又不是什么狗屁的圣人。
      “小子酒醉胡言,诸位不必放在心上。”我推桌站起,“大家宽坐,我出去醒一下酒。”
      来到后院,时已近傍晚。远处,夕阳西坠,残红如血。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我叹了口气,这些人,受程朱之学的影响太深了,又不知道变通,相比之下,在西方,保守的教廷势力刚刚被驱逐出权利中心,以前被教廷压制的各种思潮涌现,现在正是百家争鸣,经济、军事、科学、文艺都处在活跃期,欣欣向荣,反观我华夏大地,克禁保守,裹足不前,在一派死气沉沉中还做着盛唐之世的美梦。前景不容乐观啊。
      可惜啊,我只是一介商贾,人小力微,又能做些什么?年少时倒幻想着有朝一日,能跃马横枪,驰骋沙场,但这些年看到朝廷对外的软弱,心也淡了许多。
      “大人,怎么了?不高兴吗?”一个好听的声音从我背后传来,是柳如眉。大概是里面的那些大老爷们摸不清我的心思,怕碰钉子,才让她来喊我回席的吧。
      “噢,没什么,只是喝多了,头有些晕而已。”我淡淡的回答。
      “大人,要不要紧?奴家给您去泡杯解酒茶吧。”柳如眉关心的道。
      我却摇摇手:“不用了,现在好多了,走我们回去吧。”看来以后我要收敛一点,不知道苏容绣几时会招我回去,如果口无遮拦把这里的人都得罪了,往后的日子可不好混。
      “大人,他们为什么这么讨厌辛公?”回前厅的路上,柳如眉还是忍不住问道。
      “恩,辛公和朱子同朝为官,政见想左,而现在的读书人都可以算是朱子的门人,自然对他们先师的政敌没有什么好感了。”我简单的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
      说话间,我们已经走到了前厅的侧门处,正想推门而入,里面就传出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左庸呢,他跑哪去了?”
      咦,秋若男回来了,她忙活了半个多月没结果,我接手三天案子就破了,不知道她现在心里在想些什么。
      想到开心处,我一扫刚才的惆怅,心情变的愉快起来。

第二章 火凤归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