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005 城隍[2/2页]

九郎资料集 九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州为灵祐侯,秩三品;县为显祐
      伯,秩四品都、府、州、县城隍各赐王、公、侯、伯之号,并配制相应的衮章冕旒。朱
      元璋敕封城隍的用意,据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三载,太祖谓宋濂曰:“朕立城隍神,
      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ab洪武三年,又定庙制,府州县城隍庙与各地官
      署正衙高广相当。《大明会典》卷九三载每岁仲秋祭都城隍神,“遣官诣庙致祭,国有
      大事则告”。ac明代府州县新官到任,必先宿斋城隍庙,以与神誓;并称城隍神于冥中
      司民命,且有监视纠察官吏之任。
      清代亦崇祀城隍神。据《清史稿?礼志》载:清都城隍庙有二,一在北京,一在沈
      阳。清初定制,凡祭三等,城隍为群祀之一。清承明制,以城隍主厉坛,每岁仲秋祭都
      城隍。
      每月朔、望有司诣都城隍庙上香,二跪六拜,旸雨愆期则祷。
      从隋唐开始,逐渐以“正人直臣”或被认为有功于民者为城隍神。《通典》卷一百
      七十七“襄阳郡”条引鲍至《南雍州记》云:“城内见有萧相国庙,相传谓为城隍神”。
      ad《太平广记》卷三百三“宣州司户”条载,宣州司户死,引见城隍神,府君曰:“吾
      即晋宣城内史桓彝也,为是神管郡耳。”ae宋赵与时《宾退录》卷八云:城隍“神之姓
      名具者,镇江、庆元、宁国、太平、襄阳、兴元、复州、南安诸郡,华亭、芜湖两邑,
      皆谓纪信;隆兴、赣、袁、江、吉、建昌、临江、南康,皆谓灌婴;福州、江阴,以为
      周苛 真州、六合,以为英布;和州为范增 襄阳之谷城为萧何;兴国军为姚弋仲;绍
      兴府为庞玉……;鄂州为焦明……;台州屈坦……;筠州应智顼……”af时代愈后,所
      祀之人愈多。明清时期的杭州城隍周新、上海城隍秦裕伯,是城隍神之著名者。
      民间奉祀城隍最初以为城池、地方的保护神,前引《北齐书?慕容俨传》所记城隍
      帮助慕容俨退梁军,即是一例。稍后,人们又奉城隍为主管阴司冥籍之神,《茶香室丛
      钞》卷十六谓:“《太平广记》引《报应录》云:‘唐洪州司马王简易,常暴得疾,梦
      见一鬼使,自称丁郢,手执符牒云,奉城隍神命来追,王简易即随使者行,见城隍神。
      神命左右将簿书来检,毕,谓简易曰:犹合得五年活,且放去。是唐时城隍之神,已
      主冥籍,如今世所传矣。”ag道教至迟在唐代即奉祀城隍。它因袭民俗,亦视城隍为保
      护地方、主管当地水旱疾疫及阴司冥籍的神灵。杜光庭删定的《道门科范大全集》卷十
      二至十七之祈求雨雪斋仪中,启请神灵之一,即为城隍社令。南宋吕元素《道门定制》
      卷二“诸司文牒”中,有“城隍牒”,为关照城隍将所管亡魂押送坛场,听候超度。明
      代所出的《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将其神职加以概括,称其职责为:代
      天理物,剪恶除凶,护国安邦,普降甘泽,判定生死,赐人福寿。又称其属下有十八判
      官、分掌人之生死疾疫、福寿报应等事。ah旧时各地城隍庙多由道士住持。道(

005 城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