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014 奇门遁甲[2/2页]

九郎资料集 九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身体:肺、鼻、毛。
      性情:实在、中庸、耐久、苛薄、冷淡、忧郁。
      事业:道术、武术。
      屋舍:寺庙。
      饮食:辛辣之物、鹵酱之物。
      物品:斧、锤、弓、箭、透明之物。
      【壬仪的象意】
      天文:火星。
      地理:沙场、战场。
      人物:战士、盗佟�n子。
      身体:膀胱、耳朵、骨头。
      性情:积极、勇敢、热情粗野、急性。
      事业:军职、屠宰业。
      屋舍:军营、牢房。
      饮食:鹹物、煎过之物。
      物品:枪炮、火雷、灯烛、黑色之物。
      【癸仪的象意】
      天文:罗星。
      地理:黑暗地、黄泉。
      人物:屍首、凶手、间谍、侦探。
      身体:肾脏、头发、耳朵。
      性情:活动、启发、强制、不忠实。
      事业:警察、调查员。
      屋舍:洞穴、阴府。
      饮食:酱渍过之物、淡色之物。
      物品:冥纸、棺木、紫色之物。
      奇门遁甲的格局
      所谓六甲,即甲子、甲戍、甲申、甲午、甲辰、甲寅。这六甲就是六位将帅,其中甲子为元帅,其他五甲为大将,他们在排兵布阵中都要隐遁在一定的旗帜之下。在奇门遁甲的九宫八卦阵中,他们的仪仗旗帜是固定不变的。
      元帅甲于隐蔽在戊土下,二甲大将甲戌隐蔽在已土之下,三甲大将甲申隐蔽在庚金之下,四甲大将甲午隐蔽在辛金之下,五甲大将甲辰隐蔽在壬水之下,六甲大将甲寅隐蔽在癸水之下。
      因此可简单记为:甲子戊、甲戌己、甲申庚、甲午辛、甲辰壬、甲寅癸。这是永定例,即永远不变准则。
      十天干将甲隐遁起来,剩下九干,以配九宫八卦阵。六甲分别隐蔽在六仪之下,与乙、丙、丁三奇分占九宫。他们有固定不变的顺序和队形。这个顺序和队形就是:
      戊、己、庚、辛、王、癸、丁、丙、乙
      这一点是奇门遁甲排局布阵的关健,所有的书籍和传人都没有或不肯点明这一点。这一个固定不变的队形和顺序,并非一条直线,并非一字长蛇阵,而是一个连环阵,是一个太极圈,是一个永远回圈的迷魂阵。如果把它弯曲起来,就构成一个圆圈:
      戊
      乙 己
      丙 庚
      丁 辛
      癸 壬
      也就是说,戊永远挨着己,己永远挨着庚,庚永远挨着辛,辛永远挨着壬,壬永远挨着癸,癸永远挨着丁,丁永远挨着丙,丙永远挨着乙,乙永远挨着戊,无论谁在前、谁在后,前后邻居是不变的。
      戊为一宫,己为二宫,庚为三宫,辛为四宫,壬为五宫,癸为六宫,丁为七宫,丙为八宫,乙为九宫。
      总之,这是一个布阵的队形,不是一个行军的队形,是正转或倒转,即九支部队在九宫内从一宫到九宫或从九宫到一宫不停顿地进行演练、变换队形、变换方向的迷魂阵队形。
      具体而言,所谓阳遁,就是从一宫到九宫,按戊、己、庚、辛、壬、癸、丁、丙、乙这个顺序顺排;所谓阴遁,就是从九宫到一宫,按着这个顺序逆排。
      这就是过去书上讲的,阳遁,顺排六仪,即从一宫到六宫分别为戊、己、庚、辛、王、癸;逆排三奇,即从七宫到九宫为丁、丙、乙。为什么叫逆排三奇呢?因为按十天干正常顺序应是乙、丙。丁,现在倒过来了,所以叫逆排或逆布三奇。阴遁呢,则顺排三奇,即从一宫到三宫,为乙、丙、丁;逆排六仪,即从四宫到九宫,分别为癸、王、辛、庚、己、戊。
      要点:
      ( 1 )记住戊、己、庚、辛、王、癸、丁、丙、乙这个永远不变的回圈队形顺序;
      ( 2 )阳遁是从一宫到九宫顺排,阴遁是从九宫到一宫逆排,就完全可以了。
      ( 3 )甲子戊遁在几宫,褪瞧骈t遁甲的几局。阳遁时,甲子戊在一宫时,就是阳遁一局;甲子戊在二宫时,就是阳遁二局;依次类推。
      阴遁时,甲子戊在九宫,就是阴遁九局;在八宫,就是阴遁八局;在七宫,就是七局;依次类推。
      换句话说,一提阳遁几局,就指的是甲子戊在几宫;一提阴遁几局,也是指甲子戊在几宫,只不过他们的排列顺序有顺逆之分罢了。
      比如说,阳遁三局,我们即知甲子戊在三宫,按阳遁顺排的规律,则二甲甲戌己在四宫,三甲甲申庚在五宫(寄坤二宫),四甲甲午辛在六宫,五甲甲辰王在七宫,六甲甲寅癸在八宫,丁奇在九宫,丙奇在一宫,乙奇在二宫。
      同样地,阴遁四局,我们即知甲子戊在四宫,按阴遁逆排的规律,二甲甲戌己在三宫,三甲甲申庚在二宫,四甲甲午辛在一宫,五甲甲辰王在九宫,六甲甲寅癸在八宫,丁奇在七宫,丙奇在六宫,乙奇在五宫(寄坤二宫)。
      依次类推。我们只要记熟了六甲隐在六仪下的固定位置,那么我们就可以随时在纸上或手上推演九宫八卦阵即奇门遁甲的格局了。
      这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时辰六旬与遁甲格局
      由上面得知,用十天干分别布在九宫八卦阵中,正反转进行演练,共形成阴阳二遁十八种格局,即十八种阵式。在奇门遁甲中就叫阳遁九局,阴遁九局,共十八局,这是地盘上的十八种定局。
      十天干其实主要是时空符号。以十天干配上十二地支,一个干支代表一个时辰(古代一个时辰相当於现在 2 个小时)的话,则六十个时辰,由元帅甲子戊带头,正好演练完一种阵式,一种格局。
      即由甲子值班十个时辰:甲子时、乙丑时、丙寅时、丁卯时、戊辰时、己已时、庚午时、辛未时、王申时、癸酉时;
      二甲甲戌值班十个时辰: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已、王午、癸未;
      三甲甲申值班十个时辰: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王辰、癸已;
      四甲甲午值班十个时辰: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王寅、癸卯;
      五甲甲辰值班十个时辰:甲辰、乙已、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王子、癸丑;
      六甲甲寅值班十个时辰:甲寅、乙卯、丙辰、丁已、戊午、己未、庚申、辛酉、王戌、癸亥。
      这样,六甲大将每人值班十个时辰,正好六十个时辰,与回圈记时的六十花甲子相一致,而在这六十个时辰中,六甲将和三奇所在的宫次是固定不变的。比如阳遁一局阵式,甲子始终在一宫戊下,甲戌始终在二宫己下,甲申始终在三宫庚下,甲午始终在四宫辛下,甲辰始终在五宫壬下,甲寅始终在六宫癸下;丁奇始终在七宫星奇下,丙奇始终在八宫月奇下,乙奇始终在九宫日奇下。
      由於在六十个时辰中,三奇六仪所在宫次是固定的,所以就形成一种阵式,一种格局,奇门遁甲就叫一局。
      这就是时家奇门最根本的规律。
      由上面得知,以十天干分别布在九宫八卦阵中,正反转进行演练,共形成阳遁九局、阴遁九局,共十八种格局、十八种阵式。
      如果以十天干每一干代表一个时辰,即时家奇门,则六十个时辰即六十甲子正好演练完一局、一种阵式。
      基本概念:
      八门:
      开门:是一个吉门。开门四通八达,宜远行,见贵,求财等,百事吉利享通。开门为金神,如临震,巽二宫,为金克木,古代哲学思想认为“金木相克”,则不吉利。门克宫为迫,吉门被迫(吉门临被克之宫),则吉事不成。
      休门:也是一个吉门,宜休息聚会,经商,嫁娶,参谒贵人,不可扬兵。休门为水神,临离九宫为水克火,古代哲学思想认为水火不相容,则不吉利。
      生门:也是一个吉门,宜营造,嫁娶,谋事,见贵等。生门为土神,如临坎一宫为土克水,则不吉利。
      伤门:是一个凶门,出入容易得病遇灾受伤,招惹是非。但收款索债效果很好;又宜于打猎和捕捉盗贼。伤门为木神,临坤二宫,艮八宫为木克土,大凶。凶门被迫(凶门临被克之宫),则凶事尤甚。
      杜门虽列入凶门,但偏于平门,也可出行,谒贵,宜于躲避藏身。杜门有闲塞阻滞之义。杜门为木神,临二,八宫则主凶。
      景门:算作凶门而倾于平。景门发扬振作而不久长。宜游戏竞赛。上书,渔猎无所得。景门临六,七宫主凶。
      死门:是一个凶门,出入此门,百事为凶,忌出行,修造,谋事,否则伤人损财。宜渔猎,行刑,吊丧。死门为土神,临一宫则主大凶。
      惊门:为凶门,不宜出行谋事,否则必遇惊恐;但宜寻求走失,追捕逃亡。惊门为金神,临三,四宫主大凶。惊门惊惶忧惧,多生怪异。
      九星:
      辅,禽,心为大吉星;冲,任二星小吉;蓬,芮二星大凶;柱,英二星小凶。
      天蓬:讼庭争竟遇天蓬,胜捷名威万里同。春夏用之皆为吉,秋冬用之半为凶。嫁娶远行皆不利,修造埋葬亦间空。须得生门同丙乙,用之万事皆昌隆。天蓬为水贼,所入之宫不宜嫁娶,营造,搬迁等,但如遇生门并合丙奇,丁奇,则可用无妨。春夏可用,秋冬助水之势,不可用。
      天芮:天芮授道结交宜,行方值之最不吉。出行用事皆宜退,修造安坟祸难测。贼盗惊惶忧小口,更有官事被官责。纵得奇门从此位,求其吉事皆为虚为。天芮为教师,朋友,故宜受道结交,不宜嫁娶,迁徙,诉讼,营造,即使得奇门,也难为吉。天芮为土星,秋冬用之吉,春夏用之凶。
      天冲:嫁娶安营产女惊,出行移徒有灾难。修造葬埋皆不利,万般作为且逡巡。天冲为雷祖,天帝,武士,宜出军报仇雪耻,不宜嫁娶,修造,迁徙,经商。
      天辅:天辅之星远行良,修造埋葬福绵长。上官移徒皆吉利,喜溢人财百事昌。天辅为草为民,宜远行,起造,移徒,婚娶,埋葬,请客。
      天禽:天禽远行偏得利,坐贾行商皆称意。投谒贵人俱益怀,修造埋葬都丰裕。天禽为巫为工,宜远行,做生意,埋葬,修造,见贵。
      天心:天心求仙合药当,商途客旅财禄昌。主将迁葬皆吉利,万事欣逢尽高强。天心为高道,为名医,宜治病服药,练气功,经商,迁徙,埋葬。秋冬吉,春夏凶。
      天柱:天柱藏形谨守宜,不须远行及营为,商贾百事皆不利,动作立刻见凶危。天柱为隐士,宜隐迹固守,不宜出行谋事,一切所为皆不吉。
      天任:天任吉星事皆通,祭祀求官嫁娶同。斩绝妖蛇移徒事,商贾造葬喜重重。天任为富室,求官,嫁娶,迁徙,经商,诸事皆吉。
      天英:天英之星嫁娶凶,远行移徒不宜逢,上官商贾凶败死,造作求财一埸空。天英为炉火为残患,百事不宜。
      八神:
      直符前三六合位,太阴之神在前二,后一宫中为九天,后二之神为九地。九天之上好扬兵,九地潜藏可立营,伏兵但向太阴位,若逢六合利逃形。
      直符:禀中央土,为天乙之神,诸神之首,所到之处,百恶消散。事急可从直符所进临之方出,这就是所谓“急则从神”的说法。
      腾蛇:禀南方火,为虚诈之神。性柔而口毒,司惊恐怪异之事。出腾蛇之方主精神恍惚,恶梦惊悸,得使得门则无妨。
      太阴:禀西方金,为荫佑之神,性阴匿暗昧。太阴之方可以闭城藏兵、避难。
      六合:禀东方木,为护卫之神。性和平,司婚姻交易中间介绍人之事。六合之方宜婚娶、避害。
      勾陈(下有白虎):禀西方之金,为凶恶刚猛之神。性好杀,司兵戈争斗杀伐病死。勾陈之方须防敌方偷袭。得奇门无忌。
      朱雀(下有玄武):禀北方水,为奸谗小盗之神。性好阴谋贼害,司盗贼逃亡口舌事。朱雀之方须提防奸细盗贼。得奇门则无妨。
      九地:坤土之象,万物之母。为坚牢之神,性柔好静。九地之方,可以屯兵固守。
      九天:乾金之象,万物之父。为威悍之神,性刚好动。九天之方,可以扬兵布阵。
      风 水 学
      风水学说是中国古代与建筑环境规划有关的一门学问,主要内容是为选择建造地点而对地形、地貌、景观、气候、生态等各环境要素进行综合评价的原则,提出建筑规划和设计的一些指导性意见,说明哪些是应该追求的、哪些是应该禁忌的。 掌握这门学问并以此为职业的人称为风水家。"风水"一词来源于郭璞《葬经》中所云"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即与地脉、地形有关的"生气",与风和水的关系最大忌风喜水,故风要藏,水要聚,只有 "藏风得水",生气才能旺盛。风水家称良好的建筑环境用地为"风水宝地",认为这样的地方必定生气旺盛。
      可以说,风水学说远源于人类早期的择地定居。早自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之交,采集狩猎的攫取经济被农耕畜牧的生产经济替代之际,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开始需要注意对居住地环境的选择。从裴李岗、半坡和姜寨等原始村落,或大地湾的大房子、东山咀的祭坛等公共建筑,已可见出新石器时代人们对选址的考虑。这种经验的长期积累,到先秦已发展为相地术。相地术又称堪舆术,是古代中国流行的一种有关相宅相墓的方法,指导人们如何去选择住宅和坟墓的位置、朝向,以及确定营造的时间。相地术以后发展为风水术,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的规划布局和设计施工,主要在民间,其次在官方,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相地术起初仅涉及到宅邑的选址和定向,理论和方法都比较简单,其中不乏朴素的科学成分,主要是有关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因素与居住条件协调等方面的经验总结与运用。汉代,在《易经》玄学及董仲舒"天人感应"等谶纬学说的影响下,相地术乃与阴阳五行、八卦干支结合在一起,为其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并确立了逻辑演绎方法。
      "堪"通"勘",有勘察之意;"舆"本指车厢,有负载之意,引喻为疆土、道路和方向;"堪舆"的原意是勘察土地和预测前景,即相地和占卜。《史记》:"(汉)孝武帝时聚会占家问之,某日可取(娶)妇乎?五行家曰可,堪舆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丛辰家曰大凶,历家曰小凶,……辩讼不决",可见堪舆属古代占家的流派之一。据研究,当时堪舆家主要是根据天文与地理的对应关系来占卜吉凶的,与《易经》之"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相应,故许慎之《淮南子》注曰:"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张晏也认为"堪舆,天地总名也"(《汉书?扬雄传》),认为堪舆是门涉及天地、范围广泛的学问。只因古相地术的相当部分内容与堪舆术有关,后来"堪舆"也便逐渐成为"相地"的代称了。 宋以后程朱理学兴起,堪舆的理论也日臻复杂,已不仅着眼于山川形势,藏风得水等方面,而更与占卜、宅主"命相"、"黄道吉日"和方位理气等穿凿附会、荒诞不经的观念结合,乃显出更多迷信色彩,在某种意义上已堕落成骗术了。
      相地术理论建立在古代中国哲学所谓"气"的概念上。古人认为宇宙由"气"生成。《淮南子?天文训》说:"天地未形,……故曰太始。太始生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元气,元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大意是说,天地未形成之前只是一个"无",从"无"中生出"太始元气",元气有轻有重,轻者上升为天,重者下降为地。这重的气和轻的气便是阴、阳二气。《管子?枢言》说:"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故曰: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这种认识来源于人体必需呼吸的事实,人活气行,人死气绝。由此又推类及于万物,认为世上万物都是"气"的生化,天上的星辰,地下的五谷和人的福寿夭祸,均与"气"有极大关系。
      "气"于风水学至关重要,风水的全部理论和方法都是围绕着"聚气"这个问题展开的。其至有人说,若能认识"气",也就理解了风水的全部。
      堪舆术的书每每要论气。郭璞《葬经》开篇即云:"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二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受气,遗体得阴,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为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内骨,以荫所生之道也。"他认为死人遗骨是生气凝结之物,选一个聚气的地方下葬,以与"地气"相通,就能保证遗骨不朽,死者的灵魂便会得到安慰并庇护生者。古代的洗骨葬证明古人确有这种认识。如东南沿海的百越民族,人殁须葬埋两次,第一次只将尸体简单埋下,叫做"凶葬",待若干年尸体腐烂,再拣出其骨洗净装入陶缸内,择地选吉日再次入葬,叫做"吉葬"。基于这种对"气"的认识,古人选择居处和葬处,必择"生气"旺盛之地。这种地方的生气与地脉、地形有关,又因"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而与风与水的关系最大。"藏风得水","藏风聚气",生气才能旺盛。清人范宜宾进一步解释说:"无水则风到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重。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意思是说近水且靠山背风,方能生机盎然。堪舆家以风和水这两大要素概括这个理论,使后世"风水"成为堪舆的俗称。
      堪舆除称相地、风水外,还有许多别称,如青乌、青囊、地理、相宅、卜地、卜宅、图宅、图墓、葬术,等等。青乌之典出自《史记?轩辕本纪》:"黄帝始划野分州,有青乌子善相地理,帝问之以制经。"《旧唐书?经籍志》则说青乌子为汉代相地家,传着有《青乌子》三卷行世。"青囊"则出于古人常以青色囊袋盛装相地术书(有"青囊妙计"之说,后又常讹为"锦囊妙计")。"相"的意思是察看、审定,故择地又称相地。"图"的古义是斟酌、图谋。营宅建墓乃大事,所以要深思熟虑,详细计划。
      一般常见的市民习俗有:
      1挂画的时候,猫不可挂,会有失盗,不吉利。顾,放招财猪好过招财猫。
      2山水画,要注意水流,水流宜内不宜外,“山管人丁水管财”,否则就失财了。
      3如画中有船,船头应向室内,意为:招财进室,满载而归。
      4大门不可直沖出窗,否则为溜财之局。
      5客厅不可有梁,动线要顺畅。就是客厅通往各个空间的地方不要七拐八弯,这样阳宅地气才能顺畅,家运才会兴旺。
      6养鱼催财法(最常用的方法)
      养鱼催财,要留意几点:一是鱼缸的形状。二是养鱼的种类。三是养鱼的数目。四是鱼的颜色。以下便会将这些重点作详细的分析,提供给各位在打算养鱼催财之前作为参考资料。
      一、 鱼缸形状与五行的关系
      1、圆形的鱼缸,五行属水,可以生旺水,故为吉利之论。
      2、长方开的鱼缸,五行属木,虽然泄水气,但是有情的生助,亦可作吉论。
      3、正方形的鱼缸,五行属土,土能克水,出现互相克制的力量,故选择鱼缸不宜选择五行属土的四方形。
      4、六角形的鱼缸,以六为水数,故其五行属水,但多角形的五行属火,为水火驳杂,故亦不宜用之布局催财。
      5、三角形或八角形的鱼缸,五行属火,遇水成为互相克制之象,亦不宜选用。
      据以上五行的分析,最吉利的形状有长方形及圆形,大家在日后选择金鱼时,要多加注意。
      二、 养鱼的种类
      一些做生意的人士,多喜爱饲养金鱼,而金鱼的类别是非常多的,一般可分为三大类。
      1、 咸水鱼——咸水鱼是用接近海水咸度的水来饲养,其颜色鲜艳,令人赏心悦目,是容易死掉的。
      2、 热带鱼——热带鱼的饲养比较困难,必须悉心照料,否则这些鱼很快便会死去。家中的生物常常死去,不是一个好兆头。
      3、 金鱼——一般金鱼的生命力都比较强、比较耐养,容易打理,一般家庭适宜饲养这类金鱼来催财。很多人都认为养鱼数目艰单数为吉,如一、三、五、七、九;又以双数为凶,如二、四、六、八、十,这些人以双数的“双”字与“伤”字谐音相同,故云不吉。实则不应如些推断,因这风水另有学理分析。
      在风水中,一般把鱼的数目用河图来配合或以洛书来配合,两者配合,相得益彰。
      现以洛书数来配合养鱼尾数而论风水。
      一尾——一白贪狼星,为吉星,可以旺财。
      二尾——二黑巨门星,为凶星,不利财运。
      三尾——三碧禄存星,为凶生,不利财运。
      四尾——四绿文曲星,为吉星,可以旺财。
      五尾——五黄廉贞星,为凶星,不利财运。
      六尾——六白武曲星,为吉星,可以旺财。
      七尾——七赤破军星,为凶星,不利财运。
      八尾——八白左辅星,为吉星,可以旺财。
      九尾——九紫右弼星,为吉星,可以旺财。
      十尾作一尾论,十一尾作赴尾论,十二尾作三尾论,余此类推。以上洛书来论鱼数的吉凶,继续再用河图五行来论吉凶。一尾——河图五行属水,可以加强水的力量,水为旺财之气,故作吉论。
      二尾——河图五行属木,会损耗水的力量,水气被损耗,故作平平之论。
      三尾——河图五行属木,会泄耗水的力量,水气被泄,作不利论。
      四尾——河图五行属金,可以生旺水的力量,不气加强财自旺,吉利。
      五尾——河图五行属土,会克制水的力量,水气被制,故作不利论。
      六尾——河图五行属水,可以加强水的力量,水为旺财之气,故作吉论。
      七尾——河图五行属火,会损耗水的力量,水气被损耗,故作平平之论。
      八尾——治图五行属木,会泄耗水的力量,水气被泄,作不利论。
      九尾——河图五行属金,可以生旺水的力量,水气加强财自旺,吉利。
      十尾——河图五行属土,可以加强水的力量,水为旺财之气,故作吉论。
      从河图与洛书的配合,养鱼最吉利的数目便是一尾、四尾、六尾及九尾,各位希望利用养鱼作布局催财者要多加注意。
      至於安放鱼缸的位置,有几点禁忌是要留意的:
      1、鱼缸宜放住宅阴方
      方位阴阳所属,以南、南、西南等四方位属阳;西、西北、北等方位属阴。自然环境的阳方要见到山和树木,住宅内的阳方要有傢私杂物;相反来说,自然环境的阴方要见到河流,而住宅内的阴方,应该是通道和鱼缸的划分和布置。
      2、鱼缸不应放在神像之下,特别是刲神或福、禄、寿三像,否则容易破财。
      3、鱼缸不应对正厨房炉灶,假如厨房门、炉灶、鱼缸成一直线,则更为不妙。这等於厨房内水喉和炉灶相对一样,犯了水火相沖的大忌,对於宅内各人的健康极为不利。
      4、鱼缸不宜太高,如果位置过高以离地面超过四尺,无论坐下或站立,很容易有灭顶之势,这自然凶多吉少了。
      至於养鱼的数目和颜色也要讲究的。通常数目以四、七、九数为最合。四和九是先天的金数,七是后天的总金数。颜色方面,多数取红、白、黑为吉色。而我较喜欢六红一黑,红作金,黑作水。金能生水,水能旺水。一六合成先天水数,是很富吉祥意义的。
      其他的催财装置有:
      风水和 雾化盆景
      五行生克与天干地支
      曰: "五行者, 金木水火土, 更贵更贱, 以知生死, 以决成败"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五行相生含义:
      木生火, 是因为木性温暖, 火隐伏其中, 钻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 是因为火灼热, 所以能够焚烧木, 木被焚烧后就变成灰烬, 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 因为金需要隐藏在石里, 依附着山, 津润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 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 因为少阴之气(金气)温润流泽, 金靠水生, 销锻金也可变为水, 所以金生水
      水生木, 因为水温润而使树木生长出来, 所以水生木
      五行相克含义:
      是因为天地之性
      众胜寡, 故水胜火
      精胜坚, 故火胜金
      刚胜柔, 故金胜木
      专胜散, 故木胜土
      实胜虚, 故土胜水
      五行生克制化宜忌:
      金: 金旺得火, 方成器皿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强金得水, 方挫其锋
      金能克木, 木多金缺 木弱逢金, 必为砍折
      金赖土生, 土多金埋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火: 火旺得水, 方成相济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强火得土, 方止其焰
      火能克金, 金多火熄 金弱遇火, 必见销熔
      火赖木生, 木多火炽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水: 水旺得土, 方成池沼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强水得木, 方泄其势
      水能克火, 火多水干 火弱遇水, 必不熄灭
      水赖金生, 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 水多金沉
      土: 土旺得水, 方能疏通
      土能生金, 金多土变 强土得金, 方制其壅
      土能克水, 水多土流 水弱逢土, 必为淤塞
      土赖火生, 火多土焦 火能生土, 土多火晦
      木: 木旺得金, 方成栋梁
      木能生火, 火多木焚 强木得火, 方化其顽
      木能克土, 土多木折 土弱逢木, 必为倾陷
      木赖水生, 水多木漂 水能生木, 木多水缩
      天干、地支为黄帝时代之大挠氏所创作,用以作历书,以黄帝登基之日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六十组天干地支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六 十 甲 子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天 干 有 十 个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 | | | | | | | | |
      木 木 火 火 土 土 金 金 水 水
      东 东 南 南 中 中 西 西 北 北
      地 支 有 十 二 个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 | | | | | | | | | | |
      水 土 木 木 土 火 火 土 金 金 土 水
      北 中 东 东 中 南 南 中 西 西 中 北
      干合及地支六合
      干 合
      甲木和己土干合为土,称为甲己合土
      乙木和庚金干合为金,称为乙庚合金
      丙火和辛金干合为水,称为丙辛合水
      丁火和壬水干合为木,称为丁壬合木
      戊土和癸水干合为火,称为戊癸合火
      地 支 六 合
      子丑合土
      寅亥合木
      卯戌合火
      午未合火
      酉辰合金
      巳申合水
      化金 化水 化木 化火 化土
      地支六合 酉辰 巳申 寅亥 卯戌、午未 子丑
      地支会局 巳酉丑 申子辰 亥卯未 寅午戌 
      地支方局 申酉戌 亥子丑 寅卯辰 巳午未 辰戌丑未
      暗合 卯申  午亥  
      拱会局 巳丑拱酉 申辰拱子 亥未拱卯 寅戌拱午 
      拱方局 申戌拱酉 亥丑拱子 寅辰拱卯 巳未拱午 
      拱库气 子寅拱丑 卯巳拱辰 午申拱未 酉亥拱戌 
      丑为金库 辰为水库 未为木库 戌为火库 
      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八卦分别代表
      天、地、风、雷、水、火、山、泽
      八卦:
      一:乾 二:兑 三:离 四:震 五:巽 六:坎 七:艮 八:坤
      卦象:
      乾三连 坤六断 艮覆碗 兑上缺 震仰盂 巽下断 坎中满 离中虚
      八卦与五行:
      乾兑属金 坤艮属土 震巽属木 坎属水 离属火
      八卦属性:
      乾父 坤母 兑少女 离中女 巽长女 艮少男 坎中男 震长男
      八卦方向:
      乾西北 坎北 艮东北 震东 巽东南 离南 坤西南 兑西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
      天干地支相当于树干和树叶。它们是一个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整体。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互联叫做“天干”;“地”和“支”互联叫做“地支”,合起来就是“天干地支”。
      天干有十个字,依次顺序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地支有十二个字,依次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总称为“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原始意义,有这样有趣的说法:
      1。天干
      (甲)象草林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又有认为,甲者铠甲也,把万物冲破其甲而突出了。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伸长。乙者轧也。
      (丙)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然着见而明。
      (丁)壮也,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
      (己)起也,纪也,万物仰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又有认为,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明芽。
      2。地支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收敛。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
      自秦焚典策,惟易以卜筮之书,仅得不毁。汉除挟书之律,易经始置博士,而焦京田孟之属,大多以灼揲占验为能,遂使圣神授受三古奥奇,或与风角乌情视为小说家言,而易流为卜筮之书。逮后伯阳魏氏,始合三易,作《参同契》一书,抉羲、农、姬,孔之义蕴,衍河、洛图象之精深,人勰以天察之道而愈明,物性其情,验之身而益著。然其称物?��脑7惿睿�笙筒徊臁s只蛞运揭庀啻В�熘乱焖捣淦穑��曰瓢淄履晌�拢��子至魑�抖戎�椤?
      悟元道人者,金城棲云山之肥遁士也。其生平著述《三易注略》若干卷,余既序而传之矣。兹复出其《周易阐真》一编,索余为识其著书之由。盖道人以蚤年始学隐迹黄冠,神解超超,道心夙契。后遇龛谷老人,弥分邪正之源。又值仙留丈,尽抉元真之秘,以为丹道即易道也,圣道即仙道也。
      易非卜筮炼度之书,实皆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于是述伯阳之遗义,参神圣之蕴奇,取其龙蛇铅汞之法,验以爻系图象之说,别其劣歧,归于宗主,其辞约、其义繁、其文浅、其指深,取类极迩,而见道甚远,其身心性命之功,殆不谬乎。吾儒之为之者,呜呼!若道人者,庶可与言易哉!
      《易》曰,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今以道人之书观之,元微香邈,与道大适,不必标奇领异而已。得易之简能之妙,所谓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彼执金堤水防之言,务熊经鸟伸之术,其于伯阳氏之书,犹未升其堂而哜其胔也,何足以尽易之蕴乎!
      昔唐道士王远知,著有《易总》,忽一日,雷电晦冥,似有神物取去。今道人此书,当敏慎护持,勿尽泄造化之秘藏,致烦丁甲也。
      嘉庆庚申夏梁溪杨芳灿序
      易理阐真序
      丹经之由,始于后汉魏伯阳真人。真人成道后,怜世之学人惑于旁门邪说,不知圣贤大道,每多空空一世,到老无成,遂准易道而作《参同契》,以明性命源流、阴阳真假、修持法则、功夫次序。托物取象,譬语多端,以性命、阴阳、刚柔谓之药物;以修持功夫次序谓之火候;以修持功夫不缺谓之锻炼;以勇猛精进谓之武火;以从容渐入谓之文火;以阴阳、刚柔、中正谓之结丹;以阴阳混成、刚柔悉化谓之丹熟;以无声无臭、神化不测谓之脱丹。其寓意亦如周易,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始有金丹之名、丹法之说、修特性命之理。
      《参同》一出,详明其备,大露天机矣。后之了道群真,皆祖《参同》譬象,各作丹经,发《参同》所末发,详而又详,明而又明,性命之理无余蕴矣。其如书愈多,而人愈感,后学之人不得真传,直以譬象为真实,或以坎离为心肾,或以震兑为肺肝,或以屯蒙为子午抽添,或以复姤为心肾气生,或以既济为心肾交合,甚至以阴阳为男女,以彼我为采战,以煆炼为炉火,以金丹为服食,以有为为搬运,以无为为空寂,皆认后天有形、有象之物,不知先天无形、无象之真,以一盲而引众盲�衩还湃硕仁乐�判囊印?
      予自童子时,即知有此一大事因缘,留心参学,所遇缁黄,皆不出上行议论,彼时亦以为然,不敢非之,后遇龛谷老人,即分邪正,复遇仙留丈人,群疑尽失,始知丹道即易道,圣道即仙道。易非卜筮之书,乃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
      予不敢自私,爰于《三易注略》之后,体二师之旨,述伯阳之意,尽将丹法寓于周易图卦系辞之中,略譬象而就实义,去奥语而取常言,直指何者为药物,何者为火候,何者为进阳,何者为退阴,何者为下手,何者为止足,何者为煅炼,何者为温养,何者为结丹,何者为脱丹,何者为先天,何者为后天,何者为有为,何者为无为,何者为逆运,何者为顺行。其图象、卦象、爻象,细为分析,通部分作二股,一进阳,一运阴,承上起下,一气贯串,使学者易于阅看。
      至于十翼,乃宣圣直言其理,学者自能推求,故余不及注,惟取大象传、杂卦传,略释数语,以备参考。其中重复语,亦如周易重复象,虽有重复语,并无重复意,书成之后,名曰《易理阐真》,乃阐其修持性命之真耳。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其远,则不御,以言其迩,则静而正;以言其天地之间,则备矣。所以,开物成务,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无所不包,无所不该,讵可就一事而论哉!然其归根处,总以穷理,尽性、至命为学。
      阐真者,即阐其穷理之真,尽性之真、至命之真。先穷性命之理,后了性命之功,性命俱了,浑热天理,复见本来面目。在儒,则谓之明善复初;在道,则谓之还原返本。再加向上功夫,阴阳混化,无声无臭。在儒,则谓义精仁熟。至诚如神;在道,则为九还七返,形神俱妙。金丹之道尽,性命之功毕。
      予之意如是,古来群真之意亦如是,即伯阳参同之意亦无不如是也。
      时 大清嘉庆三年岁次戊午春王正月元宵节,素朴散人梧元子刘一明自序于自在窝中。
      周易阐真卷首
      栖云山素朴散人悟元子刘一明体述
      门人冲和张阳全校阅
      后学刘卜云重刊
      古河图
      先天阳五行
      后天阴五行
      生初阴阳五行混合
      河图
      河图者,五行顺行,自然无为之道也。伏羲时,有龙马出孟河,其背有点,二七在前,一六在后,三八在左,四九在右,五十在中。其位五象五行,一六在后,象北方壬癸水;二七在前,象南方丙丁火;三八在左,象东方甲乙木;四九在右,象西方庚辛金;五十在中,象中央戊己土。中五点,又象太极含四象;中一点,又象太极含一气。虽五十五点,其实二五,二五其实一五,一五总是中一。因其有五行,故分五点,因其五行有阴阳,故又积为十点,因其五行各有阴阳,故又积为五十五点。
      孔传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盖天地造化之道,不过一个阳五行,一个阴五行,一生一成而已。虽分五行,而实一阴一阳运用之,虽阴阳运用,而实一气来往运用之。故其象: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又生金。从中而始,从中而终。始之终之,无非一气,无非一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即土宫中和合四象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即四象在外一气流行也。中者,和也、一气也,总是太极也。惟人也,秉天地阴阳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具此阴阳五行之气。但此五行有先天有后天,先天五行属阳,后天五行属阴,一三五七九,阳五行,先天也;二四六八十,阴五行,后天也。以先天而论,一为元精,属水,为壬水;三为元性,属木,为甲木;五为元气,属士,为戊土;七为元神,属火,为丙火;九为元情,属金,为庚金,此五元也。五元既具,五德即于此而寓之。
      五德者,仁、义、礼、智、信也。
      元精者,不精之精,其体纯粹,发而为智。
      无神者,不神之神,其体圆通,发而为礼。
      元性者,无性之性,其体柔慈,发而为仁。
      元情者,无情之情,其体刚烈,发而为义。
      元气者,无气之气,其体纯一,发而为信。
      五元者,五行之气。
      五德者,五行之性。
      五元、五德生于先天,藏于后天,当人在胞胎之中,混混饨饨,一气混沦,形迹未见,其理已具,所谓未生出者,如图中五五点攒于一处。
      太极之象,古人教人穷取父母未生以前面目者,即此也。以其事在未生身以前,故谓先天。以后天而论,二为识神,属火,为丁火;四为鬼魄,属金,为辛金;六为浊精,属水,为癸水;八为游魂,属木,为乙木;十为妄意,属土,为己土,此五物也。五物既具,五贼即于此而寓之。
      五贼者,喜、怒、哀、乐、欲也;游魂主生,其性善,感则生喜;鬼魂主死,其性恶,感则生怒;识神至灵,其性贪,感则生乐;浊精至浮,其性痴,感则生哀;妄意至动,其性乱,感则生欲。但后天五物、五贼,虽是五行所化,其中犹有分别,五物之中,精、神、意皆后起,虽魂、魄最先,魂更先于魄也。
      魂者,历劫轮回之种子,为人为鬼是他,为圣为贤是他,为善为恶也是他,被毛戴角也是他,身未生时他先来,气未绝时他先去。当人破胞出头之时,哇的一声,即魂入窍之时,魂一入窍,受后天木气与先天元性相合,假依真存,故婴儿落地时无声者,不成。以其游魂未入,虽有元性,不能独存,假借真存,真亦借假而留也。
      至于魄者,借血气之灵,受金气而凝结,生后七七四十九日而始全,死后七七四十九日而始灭,世俗亡人,七七四十九日之期,正为此耳。
      魂之为物,迁移不定,离此去彼,离彼来此,轮回不息,历劫不坏,魄则随身而有无之。识神虽受火气而生,亦魂之所出;浊精虽受水气而生,亦魄之所摄。
      意者,思虑动作,所以役使精神魂魄四物者也。五物、五贼,皆是生身以后所有,所谓已生出者也。以其事在生身以后,故谓后天。
      至于心、肝、脾、肺、肾,浊而有形,又不在此例矣。有生之初,后天五行与先天五行,两而合一,五物为五元所统摄,五贼为五德所制伏,一举一动,皆先天主宰,后天不过为役从耳。故婴儿无识无知之时,至善无恶,仁之至矣。仁即元性之见端也,人我两忘,义之至也;义即元情之见端也,声色不迷,智之至矣;智即元精之见端也,心气和平,礼之至矣;礼即元神之见端也,诚一不二,信之至矣;信即元气之见端也。静之则为五元,动之则为五德,动静皆是先天用事,间有喜、怒、哀、乐之迹,俱出无心,喜而不留,怒而不迁,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和也,是谓无欲。无欲则精、神、魂、魄、意,各安其位,听其先天主宰。
      先天、后天,阴阳相交,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或先天动而后天成,或后天动而先天成,真不离假,假不离真,真赖假以全,假赖真而存,浑然一气,无伤无损,圆成具足,如图之五行。阴阳同居,一气流行之象。古人教人穷取娘生面者,即在此也。
      即其二八之年,先天气足,阳极而阴潜生,交于后天,于是魂魄不定,识神起而精窍开,意乱心迷,五物并兴,五贼相戕,五元五德,渐次剥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阴气纯而阳气尽,不死岂能乎?此顺则生人之道也。惟圣人有先天之学,能于先天未极之时而保阳,于后天将生之时而退阴,借后天养先天,以先天化后天,行无为之道,直入圣基。
      无为之道,乃不外此河图妙理,河图自中而生阴阳五行,即生人顺生之道也。河图五行,阴阳相合,一气浑然,即生圣逆运之道也。逆运非返还之谓,乃逆藏五行,归于中黄太极,复见父母未生以前面目耳。
      孟子曰:仁义理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现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盖心为一身之主,具有仁义理智之德,以一心而运仁义礼智,纯是天真,五物五贼,皆顺听其命,五行攒簇,四象和合,性即是命,命即是性,性命一家,阴阳浑化,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根心生色,不言而喻,自然而然也但此心,非肉团之顽心,乃天地之心,五行不到,四大不着,所谓元牝之门者是也。无方所、无定位,拟之则失,议之则非,不可以言传,不可以笔肖。开阖有时,动静自如,不偏不倚,至虚至灵,强而名之,太极是也,强而图之,这个○是也,即河图中之一点。因其此心为天地之根,为性命之源,后之高明者,强图以连环样(图)使人自醒自悟,以神契之耳。
      是心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三千大千容不得他,释氏五千四十八卷藏经,说不像他;儒家六经四书,论不及他;道家丹经子书,千帙万卷,形容不尽他。以言其无,则又活活泼泼;以言其有,则又杳杳冥冥。有无不立,动静不拘。有此心,则出死入生;失此心,则出生入死。生之死之,只在此心得失之间耳。
      仁义礼智根于心,根于此心也。此心内有五行之气,而无五行之质,藏于五行之中,而不落于五行,本于父母未生之前,现于父母既生以后,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所以主宰乎仁义礼智之德。仁义礼智,皆此心之变化也。因其能变化仁义礼智,又有信之名。信非外而言语之信,乃阴阳合一,真实无妄之信。真实者,妙有也。无妄者,真空也。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仁义礼智,皆在其中。
      无为之事者,以道全形之事。以道全形,即以信而统仁义礼智也。即以仁义礼智,而归于一信也。即以仁义礼智而归于一信也。即以仁义礼智而归于一心也。亦即仁义礼智而归于一中也。信也,心也,中也,总一气也。一气流行,五元五德,凝结不散,浑然太极,不渗不漏,后天五物五贼,亦皆化而为阳。先天气,后天气,两而合一,了性即可了命,上德无为之道,河图之理毕露矣。
      古洛书
      阴阳五行错乱
      阴阳五行踪整
      洛书
      洛书者,阴阳错综,五行逆运,有为变化之道也。
      大禹治水时,有神龟出洛河,其背有文,九文近头,一文近尾,三文近左肋,七文近右肋,四文近左肩,二文近右肩,六文近右足,八文近左足,五文在背中,其位九,象九宫,中五又象太极,中一文又象一气;其形方,方象地。
      洛书,盖取逆克之理。逆克者,以阴克阳,右行也。故中士克北方水,北方水克西方火,西方火克南方金,南方金克东方木,东方木克中央土。阴前阳后,阴静阳动,静以制动,以克为主,收敛成就之功也。收敛成就,乃金火之功,火以炼之,金以刑之,故金居火位,火居金位,金火同宫,而万物无不借赖,陶熔成就矣。
      金火阴错,水木阳不动而阴错者,金火克而水木生气收敛也。克之正所以全生,逆之正所以成顺,故外错克而中综生。错者,错乱也。阴阳错乱于外而相克也。综者,总整也。阴阳总整于中而相生也。错中有综,借阴复阳,后天中返先天之道,不在是乎?
      人自有生以后,阳极阴生,五行错乱,阴阳不交,彼此戕害,真者埋没,假者张狂,七情六欲,般般倶有,五蕴八识,件件皆全,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以苦为乐,以假作真,本来面目全失,如书,阴水克阳火,阴火克阳金,阴金克阳木,阴木克阳土,阴土克阳水之象。书有五无十者,阴土错外去克水也。
      天有好生之德,借神龟泄露返还之道。使人人归家认祖,在性命根本上着脚耳。根本在于何处?即中五之中一文,所谓元牝之门者是也。这个门,生之在此,死之在此,顺之在此,逆之在此,五行错乱分散亦在此,五行总整攒簇亦在此。盖此处有天地之根,有仁义礼智之信也。因其有仁义礼智之信,错之能以综,散之能以合。失此信,则五元皆伤、五物皆发,仁义礼智之性,变而为喜怒哀乐之性;守此信,则五元皆生、五物皆化,喜怒哀乐之性,变而为仁义礼智之性。
      书中五者,仁义礼智,皆本于信也。外四十者,以信而运仁义礼智也。信于仁,则能仁;信于义,则能义;信于礼,则能礼;信于智,则能智。一信而仁义礼智,无不随心变化矣。
      变化之道,即后天中返先天之道,即书错中有综。三五合一之象,五行有阴有阳,只有二五,并无三五。所谓三五者,就中五三家之数论之也。中五共五文,北第一文为水。西第二文为火,东第三文为木,南第四文为金,中第五文为土。木生火为一家,积数二三为一五;金生水为一家,积数一四为一五;土居中央为一家,积数自为一五。三家相见,是谓三五合一。三五合一,总是一阴一阳,二五之精,妙合而一之,二五合一,总是阴中返阳,一五攒簇而一之,一五攒簇,浑浑沦沦,循环无端,无声无臭,何有一五,何有二五,更何有三五乎?
      后天中返先天之道,即于阴五行中返还阳五行,复归于一气耳。返之之道,莫先返乎信。老子云:"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此信即先天来复之信。此信一复,戊土发现,内有主宰,万缘皆空,诸虑俱息,则不哀而生智,信中生智,是戊土克癸水,而水返阳矣。水返阳而智本于信,智不妄用,无贪无求,心平气和,而乐真而有礼,智中出礼,是壬水克丁火,而火返阳矣。火返阳而礼本于智,和而不同,非礼不履,燥气悉化,则不怒而成义。礼中出义,是丙火克辛金,而金返阳矣。金返阳而义本于礼,义不过偏,通权达变,循规蹈矩,则喜善而藏仁。义中生仁,是庚金克乙木,而木返阳矣。木返阳而仁本于义,仁不过懦,至善无恶,诚一不二,则无欲而有信,仁中行信,是甲木克己土,而土返阳矣。土返阳而信本于仁,止于其所,而不动不摇,真土现象,假土自静,戊己相合,喜、怒、哀、乐皆归无欲,仁、义、礼、智皆归一信。
      五气朝元,后天五物,皆听命于五元,四象和合,五行一气,三五合一,结成圣胎,浑然天理,人欲不生,还原返本,归根复命,依然是生初本来面目。
      如书,阳五行居于正位,阴五行居于偏位,错中有综也。错中有综,阴中返阳,金丹有象。在儒,则谓明善复初;在释,则谓摩河般若波罗密。摩河者,华言大也。般若者,华言智慧也。波罗密者,华言登彼岸也。
      以大智慧登彼岸,亦明善复初,还原返本之义。三教圣人,皆不外此。
      逆运妙理,金丹有为之道,全以逆运,故曰七返九还、金液大还丹。七为阳火之数,火居金位,火运金而入库返真;九为阳金之数,金居火位,金遇火而生明还元。火返真而后天之气悉化,金还元而先天之气逆回,生生不息。仁义礼智,本于一信,金木水火,归于中土。五行攒簇,洛书已返成河图矣。
      有为事毕,无为事彰,再加向上工夫,修河图妙理,了先天为无自然之功,可以神化不测矣。
      修道者能于洛书错综变化处,钻破个孔窍,于中心一文处立定脚根,逆而修之,何患五行不能攒簇,阴阳不能和合,金丹不能凝结,性命不能俱了乎?
      图书合一
      图书合一
      河图形圆,阴阳合一,五行一气,无为顺生自然之道。
      洛书形方,阴阳错综,五行克制,有为逆运变化之道。
      圆以象天,一气流行,浑然天理,无修无证,从太极中安身,所以了性。
      方以象地,两仪变化,天人合发,有增有减,在阴阳中造作,所以了命。
      无为者,纯阳未破,上德之人修之;有为者,后天已交,中下之人修之。特以上德之人,五行合一,先天祖气未伤,性命一家,无待返还之功,只用天然真火以温养之,不为后天所伤,神全气足,诚则能明,由中达外,露出法身,永久不坏,历劫长存,道家谓之身外有身,释家谓之跳出轮回,儒家谓之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至于中下之人,或为气质所拘,或为积习所累,先天破而后天用事,性命分为两处,若无有为之道,则已失者而难返,已去者而难还。虽有志士,不能成功,故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图之以留世,使人深玩其义,各了性命也。
      坤卦传曰: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者,谨固牢藏也。直者,至中至正、不偏不倚也。以敬直内,率性之谓道也。即河图无为自然之道。义者,变化裁制也。方者,不动不摇、循规蹈矩也。以义方外,修道之谓教也。即洛书有为变化之道。
      无为以修内,有为以修外,修内者性也,修外者命也。上德者,修性而命即立,自诚而明也;下德者,须先修命而后修性,自明而诚也。自诚明谓之性,为上德者而说;自明诚谓之教,为下德者而言。今立内圆外方之图,以明上德者修内以制外,先圆而后方;下德者修外而安内,先方而后圆。虽是如此说,下德者必以内圆为本,但不过着重处在外方耳。但方圆二字,大有妙用,圆非空寂无为,其中有防危虑险之功。方非断绝人事,其中有依世法而修道法之功。
      知得河图五行一气,中黄一点,则圆之所以为圆,不落于寂灭着空之学矣。悟得洛书五行错综,克中有生,纵横逆顺,到头总归中黄,则方之所以为方,不落于勉强执相之学矣。方之圆之,总在中黄一点,方亦从此而方,圆亦从此而圆,识不得中黄,方亦不是,圆亦不是。噫!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股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羲皇画卦次序横图
      无中生有图
      先天橫图
      先天横图,乃伏羲画卦之序也。?湮挢远��裕�就贾�形澹���病o然�黄妫�韵笱粢牵�位�慌迹�韵笠跻恰l���揭牵�就贾�媾家病8从诹揭侵�希�骰�黄嬉慌迹�韵筇�簟8�酢5傺簟5僖酰�揭巧�南。本图之奇偶,分金、木、水、火四象也。复于四象之上,各画一奇一偶,以成八卦,四象生八卦。本图之四象,各有阴阳也。
      画四象不及于土者,太极即土也。阴阳对配相交生卦者,亦土也。因其生生不息,谓之土,因其一气运用,谓之太极。太,极也,土也,一而已,故不及土,仅画四象。四象既有阴阳,则八卦相交,彼此相荡。
      盖一卦荡于八卦之上,八卦相荡,重而为六十四卦矣。
      一卦六画,下三画按天地人三才也;上三画相荡因重之画,按天地人各有阴阳也。八卦者,即四象之阴阳。六十四卦者,即四象阴阳配合之生气。八卦成列,因而重之,则阴阳相交,生生不息,岂只六十四卦哉。
      画卦仅以六十四卦终者,特以造化之道,不过四象之阴阳变化耳。四象阴阳,是谓八卦,一卦行于八卦之位,八卦行于六十四卦之位,千卦万卦,总不外乎六十四卦。
      然所以行气者,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总是八卦,八卦总是四象,四象总是两仪,两仪总是太极,一气流行也。
      然则太极者,万化之根本,生物之祖气,有此太极,方有阴阳,方有四象,方有八卦,方有六十四卦。若无太极,阴阳于何而出,四象于何而生,八卦于何而列,六十四卦于何而行?
      羲皇画卦生卦,其即河图生数之妙乎?紫阳读《参同契》有文云:"一自虚无兆质,两仪因一开根。四象不离二体,八卦互为子孙。万象生乎变动,吉凶悔吝兹分。百姓日用不知,圣人能究本源。"先天生卦,奥义于此毕露矣。
      人之本来真心,空空洞洞,不挂一丝毫,至虚至无,即太极○也。
      所谓无名天地之始,但此虚无太极,不是死的,乃是活的,其中有一点生机藏焉。1此机名曰先天真一之气,为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虚无中含此一气,不有不无,非色非空,活活泼泼的,又曰真空。
      真空者,不空而空,空而不空,所谓有名万物之母。虚无中既有一点生机在内,是太极含一气,一自虚无兆质矣。一气既兆质,不能无动静,动为阳,静为阴,是动静生于一气,两仪因此一气开根也。既有动静,动极而静,静极而动,性情精神,即于此而寓之,是两仪生四象,四象不离二体也。既有性情精神之四象,四象各有动静,是四象生八卦矣。八卦互相生克,递为子孙,六十四卦于此而生,万象变动于此而出矣。
      然万本于八,八本于四,四本于两,两本于一,一本于虚。虚者,气之始。一者,气之母。虚无为体,一气为用,体用如一,两也,四也,八也,万也,皆在虚无一气中运用。何有吉凶悔吝乎?
      若失虚无一气,则动静不时,四时不和,八卦错乱,万象变动,而吉凶悔吝,于兹分矣。这个秘密,迷之者,顺其阴阳,有生有死,万劫沉沦,故曰百姓日用而不知;悟之者,逆其阴阳,出死入生,立跻圣位,故曰圣人能究本源。
      日用不知者,不知虚无一气也。能究本源者,能保虚无一气也。
      夫天地能役有形,不能役无形,能役有情,不能役无情,能役有心,不能役无心。能究本源,安心于虚无,养心于一气,虽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皆在虚无根本之处运用。未曾生出,万象皆空,惟有这个"○"。试问这个虚无一气的物事,吉凶何能加得,悔吝何能近得?
      羲皇生卦列卦,妙矣哉。妙者,妙其八卦成列,乾阳健于始,坤阴顺于终。阴阳初生,皆在中央。乾始者,乾易知,坤终者,坤简能。在天地为易知、简能者,在人道为良知、良能。浑然天理,一动一静,皆在当中一点子虚白处立根基。人能于无卦生卦处究其本源,忽然见其本来面目,则知这个虚无一气的物事,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无形而能变化,是变化无穷,吾心自有一羲皇,吾身自具生生不息之道也。
      羲皇八卦方位古图
      羲皇先天六十四卦圆图
      羲皇先天六十四卦方图
      邵尧夫方圆内外合一图
      先天阴阳混成图
      逆运先天结丹图
      炼神还虚图
      先天方圆图
      羲皇八卦圆图、卦位,天地列上下之位,日月行天地之中。雷动于地下,风吹于天上,泽上仰天,山下附地,天地反覆,有阴有阳,山泽通气,有生有成,风雷相薄,有升有降,水火相射,有寒有暑,此八卦之象也。
      天地为包罗,日月行造化,日自左旋而阳气升,故震一阳,兑二阳,亁三阳,在左;月自右退而阴气生,故巽一阴,艮二阴,坤三阴,在右,此八卦之气也。气行而六十四卦即生矣。
      六十四卦,即八卦相荡,变化而生者,气行于内者也,象见于外者也。但八卦气行之序,亦逆道也。有逆方有生,不逆不能生。顺生即在逆退之中。
      图圆者,圆以象天,天之为运,一气上下,周而复始,循环无端,太极之象,未生出者也。未生之道不可见,可见者,生出之卦。已生逆回,则未生者,即在其中,故卦位震一阳,在左至下;离二阳一阴在左中,兑二阳,在右近上;乾三阳,在左至上。其序则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卦位自下而上,卦序自上而下,以示逆中有顺,顺中有逆。其乾一、兑二、离三、震四之逆来者,即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也。
      一气顺上,则为震、兑、离、乾之阳;一气逆下,则为巽、坎、艮、坤之阴。阳退即阴生,阳进即阴退,阴阳总是一气变化。非一气之外,别有阴阳。
      但一气生机,总在一逆之妙,惟逆故来,逆来则阳气收敛归根,而仍得生,故《系辞传》曰:"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可知先天太易,全在逆上也。
      卦位顺生,卦序逆序,其意深哉。不特八卦如是,即六十四卦方圆图,亦无不如是。圆图即八卦相荡之道。相荡者,一卦荡而行八卦之气,八卦相荡,而行六十四卦之气,非八卦之外,别有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无非八卦运用,八卦总是一阴一阳运用,一阴一阳运用,总是一气逆顺运用耳。
      圆图方图,仍是八卦之气,惟方图乾西北,坤东南,以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斜行。二图似不相同,但圆以象天,方以象地,上者为阳,下者为阴。地,西北高而东南低,高即阳,低即阴也。方亦以亁一、兑二序之者,易道之逆道也。千变万化,总是一逆,无有二理,妙哉!
      邵子移方图于圆图之中,大得羲皇心传矣。盖羲皇圆图,仰观于天而画,方图俯法于地而画,地本无为,因受天之气而有为。天之气五运也,地之气六气也,天运入于地气之中,则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行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位;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化而为风、寒、暑、湿、燥、火矣。
      圆以外运之,方以内生之,天气动而地气静,一气往来,以乾坤为包罗,以六爻为变化。阳逆则阴生,阳顺则阴退,四时成而百物生,先天造化之道,于此了了。但这个内方外圆、天动地静之道,还有秘密难言处,羲皇不能明示于人,只以六十四卦列为方圆二图而已。邵子亦不能笔书于人,只以方圆二图,合为内方外圆一图而已。羲皇非不欲示也,示之不过以卦为图,其于不可卦、不可图者,不能示也。邵子非不欲书也,书之不过以内方外圆图之,其于不能方圆、不拘方圆之所以然者,不能书也。
      然有卦有图,其不能示、不能书者,可于卦图推之。方圆八卦,交错十六卦,十字正中处"x",即是太极,为阴阳出入之门户,阴亦在此生,阳亦在此生,四象和合在此,五行攒簇在此,故震、巽一阴一阳,卦居中。如图书中五之义,惟其有此太极,故阴阳有生有成,有分有合,有动有静。
      阳自西北而逆退于中央,生气在中也;阳自中央而顺往于东南,阴气在外也。阴为宾而阳为主,以阳统阴,以阴顺阳,阴随乎阳之进退以为进退,此方之义也。
      圆图左阳升、右阴降,阴来交阳,一阴生于天上;阳来交阴,一阴生于地下。阳生、阴生,皆在图之正中。图象天之一气上下,上而阳,下而阴,象一气运阴阳。" 1 "其中阴阳相交处,即太极一气也。太极即一气,一气即太极。以体言,则为太极,以用言,则为一气。时阳则阳,时阴则阴,时上则上,时下则下,阳而阴,阴而阳,一气活活泼泼,有无不立,开阖自然,皆在当中一点子运用。这一点子" 1 ",即是造化炉、阴阳窟。羲皇不能明示者,即此。邵子不能明书者,即此。学者能于方图十字当头上知其根由,圆图乾坤交代处,悟得实迹,即于十字当头立定脚根,于当中一点子修持性命。方以治内,圆以应外,以太极一气为体,以四象八卦为用。圆中有方,方外有圆,方圆不拘,吾身自有羲皇六十四卦。
      方圆二图,不必泥文执象,可以得意忘言,活活泼泼的矣。但方圆着重处,总在能逆,逆则生,顺则死,顺中之生有限,逆中之生无穷,有生则不生,无生则长生,一逆一顺,天地悬远。羲皇序出逆数之象,宣圣释出逆数之理,邵子注出未生之卦,其易为逆道也无疑。
      古经云:"五行顺生,法界火坑,五行颠倒,大地七宝。"世之尽性至命者,舍此先天逆道,别无他术矣。逆者何?逆即逆回于父母未生以前本真耳。
      人秉天地阴阳五行之气而生,天之阳气至健,结而为命,地之阴气至顺,凝而为性。有生之初,健顺相合,性命一家,性不离命,命不离性,性即命,命即性,所谓天命之谓性。当此之时,浑然天理,流行不息,先天主事,后天未发,万有皆空,诸尘不染,一动一静,皆在太极中运用,故其性动而不至于暴燥,动而巽缓,巽而不过于懦弱,巽而果行,类动合一,亦如雷风相薄也。
      明而不至于自用,明而似陷,陷而不至于昧真,陷而能明,明陷合一,亦如水火不相射也。
      和而不流于伪妄,和而止所,止而不落于空寂,止而能和,和止合一,亦如山泽通气也。
      阳也,而有阴藏,阴也,而有阳藏,阳健阴顺,阴阳浑成,空空洞洞,中悬黍米宝珠,圆陀陀,光灼灼,净倮倮,赤洒洒,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所谓率性之谓道也。
      道者何?即太乙含真气,不假作为,从容中道,真空妙有,至善无恶之谓。至善无恶,则是善之极,无渗漏,无内外,无人我,无修证,无配对,一灵真性,炯炯不昧,非色非空,即色即空,非有非无,即有即无,色空如一,有无不立,纯是天机,绝无人机,生气常存,虽有仁义礼智之性,而无仁义礼智之形,不仁而至仁,不义而至义,不礼而至礼,不智而至智,即仁、即义、即礼、即智,一善可以该四德,一气可以该万法,更何有五物、五贼之滓质?此所谓未生出者也。未生出者,天真在内,未散于外,即本来面目,即圣贤种子,即仙佛怀胎。这个面目、种子、怀胎,人人具是,个个圆成,处圣不增,处凡不减,圣凡同途,及其先天气足,后天潜生,阴气用亊,精、神、魂、魄、意俱起,圣凡即分矣。于此,而能保守此本来面目者,惟天纵之圣人能之,一切常人未有不弃真入假,自伤其性命者。
      古来圣师,大慈大悲,以抱一无为之道,留于后世,盖欲人人成道,个个了真耳。一者,先天真一之气,即阴阳混合不二之气,即性命凝结不散之气。此气在人身中,四大不着,五行不到,无形无象,至虛至灵,活活泼泼的,号日"谷神"。此神主宰万象,掌握阴阳,所云谷神不死,是谓元牝。元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心。抱者,持守也。抱一者,即持守此一气,绵绵常存而不失所云"守黄庭、养谷神"也。但抱一非空空无为之说,乃逆退先天真阳,不为后天假阴所伤也。逆退真阳,自有真阴温养,真阴真阳相会,健顺合,元牝交,动不离静,静不离动,自有天然真火,炉中赫赫长红,先天渐凝,后天渐化,谷神坚固,即成无漏真人,所谓"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元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屋,一颗灵光永不离"也。真精、灵光,皆谷神之别名。灵光不离,即谷神不死,谷神不死,则得长生矣。
      是谷也,在圆图,则乾坤中虛处是;在方图,则十字中分处是;在人身,则四象和合处是。是神也,在圆图,则乾坤交代处是;在方图,则十字交接处是;在人身,则四象动静处是。有谷则神存,失谷则神亡,生之在此,死之在此,阴生在此,阳长在此,古人号曰"生门"、"死户"、又曰"造化炉"、"阴阳户"。儒曰"道义之门",释曰"不二法门",道曰"众妙之门"。总而言之曰"这个"而已。
      若有上智者得遇明师,指示这个端的,逆而修之,圣胎现成,不使阳极生阴,直登彼岸,再加向上工夫,炼神还虚,逆于父母未生以前面目,打破虛空,跳出阴阳之外,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矣。
      噫!顺去死,逆去活,往往教君寻不着,不遇真师,逆之一宇,岂易知哉!
      文王索生八卦图
      文王后天八卦方位
      后天顺行造化图
      后天逆运变化图
      金木交并图
      坎离颠倒图
      乾坤颠倒图
      解脱本面
      文王后天八卦
      文王后天八卦,仍是羲皇所画之卦,不过于已成卦中,看出有此一番道理,故变其卦之义,卦之气,发羲皇未发,非强作也。如乾为老阳,乃诸阳之宗,为父。坤为老阴,乃群阴之主,为母。父母相配,阴阳相交,必生男女,故乾一索坤,得坤之初爻而生巽,为长女;坤一索乾,得乾之初爻而生震,为长男。乾再索坤,得坤之中爻而生离,为中女;坤再索乾,得乾之中爻而生坎,为中男。乾三索坤,得坤之上爻生兑,为少女;坤三索乾,得乾之上爻而生艮,为少男。
      乾索坤之三阴,阳变为阴而生三女;坤索乾之三阳,阴变为阳而生三男。男女既生,于是男从父而女从母,乾统三男,居于东北;坤统三女,居于西南。
      乾老父三阳真气,为三男所得,健德收敛,故得藏于西北寒盛之方;坤老母三阴真气,为三女所得,顺性失常,故迁于西南杀机之乡。
      离得坤之中阴,阴丽阳中,阴借阳而生明,故居正南火旺之方。
      坎得乾之中阳,阳陷阴中,阳入阴而生潮,故居正北水旺之方。
      震得乾之初阳,初阳主生长,故居正东木旺之方。
      兑得坤之末阴,末阴主消化,故居正西金旺之方。
      艮得亁之末阳,末阳主靜养,故居东北阳弱之方。
      巽得坤之初阴,初阴主潛进,故居东南阳盛之方。
      乾、坎、艮、震属阳,造生万物;巽、离、坤、兑属阴,化成万物。父母男女,自相配合,以行卦气,后天六十四卦亦于此而生。六十四卦生,造之化之,生之成之,造而又化,化而又造,生而又成,成而又生,消息盈虚,无有停息,此已生出者,故谓后天。后天者,顺生之道也。而逆运之道亦在内。
      离本阳而反为女者,外阳而内阴,阴居中位,真阴也。
      坎本阴而反为男者,外阴而内阳,阳居中位,真阳也。
      外阳者,后天之阳;内阴者,先天之阴;外阴者,后天之阴,内阳者,先天之阳。先天是主,后天是宾,坎离辐辏,水火相济,寒暑有时,故足以代乾坤而行造化。
      震,阴多阳少,而为男者,震乃阳气方升。阳气升而足以破阴气。
      兑,阳多阴少,而为女者,兑为阴气外现。阴气现而足以灭阳气。
      震为生机,兑为杀机,金木相併,生杀分明,故足以代乾坤而成造化。
      乾与巽交不合,坤与艮交不正。乾老阳,坤老阴,不能生育,艮仅交接巽阳,巽只顺生其阴,故八卦方位,乾坤艮巽居于四隅,坎离震兑居于四正也。此后天逆顺之道。圣贤尽性至命之学,亦不外此。
      人之本来,阴阳混成,性命一家,健顺相合,纯是先天,一交后天,真中有假,假陷其真,健体有亏,顺体有伤,性命分为两处,于是健德不彰,灵明而误用,元神昧而识神出矣。顺德不真,昏暗而有险,元精藏而浊精生矣如图坎离居中正位,乾移西北,坤迁西南也。
      后天精神用事,动而暴燥,气性发矣。和而同流,妄情起矣。如图震居于正东卯地,阳变为阴,兑居于正西酉地,和变为杀也精神性情变幻,阴气潜入而进,阳气衰弱而止,如图巽居东南阳旺之地,艮居东北阳暗之乡也
      噫!后天一发,阴渐长,阳渐消,不至消尽其阳而不止。图之乾遇巽而垢,坤逢艮而剥,离上坎下,火水不济。震东兑西,雷泽归妹之所由来也。是道也,天地自然顺行之道,阳极必阴,阴极必死,亦人之无可如何者。但圣人又有逆运之道,善能窃阴阳、夺造化、转乾坤、扭气机于后天中返先天,死里逃生,其道何在?仍不外乎后天八卦之理。
      图之坎、离、震、兑居于四正,乾、坤、艮、巽居于四隅,此中天机,非师难知。离中一阴,人心是也;坎中一阳,道心是也。道心本是乾家中阳,因交后天,入于坤宫,阳陷阴内,健者不健矣。人心本是坤家中阴,因失先天,入于乾宫,阴窃阳位,顺者不顺矣若能虚其心,则人心化。人心化,则阴顺而仍还于坤火,返其真矣。若能实其腹,则道心生。道心生,阳则健而仍还于乾,水归于源矣。
      兑为金,他家客气也。震为木,我家主气也。震本阳,其中有阴;兑本阴,其中有阳。主气为客气所盗,东虚而西实,若于杀中求生,?�涠��推��鹎榱的敬热剩�鸹蛊湓�印d拘园�鹚骋澹�痉灯浔疽印?
      取坎填离,健复本命,借离炼坎,顺还本性,以震求兑,健动而能和顺;以兑求震,和顺而能健动,健顺如一,乾坤相合,四象相和,五行攢簇,后天精、神、魂、魄、意归真,五德五元,浑然圆成,还原返本,金丹有象,所谓"乾坤交媾罢,一点落黄庭"。
      一点者,丹元也。黄庭者,中央也。丹落中央,阴阳一气,还我娘生本来面目,基址坚固,所谓"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噫!健顺一失,性命分离,五行错乱。健顺一复,性命凝结,五行攒簇。一失无不失,一复无不复,后天变化有为之道大矣哉!
      但还原返本,乾坤相合,只完得前半工夫,还有后半工夫,犹未完的。盖道至乾坤相合,是将后天已返成先天矣。既返成先天,从此再立鼎炉,别置钳锤,用无为逆运之道,颠倒乾坤,乾逆退而坤顺生,借阴以全阳,温之养之,用天然真火烹炼,消尽一身后天阴浊之气,煅成一个金刚不坏之物,从虚无中透出,入于无声无臭之境,还我未生身以前面目,方是大解大脱,逍遥自在,无拘无束之天矣。lvse(

014 奇门遁甲[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