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这个病毒我叫它“寄生虫”。
它非常小,非常小,小得甚至只能称为一段代码。然而它也非常大,非常大,大得可以在整个网络中到处生存。
当时,我在设计它的时候,我将它设想成是一个可自行分裂的寄生虫。但如果只是这样,那么它就仅仅是一个普通的电脑病毒。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增加了寄生虫的组合性。这样,这个“寄生虫”病毒小则可以是几十上字节的代码,因为它不是独立的,它是寄生的,所以不需要程序的整体性;大则可以联系上无数台主机,凡是被“寄生”的寄生体——电脑主机或程序或文件或在传送的一段数据代码,它都可以相互联系,甚至复制取得某部分代码。
作为一个“寄生虫”,我从来不让它搞破坏,也从来没有给予它破坏正常数据的能力。所以,它的能力是“寄生”,吸取寄生体中的数据为养分,但不破坏数据。
同时,我给予它一个设定,一旦吸取的数据使得寄生虫长大到一定程序,它就会分裂成一个新的寄生虫,而且需自行寻找一个新的寄生体。这样,就完全避免了影响寄生体电脑或程序的正常运作。
老实说,我一直以来就将“寄生虫”的制造当作是一个小小的编程游戏,因为当时有这个设想的时候,它原本以为容易就可以编成的,但后来却被自己的这个想法难住了。我这才认真地研究起来,最后绞尽脑汁才完成了它。将“寄生虫”放到网络上以后,我也只去看过几次,后来发现自己的电脑也被寄生了,这才想办法对它进行了改造,做了一个控制它的程序。后来,我将这个程序取名为“寄生母体”,但我一直很少使用过它。
一次,我用它偷取了楚灵的电脑日记本;还有一次,我用它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董扒皮手中的一份城市计划。当然,这次为了玩这个游戏,我又要用它一用了。
想到这儿,我打开了我存放“寄生母体”的网络。为了防止引起别人的注意,我一直将“寄生母体”的源代码压缩成一个压缩文件,以附件的形成分成三段,存放在我的三个邮箱当中。下载完三个附件,进行简单的解压缩,再整合,一个完整的寄生母体便出现在我的面前。
输入宇宙超级电脑、《宇宙》网络游戏、研究委员会和九大集团的名称,寄生母体马上跑了起来,向分布在全世界网络中的“寄生虫”们发出了动员令,收集相关资料。
完成这一动作,我得意地打开研究室主机电脑为我保存的另一份文件,里面有“她”给我的一些分析结果和她说的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
分析以上资料所得结论如下:
第一个结论,不论从任何角度来看,九大集团公司不会破坏游戏的平衡性,他们会努力与宇宙超级电脑一起保护这个游戏。但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在游戏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九大公司都会采取一切手段,追求最大的利益,这就是商业公司的体质。
第二个结论,宇宙超级电脑的极限就是《宇宙》网络游戏的极限,这个极限也就是游戏当中的宇宙的边缘与极限,这就是玩《宇宙》的极限。
第三个结论,由于《宇宙》智能网络游戏采取了极限、循环与嵌套技术,使得整个游戏体现了一种扩大的循环,这就会使游戏的难度随着“宇宙”的一次次更新而不断升级。这样的话,如果处理不当,或一旦宇宙超级电脑极限来到,就会或多或少出现局部或整体的变化,这些变化会被一些公司勤劳集团操纵,那么游戏就会成为这些公司的敛财机器。这种可能性不但不是不存在,而且是极大可能地存在。这一点,对普通玩家来说是很不利的,因为他们总是最大的受害者。而我,现在也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玩家。
第五十九章 游戏秘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