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从记忆里和李元化老道平日无心的谈吐中知道,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法宝道经上所用的文字都是古代的蝌蚪文或钟鼓文,日后若是运用法宝更是动不动就要用这些所谓上古真言来驱使,除了感叹自己学业负担加重外,倒也生不出什么不满心理,心想古人常道艺多不压身,债多人不愁,多一门手艺就多一条活路,现代人更成天教育大家说知识就是力量。学就学呗,学好了是本钱,以后有机会碰上那些大威力的法宝,我不用人教就能看懂说明书,拿起来就会用,那不比那些得了法宝还得找师父手把手教一教才会用的人强多了?
于是第二天起,林德志的功课比自家兄弟硬生生多了三倍,李元化在教他《易经》中的古篆字时,还要教他这个字用蝌蚪文和钟鼓文该怎么写,这三种字的读音又有什么不同,还有什么别的意思,直把他听的头重脚轻,神智不清。
要知道算上他上一辈子学的简化汉字,这一辈子跟村里五大爷学的繁体字,现在又要多学三种字样,彼此之间还得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意思和不同读音,而且中国汉字本来就绕七绕八的能从不同角度理解,这…他经常在头昏脑胀时对着一旁只需学习一种文字还经常苦恼的林守志大叹:“唉!自讨苦吃啊!”
不知不觉之间,春秋交替、寒来暑往,一年多的时间悄悄过去,林家兄弟俩已养成了每天三更半夜不必李元化老道催促便爬出被窝边打盹边摸索着往山上跑的优良作风,反正天黑的也看不清路,摸索惯了闭着眼睛也不怕摔跤,一路上还能补补觉,到了山顶正好也睡醒了,拉开架势开始练功。所以当李元化告诉他们终于要回峨眉山时,林德志除了兴奋外,对于又将有好一段时间不能每天早上边睡觉边爬山而感到些遗憾。
但最近一些日子以来他还有一个更大的遗憾一直让他耿耿于怀,那就是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李元化老道总是说他根骨不佳。这从林守志一段日子来和自己越来越大的身体差距上就能看出来。
只不过短短的几个月,林守志的身体就象突然脱胎换骨一般变化惊人,力气越来越大,身子也越来越轻便敏捷,每天玩耍时就象个从小在山林里长大的猿猴似的爬山上树,纵越如飞。
特别是每天凌晨爬山时,林德志用尽全力也赶不上他在前面连蹦带跳的速度,往往是林德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地爬到山顶,林守志却在那儿一副面不红心不跳的模样,让林德志大感自不如人。
李元化老道却道这就是根骨差距,虽然两人每天都同样吐纳采气,但林德志天生根骨不如人家,每日同样修炼所得到的效果也就没有人家明显,将来的成就更会是天差地别,除非…
李元化说到这儿便不说了,林德志却急了,赶着追问他除非什么?李元化老道却怎么也不说除非什么,只告诉他一切不可强求,将来若有机会,到时便知。若是只知一味强求,反而落了下乘,还会有入魔的危险,还不如就此放开,各人有各人的缘法,资质好的将来未必能有好下场,资质差的只要能走得正最后也不一定没有好结果。
林德志见再也问不出什么,只得将此事放在心里,专心致志地研究那些拗口的古文去了,其实不必李元化回答,他自己心里就有数:那些小说中古往今来的主角高人,有几个是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光凭苦练就能练出一身本事的?那个不是逮住一堆灵丹妙药天材地宝猛吃一顿然后功力大涨一步登天的?孙猴子还知道先逮住王母娘娘的蟠桃吃一顿不够干脆连太上老君的仙丹也敢全偷吃了,咱们怎么也不会比一只猴子笨是不是?
第八章 梦里还疑身是客 (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