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十五章[2/2页]

关东粮王 关东老叟1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住进来也舒心。”
      吴善宝:“我看光碾高粱米得了,小米吃的少,卖给谁呀。”
      郑庆义:“这不用操心,南边老客有不少来买的。只是过去加工量少。听说朝鲜人爱吃小米。以后多拉几个朝鲜老客,小米不愁卖。”
      吴善宝:“我有点担心。你说这豆饼能卖得了吗?”
      郑庆义听吴善宝说有点担心就骂道:“你这两耳扇乎扇乎的真象头猪,你也不动动脑?存是没问题了。现在需要解决的在卖上下功夫,这就得多拉几个老客。这个外栈建起来。加工成高粱米、小米能多卖不少钱。以前我没咋想御厨逼咱在这儿租地的事。现在想想对咱来说是好事。这么大地场建外栈,一面城就不用建了。那儿的土地会值钱。我想除了收粮,当铺钱庄,多盖点房子出租。”
      吴善宝:“我差点给忘了,朱老瑞说黄老三有个弟弟,要租日进街的房子,开剃头棚。想签十年的。”
      “不行!太长了。最长不过三年,最好一年一签,到时候的时候租金好调整。”
      吴善宝:“还有啥需嘱咐的,你赶紧说。要是没大事,快点回老家吧。早去早回。对了,带玉花吗?”
      郑庆义没想过带玉花的事,听吴善宝这么一说,就思考一下说:“这次不行,带就算是赎出来了,恐怕不行。我得先给老婆说一声。她要不同意,我还得想别的办法。”
      吴善宝:“取引所信托交易,你不在,那就停了吧。整不好再赔喽。”
      郑庆义:“嗯哪。年青的有时间就带他们进去看看。”
      “你这次回家,可是挺隆重的。是不是得多带点大洋。”
      郑庆义想了想说:“钱得多带。回去要到乐亭开铺子。这钱必须准备足。对了,三泰栈要大豆的事,你抓紧给办喽。”
      “庆和跟你走不?”
      “等我回来吧。”
      贾正谊从义和顺回到三泰栈,多疑的岛村就问:“郑老寒这么急着找你,有什么事吗?”
      贾正谊:“是的,他准备回乐亭。安排一下走后卖大豆的事,让我多操点心。”
      “郑老寒动作挺快。铁道东侧租的地开始施工了。他真能抓住机会。有他带头,铁道东侧开发就会快了。这下御厨所长就会高兴的。对了,听说他的伙计让人给打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贾正谊:“钱庄的掌柜,对日本女人感兴趣,又去小松屋找了,告诉人不在,他不信就动手了,年青火气爆。郑老寒损了他,想让我出面说合说合。多大个事,不去就结了。我咋上那个地场,老婆知道了还不要我的命。”
      “这样就算了?郑老寒对手下人被打,是什么态度?”
      “在日本开的料理发生的事,郑老寒跟谁讲理去。这也不啥可宣扬的事。吃个哑巴亏吧。那个王贵长的帅,找的老婆不满意,想私养个小妾。没想出了这个事。这不吃亏了,回家接老婆去了。”
      岛村喜久马对贾正谊的解释虽然有点半信半疑,可又无话可问。
      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年)春节前,郑庆义回到老家乐亭。
      中国的陆路版图很象个老母鸡,乐亭就在她的脖子上,向北是滦河下游,东南两面环渤海湾。它北仰燕山山脉;南望齐鲁大地;东连秦榆铁路;西眺京津福地。早在六千多年前就已有人迹,唐太宗征东,康熙巡边来过里。这里留下许多历史文化遗迹,乐亭人民的勤劳智慧,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明,使这块滦河、渤海相夹的三角洲,仪态万千、占放异彩。
      可那时生活在乐亭的人们,在三座大山的压榨下,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没有土地,少于生计的乐亭人,不得不眼睛向外,寻找自己生存的路子。农民需要土地,人烟稀少的关东,是他们向往的地方。从一七二四年开始,山东、河北的人们就闯关东了,直到一八0二年清朝政府准许蒙古王公招民垦荒,缺少土地的人们开始大量涌入关东。也许乐亭人就是从那时起开始了闯关东的历程。

第八十五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