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几天,全国的形势也都会跟江南一样,弄不好真的就会
乱了!
就在刘全、崔明和谢飞剑等人还在岛上精心布置,每天照样还在操练士兵,准备今后大展宏图的时候,和珅就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奉旨进京!
刘全一听这个决定,顿时惊得是目瞪口呆。那意思是:“老爷,您怎么能去送死呢?”
和珅一看刘全那副为自己担惊受怕的样子,呵呵一笑道:“我刚刚接到杜子杰和白瑞地消息,现在南京的尹继善为了维持局面,累得都已经吐了血。另外江南各省,还有广东、云贵、四川、河南、山东和北方各省的督抚们都已经向朝廷上了奏折。一致要求朝廷下旨让我出来维持局面,现在乾隆正在两难之际;另外据白莲教从皇宫中探来的消息,现在乾隆身边的刘墉和福康安也都在劝乾隆,他们也一致要求让我出来维持局面!——所以我就想在乾隆举棋不定的时候进京,来他个措手不及!”
刘全一听和珅这个大胆地决定,几乎差点儿哭了出来,哽咽道:“老爷,您忘了咱们在南京是怎么对待乾隆的。这次老爷真要是到了北京,那乾隆还不得一心想着为他自己报仇吗?朝廷说了不算,算了不说的事儿还少吗。所以奴才劝老爷,您可千万不能进京;咱们就在这个岛上多好啊!——就是将来有一天,这些人不愿意留在这儿,哪怕他们全都跑光了,那奴才就是一个人也能伺候老爷,咱们主仆在这里再怎么吃苦受累,总比跑到北京去让乾隆杀了强吧!”
和珅一听刘全这番话,心里一热,眼睛也有点儿湿润了。刚想再给刘全解释一番,后来一想算了,再解释这个刘全也不会赞成他进京,于是狠了狠心,嗔怒道:“刘全,怎么?现在连我都话也不听了!——我已经决定了,明天我和一青就带人进京!”
刘全一听和珅的意思这次进京还不带着他,当时就不干了。一边哭得稀里哗啦,一边苦苦地请求和珅带着他,说是死也要死在主子的身边。
看着这个跟了自己这么多年的小兄弟,和珅还真是舍不得,但是他知道,这个小岛也是相当重要的,几千人驻扎在这里,一旦出了什么意外,或者谁有了贪财之心,一个不留神就会把岛上储存的所有金银哄抢一空。一旦到了那个时候,恐怕他和珅再也没有回天之力了,所以和珅也只能不厌其烦地给刘全摆事实讲道理了。就这样,整整一个晚上,总算是做通了刘全地思想工作,让他答应留在岛上。
第二天,和珅、一青、梁健和谢飞剑四人人带着刘全为他们精心选拔的二十名贴身侍卫就上路了。他们这次不仅仅带了火枪、刀剑等武器,另外还带了大批的金银财宝。因为和珅知道,经过这一段时间地风波,这大清朝的人想银子都快想疯了,只要到了北京,有这些金银财宝在前面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他们二十多人先是坐船一路北上,十天后在山东的胶州登录,然后换乘快马,五天之后就到了济南。这一路之上到处都是乱哄哄的,有官府镇压百姓哄抢官府粮仓的,也有官兵为了军饷哗变扯旗放炮的,还有白莲教、天理教和天地会的残存势力兴风作浪的,要不是他们这些人带着火枪等防身地武器,说不定早就被沿路那些土匪不是土匪,官兵不是官兵,饥民不像饥民的人给哄抢一空了!
为了平息这次“金融危机”,乾隆已经下旨从盛京紧急调运了数百万两白银和部分黄金,用于京师的日常用度和京郊几个防卫大营的开支,但是谁也没有想到,这道密旨不知道为何竟然被泄露出去了,押运的银子一进山海关就被不明的团伙给劫了,直到现在还没有查清那个组织能为此事负责。
盛京的几位铁帽子王爷本来就不愿意把那些他们攒了一辈子的钱借给朝廷,没想到刚一借出去,还没到北京就出了事,于是就开始明目张胆地大骂朝廷无能,并且分管下五旗地五位铁帽子王爷已经决定进京了,其目的是显而易见,那就是要当面问问乾隆,这大清朝到底是怎么了?
别看康熙和雍正对付盛京的那些个铁帽子王爷的手段有的是,但是乾隆知道,那是因为当时朝廷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一句话就能断了他们的伙食;可现在正好反了个个儿,朝廷的国库空空如也,盛京倒是有些早年的积蓄,这样以来,一旦几位王爷进京,那就非同小可了!——当年康熙为了废除八王议政,雍正为了甩开盛京而独掌大权,曾经变着法儿地整治盛京的那些铁帽子们,现在正是朝廷地多事之秋,内忧外患接踵而至,一想起那些早就对皇权虎视眈眈的盛京的王爷们,乾隆的心里就是一阵莫名的恐惧!
今天军机处的军机大臣和六部的尚书们齐聚养心殿,大家商量来商量去,最后也没有商量出一个好的办法来,反倒是在要求和珅重新出来收拾局面这一点上达成了空前的一致。
乾隆看着这些平日里一口一个“皇上万万岁”的臣子们,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了,本想着大发雷霆,再让他们看看什么是雷霆之怒,可到底还是忍住了,只好悻悻地说道:“和珅——现在谁能知道他躲到那儿去了?”
乾隆本来是一句不用负任何责任的话,但是他的话音刚落,就见西华门的值守太监小路子跑进来,上前奏道:“启奏皇上,大清皇帝御前财政大臣、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一等公和珅在殿外候旨!”
“什么?——和珅进京了!”乾隆忽地一下从龙椅上做了起来,惊慌失措地说道
第四卷 大清钱庄 162章 奉旨进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