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亲眼目睹,但是他在屋里听到外面地枪炮声和两军的厮杀也能判断出当时的战况
激烈,现在一看和珅好像还有什么大事不好意思说出笑着道:“只是什么,你接着说啊!”
和珅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接着道:“只是……只是那天除了留下一部分人保护皇上外,臣的手下倾巢而出,等打退了反贼,回来发现成亲王——成亲王不见了!——刚开始臣还以为是被白莲教的人给劫持了,所以就在南京城里里外外地搜了个底朝天,又把俘虏的白莲教反贼一个个都审问了,到今天才弄清楚。——成亲王他没有被白莲教地人劫持,也没有出什么事,而是被一部分驻南京的八旗兵护送着回北京了!”
“啊!”乾隆刚才还笑呵呵地在听和珅说评书一般地讲述整个战斗的经过,当他听到老十一颙瑆已经被人护送着回北京了,刚才那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凝滞在了脸上,眼中顿时就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双手一下子扶住了面前的书案,身子略一摇晃,“扑腾”一下就坐到了椅子上,口中怔怔地说道:“什么……什么,那个畜牲回北京了……”
站在屋子一角的随驾大臣曹锡宝等人一看皇上的样子,顿时吓得目瞪口呆,急忙跑到乾隆地面前,大声喊着:“快传太医——快传太医——”
门口那两个太监也吓坏了,连滚带爬地匍匐到和珅跟前,连哭带喊地求道:“和大人,快找郎中给皇上看病啊……”曹锡宝糊涂了,可是这两个太监不糊涂,他们知道在这里可不是紫禁城,一声“传太医”叫出去,太医院的医正顷刻间就能进来;现在是在南京,和珅才是他们地主子爷呢?
和珅也吓了一跳,心想:“这乾隆老爷子可别像苏琪儿的老爹苏景善那样给活活的吓死,那可就麻烦了!”刚想让刘全去外边找医生过来给乾隆看病,就听乾隆大声地喊道:“你们慌什么,朕没事儿,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和珅,别去叫郎中,别听他们瞎咋呼!”也许乾隆知道现在不是自己装疯卖傻的时候,喝了一口太监端过来的茶,略微舒展了一下眉头,一下子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冲着曹锡宝他们道:“你们退到一边去!”
众人一看乾隆没事儿,看样子也不像是回光返照的前奏,于是就放下心来,规规矩矩地都推退到了他们原来的位置。
乾隆知道,现在真是到了千钧一发的时刻了,那是容不得他再有半点儿犹豫了。颙瑆那小子既然敢杀父弑君,他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现在老十五颙和阿桂远在缅甸,自己又被和珅软禁了起来,京城里的那帮大臣们哪一个是他颙瑆的对手,如果那个畜牲想方设法收拾了刘墉和福康安,现在说不定就要登基坐殿,入住乾清宫了!
这个和珅是肯定没有弑君造反的心思,要不然自己也活不到今天;他现在软禁自己不放,说白了不就是不放心吗,不就是害怕自己回了北京,立即就要对他下旨讨伐吗?看来乾隆还真是不糊涂,略微一顿就权衡了利弊,回头对和珅道:“和珅,朕现在一句废话不说!——让朕回北京,朕绝不负你!”
和珅假装一愣:“皇上,你这是……”
“曹锡宝,拟旨!”乾隆一边在屋里漫步踱着,一边一字一顿地斟酌着说道:“和珅自就任‘大清皇帝御前财政大臣以来,忠心为国,辅佐圣躬;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几年来鞠躬尽瘁,兢兢业业……”
曹锡宝当然明白皇上此时的心情,乾隆的“拟旨”刚一出口,他就援笔濡墨盯着乾隆。曹锡宝素以行文敏捷办事迅速着称,乾隆一边说,他已在打腹稿,此刻援笔濡墨文不加点,等乾隆的“……着赐封国之柱石、大清功臣和珅为一等公,食亲王俸,世袭罔替!”一出口,数百言的谕旨诏书顷刻即成!
乾隆注视着那张墨迹淋漓的宣纸,仿佛觉得他的量还有点儿不够,于是道:“再加上一句:此诏书为朕的肺腑之言,今后绝不失信于大清臣民!”
曹锡宝一愣,如果刚才那些是皇上在之中的权宜之计,那么一旦加上这句话,那可就真成了万难更改的金科玉律了;不仅乾隆不能反悔,就是百年之后,新君即位,这也就成了先皇遗诏,这和珅可真就成了大清朝的国之柱石了!
作为乾隆忠心耿耿的臣子,曹锡宝还是插了一句:“万岁,诏书已经一气呵成,这句话加上去倒显得不伦不类,微臣看就免了吧!”
“怎么?——你这老状元连这几句话也写不了吗?”乾隆威严的目光一下子让曹锡宝芒刺在背,于是略一思索,一篇花团锦簇又庄严肃穆的诏书挥笔而就!
第三卷 PK乾隆 151章 国之柱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