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和珅的事正处在风口浪尖上,说不定皇上立即就要对南京的官场大开杀戒,我如果给人一个早就与和珅打得火热的印象,那可就要大祸临头了。到时候墙倒众人推,其他人不说,就是那帮御史言官们也饶不了我,况且和珅在南京的所作所为我都是知道的,日后皇上一旦追查起来,那我可就麻烦了。”
——这几年和珅虽然在南京呼风唤雨,但是尹继善也深知和珅的苦衷。那每天来要钱的几乎都排起了长队,哪一个都是十万火急,有些还是刻不容缓的紧急军情,所以谁也得罪不得!这个差事别说他不敢接,就是真当了这个财政大臣,怕过不了三天就得乱套,一旦弄得怨声载道,人人唾骂,最后再落个脓包、笨蛋的名声,那他尹继善在大清朝的官场上也就算是走到头了。
尹继善想到这儿,冲着刘墉微微一笑:“刘大人,这和珅在南京已经苦心经营了这么长时间了,那财政衙门里上上下下都是他的人,就是当初从户部借调来的那些人也恐怕也已经成了他的亲信了,如果只是撤一个和珅,再派我这样一个‘空头县令过去,也收拾不了那一大摊子啊!——和珅的那个‘中华帝国银行的分行现在都已经开到了全国各地,每天和各地都有上千万银子的来往,我还听说北京就有好些人现在是只认和珅的纸币而不认龙头银票。如果我们在南京突然把和珅拿了,肯定会引起全国的震动!那些大商大贾和平民百姓的事儿,朝廷纵然不必过多考虑,但是如果边疆的战事受了影响:兆惠和海兰察在新疆吃了败仗,远在缅甸的十五爷的军饷要是供给不上,他再给我们发个阿哥的脾气,咱们谁能承担得了那个责任?到时候,朝廷给咱们头上按一个祸国殃民的罪名,恐怕咱们也是有冤无处诉啊!
还有,和珅的那个苏家织纺的生意也早就做到了海外,听说他还被那些大商户推举为‘江南工商总会的会长了,说是江南,实际上那就是全国的商界啊!一旦查办了和珅,那些商贾们肯定也会认为朝廷要对他们动手了,到时候他们往后一缩头,这天下的赋税要是收不上来,日后朝廷一旦用起钱来,让咱们去找谁要啊?咱们都是军机大臣,这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也不能不替皇上想着啊!”
尹继善这番话说得不显山不露水,一下子就把刘墉给说懵了,那他委托尹继善的差事自然也就给他推了回来。其实尹继善说的这些他也考虑过,只是乾隆铲除和珅的心太切,他哪敢跟乾隆说这些啊!
“这些也是实情,那依你之见该怎么办呢?”刘墉问道。
一听刘墉这么说,尹继善就知道刘墉此次奉旨查办和珅,乾隆并没有告诉他该具体怎么办,最多也只是给了刘墉一个临机专断权,那么让他接替和珅署理财政衙门的事更不是乾隆的意思了,看样子完全是这刘墉的自作主张!弄明白了这些,他就知道自己在这件事里应该扮演一个什么角色了,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先让自己从这件事里跳出来,于是笑道:“这样的大事咱们做臣子的如何敢自专呢,恐怕还是要请皇上乾纲独断啊!”
刘墉一听尹继善的话就知道尹继善是想要乾隆一个明确的旨意,如果现在就让他帮自己出手拿和珅,恐怕是请不动这位大神啊,于是一伸手就从怀里把乾隆授给他的那个金牌令箭拿了出来,勉强一笑道:“元长,你怎么也跟我打起擂台来了,这次我拿不了和珅,恐怕是回不了京啊!”
尹继善一看刘墉竟然带着乾隆的金牌令箭,于是赶紧起身跪下,朝着那金牌行了三跪九叩的大礼,起来发现刘墉的脸色有点不好看,就急忙解释道:“我也不过是替你着想,担心你被这件事给连累了!既然这么说,那就请崇如老弟给个章程,如何下手,你就发个话吧!”
刘墉道:“好,那我就不客气了!为了不引起和珅的警觉,我打算请你出面,先把他请到你的总督衙门里,然后我就把他当场拿下;他的那些手下虽然能干,但是见不了和珅的人,恐怕也就成一盘散沙了,随后我的人就进驻瞻园,来他个底朝天的大清理!他和珅办事虽然称得上是滴水不漏,但是如果认真倒腾起来,这几年恐怕也有许多说不清的地方,到时候先给他按上一个罪名,往大牢里一送,是杀是剐那咱们就只等皇上的一句话了!”
尹继善听了刘墉的话,一阵寒意袭上心头: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啊!——如此阴损的手段真是防不胜防啊,看来和珅这次是难免一死了!
第三卷 PK乾隆 110章 客栈密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