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四章 金殿赐官[2/2页]

回唐传 星河小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世民对于女儿们的未来婚嫁之事,向来宽厚,生在帝王家本就身不由己,哪个当爹的不想女儿有个好归宿?
      正沉吟之际,忽觉腿上有些酸痛,伸手捏了捏,张玉书见皇帝久未发话,稍稍一瞧,只见李世民捏腿骨微微皱眉,不知何事。
      这却是李世民早年南征北战,露宿辛苦,腿上受了风湿,风湿不易治愈,这些年来身登大宝,身子骨儿也懒了,风湿便时不时发作,弄得难受。
      但在朝堂之上,李世民得顾着威严,好不容易忍住了,说道:“今日金殿之试,喜气洋洋,不宜弄得唇枪舌剑的,来些诗情画意,就以‘荷花为题,你三人各赋诗一首!”
      三人都低首思索,稍时江秀首先应道:“禀皇上,江秀作‘荷花诗一首,芙蓉照水弄娇斜,白白红红各一家。近日新花出新巧,一枝能著两般花。”
      李世民颔首道:“不错,不错,才思敏捷,都说曹植七步成诗,朕瞧你是三步成诗啊!”
      张玉书也上前道:“禀皇上,草民张玉书也赋诗‘赠荷花一首,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这首李商隐的诗虽有些顾影自怜的哀思,但意境入骨三分,实非凡品。
      一众武官虽不其甚懂,但尚书省两相六部无不是才情俱佳者,李世民本人也是一位极出色的文人,自是知道其中的妙处。
      那贺兰楚石也赋了“采莲”诗一首:“云散青天挂玉钩,石城艇子近新秋。风鬟雾鬓归来晚,忘却荷花记得愁!”意境也颇妙,李世民也不禁赞道:“好诗,尔等三人俱是才华不凡,来呀,上朱笔!”
      待得太监呈上朱笔,李世民一挥而就,道:“我大唐人才辈出,今科三甲已定,赐,江秀为第三名,赐进士出身,贺兰楚石,第二,赐进士出身,张玉书,赐进士出身,赐殿元身份,好个张玉书,连中三元啦!”
      三甲已定,一众朝臣自然是没有话说了。
      张玉书从州试京试殿试,俱是第一名身份,这叫“连中三元”!
      三人跪拜谢恩!
      李世民待三人退到末位,又道:“今日殿试已毕,众位卿家,还有朝事议报吗?”
      尚书左相房玄龄禀道:“禀皇上,现有长治中州刺史骆潜于为官才干出众,臣保举为都察御史!”
      李世民准奏,又有刑部尚书长孙无忌奏道:“皇上,臣闻有河南通许一县,那通许一县尚只得一万三千户,人丁七万,背靠齐州山岳,有平川却又年年逢干旱,一县年年缺粮,俱是穷困之地,县令钱益均却三年贪得银四万贯,搞得民心怨声载道!”
      李世民大怒,喝道:“竟有这种事?”
      李世民贞观十余年来,向以官清民顺而自豪,闻听有这种事自然是怒不可竭。
      却不知近几年来李世民日渐疏于政事,有些自傲,下面的官儿也自然是日益松散,比不得那贞观四五年间的盛事了!
      李世民又问道:“既然那通许县有如许多弊病,怎么不见处治?”
      长孙无忌又道:“不是不治,只是难处太大,通许县穷困一也,二也,无能臣!”
      李世民哼道:“我大唐天下便治得如此之好,那通许一小县便治他不得了?众卿家可有举荐?”
      一时众人无语!能人哪会没有?只是那通许一小县,论官级只是一个正九品的芝麻官,推荐能人才士去那儿,不免有些那个了!
      李世民有些恼怒,心道:好啊,瞧着官小了,都不推荐了是不是?好,不合情的事朕也干!宣道:“张玉书上前!”
      魏征暗叫不好!如此人才作了一个山区小县令实是可惜!瞧得李世民神情颇为坚决,一时也不好有异议了。
      张玉书在后正自昏昏欲睡,忽听得一声传,急忙踢踢踏踏的奔上前。
      李世民道:“张玉书听宣,特任为通许县令,择日赴任,退朝,着张玉书御花院候驾!”
      长袖一拂,竟自去了!
      \

第十四章 金殿赐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