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生中能见到皇上的次数也没几次,所以大家还都是在装作非常认真的听。
天启很快读完了这片文章,但他的讲话却没有结束。今年天启皇帝已经十七岁了,也是刚刚到了热血方刚的年龄,今天看到自己掌控的帝国下,有如此威武之师,也热血澎湃。他继续说道:“大明的将士们,今天是一个值得天下将士庆祝的日子,朕很高兴。你们以后都将是朝廷的柱石,是保护我大明江山万世基业的勇士。今天,朕在给大家一个承诺,我校毕业的学员,五军府最低要将其分至军队担任把总职务!”
把总,是明朝实际统兵的一种职务,能统领约一百人,也是李柏华所制定的现在军制中的排长,那可是正六品的官阶,原本天子门生出来是正七品的总旗而已。这句话,场内所有的人都听懂了,于是全场再次响起了高呼万岁的声音。
典礼结束之后,其他的大臣们纷纷散场离开,天启皇帝和李柏华中午是在学院的教工食堂吃的饭,吃惯了宫内饭菜的天启对食堂的大锅饭却很感兴趣,一连吃了两大碗。吃过饭之后两个人在几名侍卫的陪同下,来到学员生活的区域。刚刚散场的学员们都还兴高采烈的议论着刚才校长的讲话和皇帝的承诺,看到天启和李柏华走过来后,纷纷伏地跪拜。虽然李柏华此前已经都要求过他们在校内只行军礼,但这见了皇帝下跪的观念在他们脑子中却一时半会的还改不过来。
他们走到一间学员宿舍的时候,还没进门就觉得里面的气氛有点奇怪,天启好奇的趴在窗口看着里面的情景,只见这四人间的宿舍内,有一人正坐在床边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阅读,另一侧有两位正分坐在一张案几的两次较量手腕,剩下的一个则在给这两人做裁判。
等他们走了进去之后,这四人才发现皇上竟然来到了自己的宿舍内,连忙起身跪拜。天启对掰手腕的人笑道:“你们两个我看都虎背熊腰的,力气应该不相上下吧。他们俩谁胜了?”后面这句则是问那裁判。
没等那裁判回答,李柏华对他又说道:“你们是哪个班的,叫什么名字,先报给皇上知晓,然后再回答皇上的问题。”
那裁判恭敬的回答道:“学生通州阎应元,他们俩是陕西的高迎祥和王自用,他是宜兴的卢象升,我们现在都在步兵强化班。高迎祥和王自用都是延安边军出身,平日里经常相互切磋,互有高下,今天是高迎祥胜过半筹。”
李柏华在天启高兴的要封赏他们的时候,心里就翻起了波浪。虽然他不是很了解明朝的历史,但稍微学过历史的人都能对明末风云中的几位人物的名字有些印象。这伙人竟然进了自己的军校,这让李柏华暗笑不已。
卢象升,那可是崇祯年代镇压高迎祥农民起义的主要领军人物,后来在抗清过程中也是中流砥柱。王自用和高迎祥两位虽然出生于边军,但也是他们点燃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大火,直接灭了明朝的闯王李自成就是高迎祥的手下。阎应元和这几人虽然没什么直接关系,但李柏华知道他是清军入关后,为数不多的能够强力抵御外敌的人物之一,曾经有过连折清军三王十八将,毙敌七万余人的辉煌战绩。
等天启说完话后,李柏华走近卢象升,看到他正在看的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便问道:“这三国演义可真的是一部兵家必读之书啊,很好,很好。不过,宜兴的卢家,神童卢象升,你好像是今年春闱中已经高中了吧?怎么又进了这军校?吏部没有给你安排任职吗?”
卢象升听到李柏华竟然知道自己的大名,很是激动,回答道:“启禀皇上,侯爷,学生今年考中进士,吏部也已将学生安排户部主事一职,但学生自幼便喜欢军事,时刻想着为国拓土,保家为民。因此在听说我校招生,便辞去户部官职考入校内。”
天启听了点点头,对李柏华说道:“师傅,这军校看来真的很吸引人呢,这卢生竟然连官都不做也要跑这里来读书。以后,咱们的军校一定会出现更多的优秀才俊。今早我来的时候,五弟信王还在缠着我说想离开国学院来这里学习呢,不过他年纪还是太小了点。”
第三卷 烽火第五十八节 摇篮[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