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唐狗们的血流干在这千里高原!”当然,合作归合作,但知悉眼前形势之后,尚结息自然明白“唐狗”那句“狗急跳墙”是何意思。要他派兵助阵尚可,若要调他部下冲击敌营却是万万不能。只是如今状况,实在太过有利于吐蕃一方,而且等到马重英手下与敌人拼得两败俱伤时,就是自己建功立业的良机了。当然,话至末尾也不忘大骂几声他一向深恶痛绝的唐人。
马重英一脸淡然地听完对方所言,心中却对此人的粗鄙甚是不耐。他与唐军交战多时,尤以今次为最。虽是敌我双方对立,但敌人的那种悍不畏死,临机百变的精神和气魄却着实令他佩服。而对手的训练有素更非夹杂着大量他族奴隶士兵的吐蕃军所能比拟。就算是己方吐蕃勇士,也不过如此,如果骂唐人是狗,那自己麾下久攻未克的一众将士又算什么呢?难道连狗都不如?
只是他素来心机深沉,这番话也不过在心里打个转而已,又岂肯随意出口。而尚结息所言也在意料之中,只要他肯答应一战,那么用谁的部队,倒也不必分得如此清楚,毕竟都是忠于赞普的吐蕃勇士。
接着,两人又各怀心思地讨论了一番军机战略,大体仍按照马重英设想。那尚结息知道自己来此不久,一切自然不如对方来得熟悉,而他对马重英的事迹也略有了解,对于军略方面倒也并不担心。于是,在尚结息来营之后,一度停顿的攻势又在傍晚渐渐清冷的空气中重新展开。
这次吐蕃军由尚结息带来的辎重兵当先开道,以巨木及效法唐人所造的投石器械猛轰唐军大营,接着是近万弓手射出的密集箭雨。一时间,箭石齐下,唐军在数重工事的抵御下,仍然伤亡惨重,不过数盏茶的工夫,便先后有千人退出了战场,或长眠于地下,或永远失去手脚。战况之烈,从唐军阵中被砸出的一个个血肉模糊的浅坑便可看出一二,至于那如雨般的长箭更是将唐营射了个通透。就连不及掩埋的死尸身上也往往插着数十枝羽箭。
李春仁检点部下,发现所剩之兵不过五千多人,麾下将领也是十去其六。望着眼前惨烈的战场,不用打听,他也知道定然是敌人援军抵达,否则焉能有此势头?但知道终究不过转化成无奈而已,只是此刻战友及部下的横死当场,却令他和麾下众军都是同仇敌忾,至于撤退那是想也不必想了。
双手紧握丈长的陌刀,李春仁率领最精锐的陌刀营士兵站在营寨护墙之后,他知道接下来的必然是吐蕃军的大举进击,如果不能挡住敌人的第一阵攻势,那么大营被破,便在顷刻。
果不其然,马重英用从尚结息麾下借来的一千骑兵为先导,在军中死士将唐军护木撞烂之后,大举跃过低矮尖锐的木桩,冲入唐军营中。
但吐蕃人没有料到的是,迎接他们的是闪着寒芒的如林长刀。一丈多长的陌刀在唐军士兵手中毫无花巧的挥将出来,或横劈马腿,或从骑士上身直接斜劈而过。三尖两刃刀的强大威力在吐蕃铁骑身上得到了最大发挥,不过一柱香的工夫,只见满地都是散落的马匹和人体四肢,甚有那未劈结实的,还互相黏结着,藕断丝连般横在各人的身上。原本气势汹汹的吐蕃骑兵转眼间便成了地上一堆堆模糊的血肉。呻吟惨呼之声不住传来,而唐军之中也有躲闪不及者,或为马匹践踏,或被对手砍杀,结果使得偌大一个唐营遍地都是残肢断臂和已经分不出人形的块块肉泥。
李春仁抬手将刀从死者身上拔出,也不看那临死仍睁大着眼睛,满脸惊异的吐蕃兵一眼,只拖着刀找了一名小校去传令所有幸存士兵立刻退至后营,以车阵及地势作最后一博。
而不远处是吐蕃军低沉雄浑的牛角号声,在蓝天白云下,面无表情的吐蕃士兵自西向东展开,五千精锐打头,后部军马跟进,有序地朝着已经门户动开的唐军大营进击而去。
只见排在先头的吐蕃士兵在唐军仅有的弩箭射击下,纷纷倒地,但余众仍踏着友军尸体,继续进发,就在众军抵近唐军车阵之前时,远处传来数声悠长的号角之声。但已被激起血性的双方士兵都对此不加理会,只在车阵及岩石之后,作着最后的浴血奋战,没有人后退一步,无论是唐军还是吐蕃士兵都在拼尽自己的最后一分力气。
第七十二章 浴血积石(六)[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