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六章 意料之外(二)[2/2页]

万里山河 孤独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尽编了谎话回去哄皇帝开心。现在倒好,原来的官儿们不派了,就派了自己这么个王爷来。可是,问题是自己该怎么办,难道也学着那些个使者一般,见安禄山便似讨压岁钱,回头再用那些精心编好的,却又漏洞百出的话去问皇帝要一份赏赐,而对安禄山私自扩军整顿,又擅兴边争的事实却熟视无睹,任凭最后大好江山支离破碎。而若不如此,反而想要扳倒安禄山的话,就更不容易了。试问那安贼目前还只是个节度使而已,会有几个人相信他要反叛,而且时间还是将来。而最惨的结果,莫过于将安贼逼急了,提前发动,那到时候,估计自己和身边的这些人马就会做那黄泉路上的急先锋了。
      撇开脑中的胡思乱想,看了看身边沉稳的马重国,李佑心中渐渐放松下来,他不禁暗自庆幸这次上任带了这么一位老兵油子出来,否则到时身边连个可以信任商量的人都没有,岂不是要命?虽然自己也把那日结识的陈氏兄妹带在身边做对帮手,但毕竟二人无论是对军中事务还是官场习气,都不及马重国老练。他尚在独自沉思,却不防赵福全在旁低声道:“殿下,蒲州城到了。”他抬头望去,看到的不是巍峨壮观的城墙,反而是一片黑压压的人群,当中间以五彩大旗,上书蒲州太守,刺史等不一而足。
      原来这却是那蒲州太守伍庭召率所属诸官,出城十里郊迎来了。待中军走近了,方听到那伍庭召带头喊道:“蒲州众官恭迎十道按察采访处置使,营州长史,瑞王,千岁,愿我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伍庭召是进士及第出身,对这些礼仪自然熟悉非常,他话一说完,便头一个跪了下来,他身后众人仿佛排练好了的,紧接着都整齐划一地跪下身来。
      李佑听他这么说道,便也看向了他,却见这伍庭召年纪虽长,大约五十多岁的光景,但面色倒也红润,说话之时,抑扬顿挫,中气十足,一跪一叩,干净利索,显然也是久居官场,一应礼数没有丝毫偏差。只是这人长的实在普通,没有一点值得留意之处,当下李佑也没多说什么,只学着领导的口气,朗声道:“诸位都辛苦了,还是快快进城吧。”说着便下了马,搀起了伍庭召,众军见他如此,也都纷纷下马,跟着李佑和伍庭召二人向城门走去。
      而李佑所不知的是,这边那伍庭召也正暗自端详着眼前这位年纪轻轻,就登上三品按察采访处置使的亲王,而且还是十道。他一直在纳闷,自开元二十年之后,朝廷已经不派出采访使,而是由节度使兼任。可如今,这位瑞王却领着这么个头衔,这么安排是皇帝有意呢,还是天意使然。驱走脑中的古怪想法,久居官场的伍庭召虽然不敢肯定,却嗅出了其中的不同寻常。
      这里是鼓乐齐鸣,一派热闹景象。而相隔千里的京城长安,从皇帝到宰相,也都在谈论此事。
      太极殿左边的一座偏殿之内,当今天子唐玄宗正问话于身边最信任的宦官―高力士。只听高力士尖细的嗓音飘荡在殿中:“皇上此举甚是。老奴以为,这次瑞王代天出巡,一来客人仪为圣上一路采风,以通耳目;二者,对边疆也是一番威慑,令其有兵而不得妄动。三则,对瑞王也是一次历练,故而皇上英明。”他不知道,玄宗心里除了这些,还有另外一番计较,源头却是来自于一次驯马。
      一个多月前,安西大都护王忠嗣进贡了一批大食名驹。其中一匹无论卫士们如何勇猛始终不得将其驯服,反而被它伤了好几人。正好那天李佑奉旨进宫,见了这马,也不听众人劝阻,便要试着去驯它,而玄宗也想看看自己这个儿子到底有没有征战沙场的潜质,当下就答应了。但令他想不到的是,此子居然拿出了一个锤子,声称若这马不得驯服,便用锤子砸到它服为止。这一幕登时便让他想起了小时听府中老仆讲的关于武后的典故,却是如此的相象,这一刻,这位当了几十年太平皇帝的老人忽然感到害怕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和恐惧感忽然如绳网一样,无情地将自己紧紧裹住,直到自己喘不过气来。后面李佑到底如何驯服了烈马,他不得而知,虽然后来从侍卫口中得知那一锤毕竟没有砸到马上,反而是因为李佑同这马有缘分,据说不过是拉着马抚摩了几下,便飞身而上,稳稳地坐在了马儿的背上。即便如此,自那天之后,玄宗食不知味,寝不得寐。无奈之下,正好李林甫来叩见,称瑞王年少英武,可当重任,当先磨砺之。因此,便有了整个这件事情。只是玄宗对李佑不再亲近如从前,但仍然真心疼爱这个儿子,是以为怕他免不了要上阵迎敌,特意精选了一队禁军充做其贴身护卫,因为从那一刻起,玄宗已立定注意,打算将他培养成如江夏王李道宗,信安王李韦一般的宗室大将,而不是曾经隐隐考虑过的太子储君。
      其实李佑哪里知道这些,他不过看到了那马忽然便想起了武则天驯马的故事,便想要故伎重演,只是临到头了,却又想起亚历山大大帝驯马的镜头,于是就用那一套方法,也幸亏他机缘巧合之下,用了这等方法,若非如此,只怕玄宗就此不理他,也说不定。事后,李佑曾问有关内侍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因为他始终没有弄清楚为何会派他代天出巡。而那些内侍也是语焉不详,但将各人言语总结起来,李佑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当即感慨“伴君如伴虎,古人诚不欺我”,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第十六章 意料之外(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