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职公示期间,是周志远参加工作以来最忙碌的七天。从早上到晚上,电话和短信一直不断,不是要请他吃饭,就是有事相求。
以前在地震局,他没有任何权力,可谓人微言轻。一开始,老家j县一些亲戚朋友,得知他在市里当科级干部,对他还十分恭敬,后来知道他其实没有半点权力,便渐渐疏远了。
如今,老家人知道他当上了纪委二室主任,纷纷找上门来攀关系,甚至还有人受村民委托,请他去查办占用集体公款的村干部。
坐了几年冷板凳,他早已看惯人情冷暖。人情是什么?有人说是笔债,不要总欠着别人;有人说是张罚单,开出去人家总会回报;还有人说,人情是腐蚀剂,一些官员就栽在了这上面。要不要欠?要不要还?尽管内心在挣扎,最后还是觉得攀点人情才好。
这几天时间里,周志远去一了趟新华书店,买了十几本和纪委办案有关的书籍,每天上班下班仔细研读。他必须利用好这段时间,熟悉一下业务知识,以防人家说他外行领导内行。
周志远有个远房亲戚,在市委组织部当副部长,之前由于职位相差悬殊,两家人很少走动。如今他就要到纪委上任,这位副部长亲戚便成了强援,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在上任前,他打算专程拜访一下。
如今的干部太多,密密麻麻一大片。你不去接近领导,就不可能进入他们的视线,他们就看不到你。不管你怎么努力,怎么廉洁,怎么出色,都有可能被埋没。因此,你必须得去接近领导。当然,这个接近不是让你去做“交易”,而是让他们感觉到你的存在,你的优秀,特别是你的忠诚,最好能让他们感觉你是“自己人”。
不论谁掌权,都喜欢用“自己人”。这一点,古今中外,几乎无一例外。但是,官当到了一定的层次,一定的级别,不能再去找人,也不必找人。这时,你已经从水下浮到水面,进入他们的视线了。到了这个层次,只要你不犯大错误,怎么使用你,完全看上层“需要”,跟你的工作表现,已经没有太大关系了。
熬过7天公示时间,周志远接到市委组织部通知,要他参加公选干部任前诫勉谈话。小道消息说,市委书记程北同将亲自主持座谈会。周志远参会无数,认为谈话只是走个过场,所以没有做什么准备。
座谈会地点设在汾远宾馆三楼会议厅。
会议一开始,程北同提了三个问题,要求他们轮流作答:第一,怎么看待公选?对进一步探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什么建议?第二,怎样看待汾远市目前的形势和未来的前景?第三,作为这次公选脱颖而出的同志,对将来的工作有何设想?
其他人和周志远一样,都没想到市委书记会现场考问。还好这三个问题中规中矩,大家平时都有所涉猎,只是答得有些参差不齐。
第四章 任前巧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