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黄义
前世之中,楚离颇为喜好历史传奇,自然也是看惯三国,熟读水浒。三国且放一边,那水浒中的人物,若是拉人入伙赚人上山,大都有一番说辞,而且梁山好汉大排座次,互相之间也是兄弟相称。黄义这番话一说出来,楚离脑海中立时有了一个印象:这厮不是要拉我入伙吧?
细细想来,倒也有几分可能。楚离现下对所处时代的历史已经有了几分了解。唐末纷争,群雄并起,盖世豪雄黄巢马踏神州,建立了大乐朝。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乐朝过了几百年的光景,终于倒了,天下再一次大乱。这一次豪雄群起,七国并立,再现战国七雄之景。这一路算下来,历史的岔路走得着实够远,不但没有了前世历史上赵匡胤的陈桥兵变,连整个大宋朝都不见了踪影。
但从时间上来看,前后对照,眼下所处的时代多半相当于前世的宋末,即使时间上略有差别,怕也不会太多。历史虽然变了,也没了赵匡胤其人,但那水泊梁山,天罡地煞……一百多号好汉,不知是否还在?若是还在,现如今又都在做什么呢?看黄义这番言辞,莫不是和他们有什么联系不成?
楚离心中倒真是一动,黄义的身手的确不俗,虽说比照一些世间高手没得比,可要放到军营里,也着实是一把好手,如此看来,在他口中的“哥哥”们,怕也不是好惹的角色。自家园破碎,满门抄斩之后,楚离就是一路逃亡,似乎再也没想报仇的事儿。可那不是楚离不想,而是容不得他想!连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还有余暇来想其他么?即使想了,也不过是镜花水月,虚无缥缈的想法而已,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
换句话说,实际上,对于大楚萧家的再生父母,那番述说不完的恩情,楚离从来都没有忘怀。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但那种骨肉亲情,对于曾经是孤儿的楚离来说,体味得格外深刻。楚离早已经把自己当作了萧家的子孙,何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体内流的,也确实是萧家一脉的血液。自汉水之滨逃离大楚的那一刻起,为萧家上下报仇的念头就已经深深刻在楚离的脑海中。
但是仇家不是一般人,而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国之主,堂堂的大楚皇帝项禅!以此时的楚离来说,落叶飘萍,居无定所,报仇一事又从何谈起?就算整日将报仇一事挂在嘴上,充其量不过是一空谈之徒,至于那孝心是否发自内心,自又另当别论。
楚离被黄义一番话勾起心中事,不免思量了一番。自己之所以答应宋廉护送玉佛到康陵,一是当时形势紧迫,二也是别有所图。事情若成,自己靠着宋家的庇护,自然能够在齐国站稳脚跟,至少暂时是安全的。宋家能发展至今,生意做得如此之大,恐怕在朝在野都有几分势力。楚离也不敢妄想将这些势力都收拢到自己掌中,毕竟此刻
第七章 黄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