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宫中那位夺了我们的职,却又不同意我们归隐,老夫总觉得这事有些蹊跷。”
      “所以这次监生换粮,咱们不能站在明面上,更不能出头,若是让乾清宫那位得知咱们参与其中,恐横生变故。”
      温体仁的话听得几人脸色各异,薛国观点了点头,接过话茬。
      “温阁老所言极是,小心驶得万年船,可不能让宫中那位再血洗一次,咱们还是沉寂蛰伏一切低调行事方为上策。”
      薛国光话音刚落,张志发随即点头附和。
      “温阁老,孔阁老说的不错,咱们只需要把消息传给门生故旧以及亲近我们的乡神豪族即可。”
      “至于他们能不能将人送入国子监,那就要看他们的本事了。”
      “若是这么好的机会,他们都进不了,那也就不值得咱们扶持了。”
      “好……,既然大家意见统一,那便照此行事。”温体仁手捧茶碗下了最后论调。
      谈论此事的不止是东林党和温体仁一党,京中其他大大小小的官员,或多或少也都在谈论此事。
      谁都想借此机会分一杯羹,将自己家的直系子嗣,亲朋好友或是门生故旧送入国子监。
      可别奇怪这些人为何会如此执着想把人送入国子监。
      只因国子监乃是大明的最高学府,在读书人心中那就是仕途的起点。
      虽说入了国子监,不一定就能入朝为官,但只要入了国子监,你就是距离官位最近的那批人。
      是以入了国子监,就相当于半只脚踏上了为官仕途。
      在崇祯眼里,这只是一个名额,可在众多乡绅豪族眼里,这就是一个能让自己子孙后代步入仕途光耀门楣的机会。
      这样的机会,试问又有几人能不心动?
      崇祯正是抓住了乡绅豪族的这种心理,所以才会说出用国子监监生名额换粮的话。
      京师城中的议论纷扰,身在天武军驻地的崇祯自然是不知。
      即使知道了,他也会乐见其成,只有造成的轰动影响越大,筹集到的粮食才会越多。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天已经暗了下来,天武军驻地,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火把。
      教场上,崇祯和一群大头兵围坐在火堆旁烤着肉,聊着天。
      “张书生,你老家是哪里?”
      崇祯一手拿着烤肉吃得满嘴流油,一手搭在张书生肩头,没有一点帝王形象的问道。
      被皇帝这么搭着,张书生开始还有些拘谨,可慢慢的他发现似乎皇帝和普通人也没什么区别。
      皇帝甚至比他们村里的土财主更加随和,不知不觉间也就放松了。
      “回禀陛下,小的老家在山西。”
      张书生嘴里说着,像是想到了什么伤心事,神情变得低落起来。
      崇祯见状,结合前两次建奴入关的情况,已然猜到了张书生的遭遇。
      于是,他用力拍了拍张书生的肩膀,义正言辞的说道:“张兄弟放心,将来朕一定会带你们杀到辽东灭了建奴。”
      “张兄弟你就好好在天武军学习本领,说不定到时候还能让你打前锋。”
      崇祯说到这,话锋一转不再继续这个话题,继而问道:“只听大伙都管你叫张书生,朕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呢?”
      张书生怔了怔神,收回怅然的思绪答道:“回禀陛下,小的姓张名名振。”
      张名振?
      听到这个名字,崇祯不由一愣,出身山西又叫“张名振”,这也太巧了吧!
      “张名振”不是南明的抗清名将么,还能在这让自己给碰到了?
      出来打个野,还碰到个名将。喜欢大明:崇祯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请大家收藏:

第106章 姓张,名名振[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