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九十九章:3D打印[2/2页]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变 三寸寒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br/>      当然,后续实验的效果出来后,根据功效和能力不同,这些不同类型的溶剂,都是要进行调整修改甚至替换的。
      各种溶剂制造完成,时间已经来到了下午七点多。
      看了眼钟表,韩元在心中大致的计算了后续制造‘岩石绵需要的时间后,果断的将岩石绵的制造挪移到了明天。
      岩石绵的制造,需要相对漫长的时间。
      如果将他采集回来的岩石都制造成岩石的绵的话,需要至少十几个小时以上。
      就算是制造一些标本来进行验证各种化学药剂的作用,也需要超过六个小时以上的时间。
      结合现在的时间,韩元索性将岩石绵的制造生成改制明天。
      而今天晚上,正好可以用来思考设计第二种需要研发的材料。
      岩石绵的制造过程中虽然需要人工看守或者使用智能管理,但像高温融化玄武岩、离心机高速离心岩石纤维、添入沾结剂搅拌这些步骤都需要大量的时间。
      这个时间点可以利用起来去做其他的事情是没有问题的。
      下了播,弄了个晚餐后,韩元坐到了工作间,思索着第二种自主研发的材料种类。
      第一种研发的隔温材料‘岩石绵是为了各种建筑,各种设备的隔温、防低温等。
      那么第二种自主研发的材料,韩元将目光放到了3d打印材料上面。
      本来韩元准备将第二种研发的材料放到脑电波感应读取晶体材料上面的。
      但在仔细的思考后,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转而将目光放到了3d打印材料上。
      这到不是说脑电波感应读取晶材不重要,而是目前来说,还没有必须要的理由将其弄出来。
      另外,对于这种材料,韩元也没有足够的把握在一个月内将其研发出来。
      即便是在现实世界中,这也是一条极少有人踏足的路。
      虽然通过感应芯片,将人体生理信息,通过算法和设备,转换成可识别的程序数据源这种技术已经非常普及了。
      比如智能手表、智能手机中步数计算、血压计算、心率检测这些设备都可以监控人体的数据。
      但脑电波的信号转换和上述的这些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
      要获取脑电波其实很容易,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早就能做到了。
      而且获取脑电波早已经是一个相当低成本就可以实现的技术。
      但难点在于读取精度。
      脑电波相对于心电波以及肌电波来说,检测上更加困难。
      不像心电波的起伏波动明显,脑电波引起的电压变化是微伏数量级。
      这么微小的电压变化自然更加难以检测。
      而且外部的信噪(信号噪音)非常容易干扰脑电波的读取。
      比如头部运动、面部肌肉运动、接触片稳定程度造成的干扰对于脑电波的读取和分辨都相当严重。
      甚至连空气湿度不同都会对其造成干扰。
      所以如何稳定的接收并分辨确认脑电波信号,是最大的难题。
      如果有半年或者一年以上的时间的话,韩元是很乐意超这方面研究一下的。
      毕竟他脑海中的知识信息太多,光靠他一个人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能导出来,那么就能共享给别人。
      但可惜的是,目前他的时间不够。
      韩元没法保证自己能在短短三十天的时间内对脑电波信号读取的电极材料做出什么有效的改变。
      所以他将目光投放到了3d打印材料上面。
      说到3d打印,很多人印象比较的深的应该就是某些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一些短视频了。
      在那些短视频里面,视频博主会拿着一支类似圆珠笔一样的东西,使用时候,笔尖会吐出蜘蛛丝一样的物体。
      这些博主要么用它来修补墙角,要么用来打印一个简单的人偶或者diy一个二次元人物模型出来。
      很多人对于3d打印的影响,大概就止步于此了。
      但这种二十一世纪才出现的前沿尖端技术远不止这么简单。
      它除了像一个玩具一样被人们用来玩耍外,还能真正的实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
      3d打印技术,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
      它是一种以电脑上的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常用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
      比如牙科。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们植入或种植的假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
      相比较传统的假牙制造方式,3d打印技术打印出来的假牙能更契合牙床骨骼。
      能做到一次性到尾,不需要后续修补。
      而韩元之所以想到3d打印技术上面去,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劳动力缺失。
      虽然已经决定了使用智能机器人来填补劳动力空缺,但如何大批量制造出来智能机器人人,依旧是韩元需要头疼的事情。
      他需要的机器人数量可不止一个两个的,而是至少三位数,甚至是四位数以上。
      大批量的智能机器人使用科技积分来进行兑换肯定不现实,那样消耗太大。
      别说上百万的积分了,就是上千万上亿的积分韩元估计也不够用。
      或许有人会说,你先弄一个出来,然后再让这个机器人自己制造下一个呗。
      这样下来只要造出来一个,后面的就不用愁了。
      这种想法的确可行,但前置条件在于时间以及完善的加工厂。
      如果使用常规制造技术,就是普通的批量生产各种零件,然后组装,导入智能程序的步骤。
      韩元计算了一下,一台智能机器人自我复制另外一台机器人需要的时间大概是一个月左右,而且这期间还得他辅助或者另外一台智能机器人辅助。
      如果没有辅助的话,自我复制的时间差不多要再增加一个月。
      这样算来,将智能机器人的数量增加到五百台左右需要接近两年的时间。
      两年的时间,对于韩元来说,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他想到了另外一个办法。
      那就是3d打印技术。
      这种二十一世纪才兴起的新兴技术,最大的有点就是节省材料和节省时间。
      只需要设计者能在计算机中设置好3d图形数据,生成需要打印的零件,再辅以完整的打印工厂,那么它能快速的,甚至在数小时内将需要的设备或者零件制造出来。
      极大的缩短了制造工业品的时间。

第三百九十九章:3D打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