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百三十六章:H-Y材料优秀的导热系数[2/2页]

直播在荒野手搓核聚变 三寸寒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韩元觉得脑海中的知识信息,很多都有大用,完全是可以直播出来的。
      特别是医药方面的一些东西,有不少都是可以造福人类的。
      在得到初级仿生应用知识信息的时候,韩元就曾找到过一种医药技术。
      叫做‘定向靶药。
      这是一种仿‘噬菌体生产制造出来的药品。
      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病毒之一。
      噬菌体是病毒中最为普遍和分布最广的群体,通常在一些充满细菌群落的地方。
      在泥土、动物的肠道里,你都可以找到噬菌体,甚至此刻你的手上就有数以亿计的噬菌体。
      当然,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藻类、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并不是某一类。
      这玩意的种类,如果按照寄附细菌的不同,恐怕没法计算有多少种。
      能引起宿主菌的裂解的病毒,几乎都被称为噬菌体。
      但按照形态来分的话,有三种:‘蝌蚪形、微球形和丝状,如果再细分一点的话,有六种。
      而定向靶药仿生的,就是蝌蚪形的噬菌体。
      这种噬菌体看起来像男人的‘大蝌蚪,有着一条细长的尾巴。
      那是它们用来注入遗传物质的。
      而仿这种蝌蚪形噬菌体的定向靶药杀死细菌的方式和正常的药物比起来也很另类。
      它在注射进人体后,可以像噬菌体一样寻找识别特殊的细菌,从而附上去将自己的遗传物质注入到细菌里面。
      当繁殖到一定程度后,后代就会破开细菌壁而杀死这个细菌。
      而繁衍诞生的无数仿生药会主动去寻找其他目标,借助繁衍机制,很快就能清楚掉有害的细菌。
      这种方式宛如链式病毒一样,在短时间内数量就会就会迅速暴涨。
      在定向清理掉特殊细菌后,这种定向靶药会因为找不到对应的细菌而自动死亡,最后被人体排出。
      可以说,它能迅速的清理掉人体内的细菌病毒而不对人体造成什么影响。
      这种东西,如果能直播出来,绝对是造福人类社会的好东西。
      除此之外,类似的东西也不少。
      韩元很想将这些东西都直播出来。
      但很可惜,这个狗系统留给他的工作时间只能勉强应对任务,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弄这些东西。
      这是一大遗憾。
      其实如果实在没时间在直播中直播的话,以后收购一个医药研发公司专门用来搞这些也可以的。
      但精力和时间不够也是个大问题。
      之前收购的实验室就是这样,除了丢科技给他们外,韩元几乎就没有管过。
      毕竟绝大部分的时候,他都处于模拟空间内,没有时间去管理。
      韩元甚至有一种实验室的人或者国家的人已经猜到了‘元初实验室跟他有关系的感觉。
      毕竟人都不是傻子,一个原先平平无奇的实验室突然爆发了超强的科技力量,谁都会调查一下的。
      不过既然没人找,韩元也没太理会这个。
      可能上面也有自己的想法吧。
      从臆想中回过神来,韩元开始清理厂房。
      新型航天飞机已经制造完成了,剩下的自然是对其进行测试。
      通过光刻机制备出来的功能芯片已经全面部署到了新型航天飞行器上。
      这些功能性芯片里面已经存储了一定的指令信息,可以按照设定好的程序进行启动。
      如果是在人类社会中,要将一颗卫星送上天自然不可能这么简单。
      因为无论是近地轨道还是高空轨道,都有着数量不同的卫星。
      特别是近地轨道,能容纳的卫星数量是有限制的。
      发射上去的卫星需要先进行计算,计算出它的准确运行轨道路线后才能发射。
      否则可能会出现与其他卫星相撞的事情。
      特别是因为轨道空间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划分方式。
      向来执行的是谁先上去那个轨道就归谁的原则。
      毕竟能将卫星送上天的,一般都是集国家级力量才能做到的事情。
      但这样一来,就某些无良公司就钻了这个空子,大量将各种小型卫星发到太空上去,先抢到轨道再说。
      无数的小型卫星占据了大量近地轨道,导致其他国家就没有轨道可以使用了。
      而且轨道上运行的大量小型卫星因为寿命的问题,短短几年机会损坏,虽然大部分会坠落下来,但还有少部分会对其他卫星或者空间站造成一定的威胁。
      这简直是艹弹的事情。
      毕竟空间站内很多时候都是有着宇航员在做实验的。
      撞上去了就站毁人亡了。
      不过这是在地球上,而他现在是在模拟空间内,
      在这颗模拟星球上将卫星送上天,韩元不需要考虑那么多。
      新型航天飞机装备了两种不同的电推进发动机,一种是在大气层内使用的。
      通过电推进无工质发动机将携带卫星的航天器送到八十公里的高空后,再启动电磁型推进系统。
      通过切换飞行模式,三台电磁推进发动机再输出庞大的推力将飞行器送到近地轨道上。
      然后直接将卫星丢下来就可以了。
      而卫星里面也会有功能芯片、高度定位器等东西,在检测到高度后,会通过光帆和小型的电推进发动机自动进行修正高度,保持运行。
      当然,这种简陋的方式做不到稳定且长时间的让卫星保持固定高度。
      它可能会在近地轨道上划出一道心电图,位置时高时低的。
      但在触发高度预警后,电推进发动机会自动启动,将高度拉回略高于正常水平的一点。
      而且寿命方面也没有精密卫星那么高,一般的通信和广播卫星大概在五到十年内。
      而韩元对自己送上去的卫星要求是一年的时间。
      一年后完成任务后你掉不掉下来已经无所谓了,不掉就更好,能维持一下通讯,掉下来了就补一个上去呗。
      而且一架新型航天飞机一次能携带卫星可不止一个。
      纵然他设计出来的航天飞机体型比米国的亚特兰蒂斯号、奋进号之类的要小一些。
      但能携带的卫星数量其实反而更多。
      前者只需要将卫星送上去然后抛出来就行,后者是需要携带宇航员上天的。
      这样必不可免的,航天飞机里面就会浪费大量的空间来保障宇航员的生存活动。
      后者不承载宇航员,底层的大部分空间都可以用来放置卫星。

第三百三十六章:H-Y材料优秀的导热系数[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