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章 记忆里的年[1/2页]

少女自白 你是我的乖宝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数字先生说想看看我记忆里的年,于是就有了此篇。
      ——题记
      人们总说年味越来越淡了,而我想说是因为我们被迫长大了。
      小时候记忆里的年是欢愉的,成长中记忆里的年是喜忧参半的,长大后记忆里的年是寡淡的。
      一、小时候的年
      镜头一:
      “舅舅舅舅,快看我表演啊!”
      你瞧,昏黄暗淡的灯光下是谁在起舞?
      那小小的一只摆弄着笨拙的姿势,手舞足蹈试图吸引屋子里众人的目光。
      两个麻花辫在空中飞扬,小小的脸蛋染上了红霞。
      可很快她就收拢了动作,因为大人们只专注于他们的交谈。
      偶尔的夸赞令她很开心,但那种敷衍又使她有点失落。
      镜头二:
      “不要不要,重新来!”
      小姑娘正在耍赖,她和舅舅玩着数瓜子的游戏。
      两人分别开始瓜分瓜子,谁最后将那点瓜子瓜分掉就是胜利者。
      周围的外公外婆戏谑着,爸爸妈妈也在旁边看着她。
      一局又一局,床头桌子上黑乎乎的西瓜子被他们玩弄于股掌之间。
      只是很快,舅舅就去忙了。毕竟这种小孩子过家家的游戏,玩玩而已。
      镜头三:
      “嘭嘭嘭,烟花好漂亮啊!”
      手持着烟花棒,是蓝色的。
      父亲替我们点燃引子,哥哥的小手握着我的小小手,两个人持着同一根,45°角伸向天空。
      手臂感受着烟花棒的震动,前端随之有烟火喷射而出,映射在漆黑的夜里,璀璨夺目。
      一排烟花棒是舅舅买来给表哥表姐他们玩的,只是恰逢这个大年三十小姑娘来外婆家过年了。
      她很克制,也很珍惜,那是第一次她亲自盛放的烟火。
      镜头四:
      “麻麻,舅舅给我压岁钱啦!”
      小姑娘手里捏着一张棕色的纸币,那时候的她并不懂桂林山水甲天下,也不懂人情的复杂。
      她只是单纯的开心,然后不忘告诉麻麻一声,如果不能要那她就还回去。
      舅舅给的是20,而外公给的是100。
      外公外婆好大方啊!不像爷爷奶奶过年只给5块钱的压岁钱。
      小姑娘攒着手里的钱,如此简单想。
      镜头五:
      “外公外婆拜年啦!舅舅舅妈拜年啦!玲玲姐姐,毛毛哥哥拜年啦!!”
      天还没亮,大家就早早起来,穿着新衣围坐在一团。
      彼此间问声新年好,小姑娘也学着父亲的模样给大家拱手作揖。
      每个人脸上洋溢着欣喜,是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
      那时的他们一年到头也就在过年相聚得久点,等年后各自又要外出务工。
      小朋友都留在乡下念书,没有手机没有微信,能联络的就是家里的座机,所以他们格外珍惜。
      镜头六:
      “保佑我能考上清华北大,保佑我家人身体健康。”
      大年初一,父亲带着小小的她和哥哥跟着一路的亲戚,来祠堂上香打爆竹。
      陈氏家族人丁兴旺,一排排一簇簇粉色偏紫的香插满了香炉,两只大红烛在两旁燃得正旺。
      祠堂里,小姑娘学着父亲三跪九叩,默念着每次来宗祠都要许下的愿望。
      不得不说,那时的她天真又虔诚。
      仪式过后,大人们继续相互寒暄,小姑娘也跟着堂妹一起细语低喃。
      镜头七:
      “拜年咯!拜年咯!”
      小姑娘提着个红色的塑料袋,里面装的都是她一路和哥哥绰来的东西。
      多数是方便面,红烧排骨面,红烧牛肉面,还有魔法师方便面。
      他们跟着亲戚一路走,哥哥喊什么她们也喊什么,实在是有些亲戚不长喊人都不知道喊什么。
      但这都不重要,在小姑娘和堂妹以及一群小孩子眼中,绰吃的才是重要的。
      偶尔有那么一两家喊人了却还漏了吃食的话,她们就不会立马走而是继续凑上前喊拜年啦拜年啦,那会懂事的大人们总是很懂他们。
      二、成长中的年
      镜头一:
      “您得,敬酒啊——”
      除夕的晚上,客厅的桌子上坐满了人。
      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两个堂妹一个堂弟,爸爸和哥哥,还有亭亭玉立的小姑娘。
      而母亲还在厨房里捯饬着最后一个菜。
      推杯换盏间,小姑娘将所有人都敬了一个遍,嘴上说着祝福词,肚子里堆满了果粒橙。
      叔叔婶婶夸着她,别提有多高兴了!
      镜头二:
      “来来,这是叔叔给你的压岁钱!”
      一张20,其背后的桂林山水小姑娘在四年级的时候就学过了。
      她欣喜地收下,但内心却在计较着。<

第1章 记忆里的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