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22章 盛唐风华(74)一更[1/2页]

没你就不行 林木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盛唐风华(74)
      金秋,  内考选官在太子李贤的坚持下,到底是开始了。
      这一步李贤走的颇为艰难,可再艰难李贤不退!有人掣肘?掣肘就调整现有的官员。调整不顺,  就安排临时差事,  安排刺头们出京代为巡查去,  哪怕是暂时调开呢。他稍显笨拙的左右腾挪,但到底是把事情推动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李治说,  “该东巡洛阳了,  叫太子监国吧。”
      这是要带武后一起走。
      武后没同意,  理由是,“第一次内考,若是圣人不在,难免叫下面觉得不够重视。这是开局第一考,  非同一般,该当留下才是。”
      这理由……也合理。
      李治允了。
      武后又说,  “近日做梦总梦见先父,对着臣妾不住的叹气,  面露哀伤,  臣妾不解何意。只是最近歇不好,  竟是精神有些短了。”
      李治就看明崇俨,  “明仙师可能解梦?”
      明崇俨忙道,  “这是周国公不放心子孙后代之故!”
      如此吗?
      是!是如此。
      李治跟着叹气,“既然如此,那皇后看着安排吧,朕乏了。”
      武后谢恩,“周国公府感念圣人大恩。”
      李治躺下了,  没再言语。
      于是,在内考之前,吏部有了两个特别低调的任命。一个是任命武承嗣为尚书奉御,一个是任命武三思为右卫将军。
      吏部任命官员,圣人无精神,那太子就是要用印的。吏部的名单太子未必得每一个都要特别详细的了解,但大致都要看一遍的。
      结果就在名单里看到了武承嗣和武三思的名字。
      他当时就把名往桌上一拍,心里又冒火!这兄弟二人有何才干?不过是谄媚小人罢了。
      宝华低声道,“天后连日梦见老周国公……”
      周国公于大唐有功,孙子给这个待遇不算是高的!
      李贤这才把火气压下去了,是的!吏部对此没反对,也是有这个考量。若不是母后跟娘家兄弟不合,便是不照看武家,武家的孙子到如今也不只是这个官位?这有个恩荫呢!
      那便就这样了。
      但这件事给了李贤一点想法,他当即就下令,择选勋贵世家子弟为侍从。
      英国公府自然在此列。
      像是二房的小五叔李钦载,也不过才比四爷大两岁。
      像是二房的平辈李湘,比四爷小两岁而已。
      这俩倒是特别热心,直奔国公府找四爷商议,“东宫择选,我们叔侄可去得?”
      四爷把人往书房带,“为这个事,公主今早没进早膳。”
      这是为何?
      四爷就说,“太子可从军中选勇武者充实东宫,却不可选勋贵世家之子,这个道理可明白?”
      两人对视一眼,好半晌,李钦载便点头,“圣人连长孙家都不留手……而今太子却招了勋贵世家子弟?”
      对!就是这样。
      两人再不敢朝里扑腾了,“我们还是去看着羊马吧,心里自在些。”
      是啊!别瞎跑,一家子没多少人口,每一口人都很珍贵!如今是出门在外一场风寒都能要命的,谁也都别跑,在家守着至少平安,挺好的!
      这边正说话呢,秋实进来了,低声道,“驸马,太子来了,从侧门进了公主府。”
      是的,李贤来了。
      林雨桐正抱着孩子给孩子喂蛋羹呢,下面报说太子来了。
      刘氏如今都在这边,夜里只乳娘可不行,她得带着乳娘和孩子一起睡。白日里是一点不错眼,真就盯得紧紧的!这是她的孩子一直就不康健,如今到了孙子跟前了,她老提心吊胆的,不叫她看着,她不踏实。
      一听说有事,刘氏就接了孩子,“殿下将小郎给我吧,我看着。”
      亲祖母看着有什么不放心的?林雨桐把孩子递过去,“再吃两口子,不敢给多吃,逗着玩一会子再叫睡。”
      半岁大的孩子基本能认人了,见阿娘要走,马上呜呜呜的。
      可祖母把蛋羹一放在嘴边,马上奔着吃的去了。
      李贤在书房等着呢,正看四爷挂在书房的字,然后听到动静,是皇姐来了。
      “皇姐。”
      “太子。”
      这称呼一出,都知道这是要说公事,里面的人便都出去了,在廊庑下守着。
      林雨桐给李贤又续了茶,只假装不知道他是为什么来的,就笑道,“这个时候来,必是公事。说吧!知道你忙,不要客套来客套去的,耽搁时间了。”
      李贤往林雨桐边上挪了挪,“皇姐,这件事孤下决定有些仓促,但孤觉得,并不算是错的。孤知道父皇对世家的态度,可而今的父皇不是当日的父皇了。当日父皇初登基,他不知道他的身体是如今的样子,所以,他一心要剪除世家,孤认为是对的!可而今了,父皇的身体皇姐您心里有数,确实是不好了!而中间又出了更换太子的事,再加上母后跟朝臣的对立,这期间呢,又经了数年的旱灾,这些年征战不断,朝廷负担极重。孤以为,不可再继续对立!是否能缓和一下关系,这是有利于眼下的稳定的!”
      林雨桐明白了李贤的意思,这是说如今正处于最敏感的时期,以李治的身体,那就是得随时做好新旧交替的准备!但凡新旧交替,就怕不稳。他力求稳,反正他年轻,便是缓和上十年,等一切尘埃落定了,他再动手继续李治没做完的事,晚吗?不晚!
      他这种考量有道理吗?很有道理!他不是不秉承李治的意志,不是不延续清除世家的政策,而是在稳的基础上,有松有驰的推行。
      这不仅没错,还是一个很稳当,很持重的决定。
      但是,这个决定有个前提,那就是你得确定你的大后方是安稳的!
      可李贤从不怀疑他的父皇和母后要传位给他的决定,他从不怀疑他的兄弟对他的忠诚。
      林雨桐:“………………”这叫我怎么说?叫我说你母后这会子一定很恼怒!因为她觉得她做了坏人,她付出了那么多,你却甩开她来了这么一下。她把世家得罪完了,你出来充当好人,那她这些年做的岂不是白费了?你这是要跟世家缓和关系吗?不!你这是要否认我这个母后,否认我这么些年为大唐所作出的努力!
      除了你的母后,还有你的其他兄弟!你怎么就那么确定你的兄弟们都是一腔赤诚呢?可我便是发猜疑什么,没根据我能瞎说吗?
      只能说,“我是觉得,凡是得往万全的想。想仔细些,方方面面的都要想到,这样的事,不怕周详,也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而且,你一做事,我就越发觉得你跟母后相像。”
      哪里相像?
      “决定了就做!从没想着去跟谁协商沟通一下!”虽然太子只招收一些像是近侍侍卫一般的勋贵世家公子,你想的也不是没有道理,那你为什么不去跟圣人商量一下,去跟武后沟通一下!你觉得行,你觉得你有理,然后你就干了!
      跟武后不像吗?
      这话说的李贤自己都怔愣住了,想想皇姐这话,说的很有道理。自己此来是想叫皇姐出面沟通,皇姐却说自己现在做事有些太过于独断专行了。
      李贤肃容起身,“皇姐所言,弟谨记。”
      两人把该说的都说了,李贤真挺忙的,这便告辞离开了。
      他此来,就是想通过自己叫武后知道他的想法。可我说的话要是管用,那就不是武后了。自己这么一说,他也算是知道自己对这事的看法。
      李贤就是这么想的,他跟张大安说,“皇姐的意思是,母后的态度怕是很坚决。对这事怕是不能认可。”
      张大安是李贤的侍读出身,而今是东宫近臣,跟李贤的张良娣是兄妹,因此,此人自然是可以放心说话的。
      而张大安就说了一件事,“……贱内前几日进宫看望良娣,听闻良娣说,太平公主跟颇为喜欢薛家郎君。”
      嗯?
      “薛绍?”
      是!
      薛绍便

第822章 盛唐风华(74)一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