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明月清风(182)一更(明月清风(182)有时候...)[1/2页]

没你就不行 林木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明月清风(182)
      有时候就是这样的,  怕什么来什么。
      三月十八的册封大典,眼看都到了跟前了,礼部安排的彩排都过了两轮了,  结果请来的耆老们上折子表示:这个礼仪流程不对。有人不明白,  说这耆老是干嘛的?朝廷上的事,有你们什么事。
      不是这么一码事。礼部为了这次册封典礼的隆重,  就把开国之初,  朱元璋册封朱标时候的礼仪流程拿来参考了!当时是立国之初呀,大明朝的第一个太子。当时朱元璋对长子那是相当满意的,也正好借着这个册封典礼彰显皇家威仪,  因此,  这个册封典礼,当真是非同一般。
      细数过去,  在历朝历代的太子册封上,少有与之比肩的。
      因着隆重,所以必然繁琐。但是礼部也不是照搬的,因着皇后一直能大朝,  这跟当年的马皇后还不一样。也因着皇后能大朝,一直就有在前朝的习惯,  礼部就在原有的册封规矩上做了改动。
      比如,太子应该在前面拜了父皇,这才能去后面拜母后,这是原本的规矩。礼部呢,  就把这两个合并了,一起在前面拜见父皇和母后。
      拜完之后,  皇后再回后面,接受诸王道贺,  接受朝廷命妇的恭贺。
      礼部觉得这就可以了,四爷觉得也行,这不就定下来了吗?在这个册封的典礼中,为什么请耆老呢?耆老不是官,是民间德高望重,有威望的绅士。他们是作为民间的代表被请来的,在册封典礼当天,他们得跟着各国的使臣、还有僧、道这些人一起,站在文官的南面,面西而立。
      这个是个非常严肃的事情,每个人什么位置,都有严格的规定。就像是文武大臣,在当天一定得提前到位,在午门集合。集合之后,文官必须侍立在文楼的北边,面朝西。而武官必须侍立在武楼的北边,面朝东站着。
      文是文,武是武,各有各的地方。
      耆老作为民间的代表,把他们放在文官的后面,一起在文楼上参加这个隆重的仪式。
      自古以来,都是如此的!凡是国有大典,必请民间名流。
      这些人还不同于当官的,朝臣你要敢这么放屁,四爷立马给你挪个地方,边儿玩去。可民间的这种人,你劈头盖面训一顿吗?
      人家是你的子民,人家贵。人家不是你的臣子,人家是你请来的客人。
      礼部给为难的,在四爷面前一副坐立难安的样子,“……这流程册子是必须要发到每个人手里,以确保不出差错的……”
      谁知道这些人真敢说,转脸就递了折子上来,不叫皇后到前面来?老糊涂了呀!满朝没人敢这么说,你们一个个的可能耐了呀!
      四爷将折子往边上一放,“你是主管这事的官员嘛,事还得你去办。既然定下来,轻易便不能改了。彩排都两回了,突然改了程序,这像个什么样子,中间出了差错更难看。”
      那怎么办呢?
      “怎么办?”四爷将折子还给他,“你请回来的人,你处理。”
      礼部:“………………”嘚!也是我该着的。
      只得领命了,这事回去想想,实在想不出来,再来问皇上吧!总得皇上知道,咱私下想法子了。
      可回去琢磨来琢磨去的,这事要是不处理利索,真可能就麻烦大了。这是太子的册封典礼呀,找谁?
      对!找工部尚书去!这家伙现在还是太子的总师傅呢。问问他总没错吧!
      季成礼觉得礼部是个死脑筋,“耆老是你请来的客人,对吧?”
      对!
      “客人对主家指手画脚,这是什么客人呀?恶客留着过年呢?”季成礼很干脆,“另外请些知情识趣的来就是了!”
      那现在请的这些怎么办?总不能横不提竖不提的就这么把人给打发了吧。这些人总还代表民间的一种声音的,他们要是乱放炮,对皇家也不是好事!尤其是对娘娘有妨碍。
      季成礼白了他一眼,转身走了。话都到这份上了,你还说你不懂,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呀?这有些事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他一边往出走,一边喊小厮,“……跑哪玩去了?老爷如今这把岁数了……神昏体乏的,春上这倒春寒呀……一个不小心就着凉了……爷就是没说,你说你都不知道请个太医来,给爷请个平安脉吗?”
      絮絮叨叨的,走远了。
      礼部一拍额头,可不是忙傻了吗?
      对对对!请个太医去瞧瞧,也算是朝廷的关怀了。
      请谁呢?这事得叫个知情识趣,嘴还严,且十分乐意干这事的人去干。
      对了!王肯堂!先当官后从医,当官能当的不错,不想当官了,学医还能学出来,太医也当的很好!曾一出言就废了阁老的那位大能。
      就他了!他亲自去请人,就把折子的事提了一句,话没说完呢,这人秒懂,“走!”
      礼部:“……”这人不当官真可惜了!
      这人出门前还叫了人,“凡是参加典礼仪式的,包括朝廷诰命在内,年五十以上,都过一遍。”官员也有自己的专职太医的,每个太医手里都有名单,各自去找自己负责的官员去吧,只要过五十的,再给检查一遍,年纪大的人嘛,突发疾病晕在那样的场合算怎么回事?
      合情合理!
      能被称为耆老的,肯定在年过五十的范围之内,去给他们检查,一点也不突兀。
      检查的时候,他面色温和,问了许多,“是不是夜里尿多?”
      是啊!
      礼部被派去跟着的心说,这个年岁了,夜里尿不多才奇怪。
      “天不亮就睡不踏实了,晌午又乏的没精神?”
      可不!老了呀!
      “也不全是老了……”
      那是?
      “嗯…………没大事,但是呢,能歇着还是先歇着……”说着,就起身,拉了礼部被派来的小官小吏,‘小声提醒,“你们办事也太不靠谱了……怎么把人家给折腾来了……这要是出事了算谁的?不行啊……作为大夫我坚决不同意叫老人家去那么折腾两三天的……你们赶紧想办法再请人,老先生这身子……不成!”
      里面的人听的真真的,心说我这是啥病呀!
      这太医一进来,他就忙问:“不知老夫这身体……”
     &nb

明月清风(182)一更(明月清风(182)有时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