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明月清风(125)二更(明月清风(125)才一入...)[1/2页]

没你就不行 林木儿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明月清风(125)才一入冬,  林雨桐就听说,民间成立了一个天青会。
      好庞大的规模!人家甚至于在各地还开了分会,谁有文章,  还都编纂成册子,  相互交流!有些甚至是家资不菲的,愿意拿出钱来资助这些人,  各种的喧嚷。
      对准李贽,  口诛笔伐!
      他们现在还处于内部求同的阶段,就是那种,你认为李贽的学说得这么反驳,  但我是不认为李贽,  可也不认为你的那种反驳就一定是正确的。
      要是想一致对外,那咱内部得争取在某些点上,  是一个观点吧!
      可这却很难!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对吧?你考上进士了,还在朝中当着七品芝麻官,  你就有理?那可未必!咱这天青会,以学为先,  不以达为尊,对吧?
      李信坐在下首,低声跟林雨桐说着这件事:“……各有各的主张,谁都不服谁!陈仁锡参与建立天青会,  可其实人一聚起来,他连京城这地界都无法做到一统,  他根本无法成为学术上的领袖。”
      本来就是如此!当官的在钻研八股,钻研科举,  跟潜心治学的那些人可不一样!
      治学之人,心思反而纯粹的多。
      林雨桐就道:“这样,朝廷很快就会重视京报,你可以引导其往京报上投递稿件,不论什么主张,只管送。一旦选用,稿件一份十两银子。”
      啊?
      嗯!
      李信只含混了一下,心里就清明了。
      京报,这是个很好的途径。
      是的!林雨桐就是这么觉得的!不是只有后世才有报纸的,从唐朝开始,是官方的邸报。后到了宋朝,就出现了民间小报,刊期不定。但是呢,北宋对民间这种的小报管控还是严格的,不是你想怎么发表什么就能发表什么。到了南宋就又不一样了,当然了,小报主要范围就是在汴梁和临安,那时候就有‘新闻这一词了。民间把这种小报也叫新闻。也就是那个时候,这新闻和小报两个概念才有了直接的关系。
      甚至那个时候有‘内探、‘省探‘衙探,这些人是干啥的呢?就是把那种官报上不准备刊登的,或者是官报还没来得及发表的,先给弄到手里,然后拿去就能换钱,人家这也是一种职业,相当于后世的记者!
      当然了,这种动辄就刺探朝廷消息的做法,算是泄露禁令。后来朝廷就觉得这么着不行,于是就有了‘撰造浮言的罪名。
      其实这罪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算是冤枉了谁!
      事实上,只要接触过‘媒体这种东西,里面很多事就难免会真假难辨。
      有杜撰的,有造谣的,又浮夸的,这全是民间媒体的毛病,过千年这毛病也依旧是毛病,本质并不会变。
      所以,这不是就被禁了嘛!
      但是从元朝开始,就有了官报!元朝设了通政院、明朝承袭过来,就有了通政司。官报一直就办着呢,比邸报的内容多一些,但从万历年间开始,朝廷就下旨了,不许刊登边关消息。
      这也能理解,对吧!把各种消息嚷的到处都是,对外,这属于泄露军机。对内,这属于是扰乱人心。
      到了如今,桐桐依旧觉得,必要的管控是有必要的!尤其是这种革新中,很多的百姓容易盲从,这在很长的一个阶段是改变不了的!所以,只能是官方给开个口子,叫他们有个说话的地方。
      只你们内部说话,相互争执,有什么意思呢?
      来来来!都上我指定的地方来说话,你们可以是一群人,可以是一个人,都行!有没有道理,大家来说嘛!
      这是个宣扬名声的地方,也是个赚钱的地方。一个四五口之家,一年有个二十两银子,就能过活!这一篇文章,就是十两银子。要知道,每天都有机会的!便是半年只一篇文章,那养活自己也是足够的。
      另外,林雨桐还打算,凡是混成名人名士的,都可以请到书院去讲学,去军事学院去讲学,甚至于到宫里来,跟朝中的大臣,给内阁给军机,甚至于给皇上讲学。
      只要你说的有道理,那就说嘛!
      李信裹着羊皮大衣,的都是真的。
      他说帮自己,那真就在帮自己。
      两人说了半晚上的话,陈仁锡笃定了去林家拜访的心,这才走了。
      “谁拜访?”林四相难得休沐在家,结果就有人来拜访。这名字有些陌生呀!
      林宝文从书架后面闪出身来,“陈仁锡,这个名字我好似在哪里听过。”
      林瑞耐心的道:“三叔,上次在茶楼宴客,您忘了,那些文士提过这个名字。”
      那这是什么意思呢?来拜访?没交情呀!
      林宝章放下手里的书,从榻上坐起来,这才道:“最近这俩月,外面喧喧嚷嚷的,都在说咱家老先生这里不对那里不对……咱不怕人说不对!这有什么呀?谁永远是对的?各抒己见嘛!有人认为对,有人认为不对,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觉得对了,那就听听,能用就用用。觉得不对了,那就当清风过耳,知道世上还有人是那么想的,就完了呗!这怎么感觉,最近这气氛明显不对呀!当年因为学术之争,咱家老先生把命搭上了!但咱从内心来讲,却真不希望有谁因为学术再把命丢了!咱们家避开这事都来不及呢,掺和这个干嘛?找咱们家?干嘛?”
      便是有支持自家老先生学术的,那也不能把林家当枪使呀!
      林家给自己的定位很明确,咱是外戚!没啥大本事,就是干点皇上叫干的不沾权利的事务的外戚!位不高,权不重,富贵有,但仅限于一点富贵,绝不奢靡。
      这是个标准的好外戚!
      所有想耽搁自家做好外戚的人,都是心怀不轨!
      林宝华从里间藏书阁出来,手里拿着泛黄的书,然后小心的放在桌上,抄书去了。这边研磨,那边就道,“这个陈仁锡,怕是个糊涂蛋!见吧,见见也无妨!省的人家说咱家的门第高,等闲人都登不了门!直接到来书房吧,再怎么说也是两榜进士,谈谈学问这总是能的吧。”
      林瑞应了一声,抓了大毛衣裳出去请人去了。
      林琅和林瑜陪着在正厅坐着,东拉西扯的说话,这会子里面请了,哥仨才一起把人往里面送。
      陈仁锡就笑问,“没想到,各位林大人都在家……”
      是说大家都很忙,只林家当真是富贵人家,天气不好,一家子就猫在家里。
      这个该咋说呢?
      林家基本都做的是跟学堂和书院有关的官,别处忙的没时间休息是常态,可是学堂不一样呀!十天一休沐,若是天气实在不好,还可自由调配,学生在家完成哪些课业,不

明月清风(125)二更(明月清风(125)才一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