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了整整两天,由两位尚书亲自盯着,上称入库,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旱稻亩产提升三斗,水稻则是四斗!
户部尚书最高兴,对待白山的态度也格外和煦。
他是很高兴粮产能够提升的,这意味着户部将有余粮入库,再有什么大灾小难的不至于拿不出粮食,还有,也能发的起军饷!
最重要的是,能让陛下少骂几次。
白山这么久以来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在结果出来时终于松了一大口气,但他对这个结果也有些惊奇,没想到水稻能提升四成。
在潭州时,麦子的产量也不过提升三斗,那也是沃了肥的,不过就是侍弄的没这么精心而已,不想差别竟如此大!
户部尚书直咋舌,面对白山时又添了几分笑容。
如果不出他所料,白主事此次定会升迁。
别看只是种地,这可是大功!利国利民的大功劳!
三斗至四斗啊!
这绝不是小数目了,要是整个大越都如此,百姓能吃饱,军士不缺饷,那何愁国力不强?
国强,边境小国哪敢来犯?
他都能明白的事,陛下又岂能不知?
这事一经上报,满朝哗然,白山也被特批面圣述职。
朝堂上,张御史垂着眼皮子一言不发,就像要将笏板盯出个洞来。
实际他心中也是极其意外,没想到这事真被白山给办成了。
他倒不至于认为白山这是侥幸,真侥幸的话,那别人怎不侥幸?
但他也没因此就放下对白山的成见。
满朝文武歌功颂德,弘德帝满面红光,当殿下令将皇庄所得充入柳安郡义仓,若有余再入国库。
皇庄是弘德帝的私人财产,经营所得一般都是入皇帝私库的,弘德帝这个决定让满朝文武面皮发热,纷纷站出来解囊,声称为义仓出力就是为大越出力,弘德帝面上笑嘻嘻,心下却嗤之以鼻。
真想出力早就出了,何须等到今日,等他做这个表率?
白山没吱声,他既没有庄子,也没有田产,就是个光棍主事,要粮食没有,反正粮食产量提升了,皇帝也不会要他的命。
弘德帝当然不会要他的命,粮食是国之根本,如白山这样的臣子是有大用的,他怎么会舍得动。
“白爱卿,这提升粮产的法子可有详细记录?”
白山就知道弘德帝会问这个,早有准备,“启禀陛下,微臣已经将法子仔细记录下来,并整理成册了。”
说着他拿出了一本厚厚的册子,由侍监呈给了弘德帝。
白山呈上去的册子记录的很是详细,弘德帝只看了两页便合上了册子。
“朕欲将法子推行至整个大越,爱卿可有什么建议?”
“回陛下,大越疆土辽阔,各地的气候,温度,粮种等等都有所差别,微臣老家便不能种这水稻,而是种小麦,微臣认为,不若从京城开始往周边推行,循序渐进。”
第323章 白山的成功[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