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自给闺女端汤送水的,心里也踏实了不少,如此闺女去京城她也算安心。
临走时白张氏邀她,“等你两个孙子上了学堂,你没事干就可以来京城待些日子嘛。”
林母摆摆手,“还早着呢,那俩小子才三岁,去学堂还得几年呢。”
至少也得等五六岁的,晚一些的话七岁也行。
这个白张氏能理解,锦儿那时候启蒙虽说早,但他是一对一的,夫子能把精力全花在他身上,但是学堂里不一样,一个夫子要同时教几十个学生,年纪太小送进去就不合适了。
白张氏笑道,“锦儿在县城呢,什么时候你若想来京城看看,叫锦儿给我们送个信就行。”
林母也笑笑,“好。”
杜云杨这次毛遂自荐要亲自护送白家女眷去京城,一方面他可以保护白家人,另一方面两个孩子太小,他还能作为随行大夫时刻注意孩子的情况,还有一点,林氏生产了,他就该将心思放在医谷上面了,这次去京城正好可以跟徒儿知会一声。
这几天他频繁的往县城大院跑,交代了青松好些事情,又将天冬放在了大院,正式开始教那些孩子辨识草药,小川仍然负责教那些孩子认字,余下的时间想习武便习武,想学医便学医。
小川很得青松看好,他很有毅力,扎马步的时候从来不喊苦喊累,每次都是尽全力能蹲多久就蹲多久,是一众孩子中最努力的,如今他已经能在梅花桩上站半个时辰了,其他孩子上梅花桩连半个时辰都坚持不到。
青松将这事禀告杜云杨之后,小川就被带到了杜云杨面前,经确认,小川是个习武的好料子,杜云杨当即做了一个决定——收小川为徒。
小川已经十一岁了,练童子功为时稍晚,但勤能补拙,根骨好加上后天的努力,杜云杨相信他能有所成就。
如今大院里才开始学习辨识草药,小川有没有学医的天赋暂时还不得而知,但有学武的天赋,未来也能成为医谷的中坚力量。
小川很感激杜云杨,他一直很崇拜杜云杨,能教出白姑娘那么优秀的徒弟,这样的人作为他的师父,他怎么能不高兴!
只是想起亡父,小川不由得惭愧,他没有像爹想的那样,成为一个读书人,反倒走上了习武这条路,也不知爹九泉之下会不会怪他。
但是后悔吗?
并不,从他带着妹妹东躲西藏吃不饱饭还频频挨打的时候,他就将读书人的骨气丢了,那时候保护妹妹成了支撑他活着的动力,为此他不惜去乞讨,如今有机会变强,再不受欺负,是多好的事?
在拜师之后,小川提出了一个问题,“师父,我以后是不是要喊妹妹为师姐?”
那小丫头片子还不得上了天?
“……按理来说是这样的。”杜云杨默了默,又道,“你可以和丫头商量,如果她愿意,你做师兄也无妨。”
反正是亲兄妹,自行商量去吧!
第271章 补过头了[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