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有资格宣读圣旨的,皆是弘德帝的心腹大臣,快要殿试了,有资历的文官都在忙这个事,只有文博昌因为赈灾没参与会试的事,正好再跑一趟潭州。
文博昌刚回京,回来就各种汇报工作,腿都跑细了也没歇上一歇,这又要跑回潭州,文夫人心疼不已,但这是朝廷的事,她一个后院的妇人,自然不能说什么,只得一样一样的安排好丈夫的出行。
拟旨是由翰林代笔,速度很快,头一天下的旨,次日圣旨就到了文博昌的手上,陛下命他即刻启程,他便不能耽搁,在第三日又往潭州出发。
与上次不同的是,他这次只有正经八百的钦差仪仗,不用带民夫,轻车上路速度能快些,但也用了足足半个月。
文博昌从京城出发的时候,离进入三月就差几天了,那时候白家的重心都在白锦身上,他进入潭州时,已经快三月中旬了,此时白锦早已过了县试,正在冲刺府试,而白薇也弄好了收养孤儿乞丐的大院。
小川花了两三天时间联络了土地庙的那些孩子,以及曾被扒手抓去的那些,如今大院里已经有了近三十名孩童,最大的十三,最小的也就四岁,男女皆有。
大院已经收拾好了,按照白薇说的,干干净净的大通铺,做了格挡,三尺一个床位,柜子桌子等简单的家具物什与生活用品无一不全,白薇还买了个厨娘,负责给孩子们做饭,但是打扫卫生等等都要他们自己动手。
白薇没有一开始就让小川教他们识字,也没有一开始就教这些孩子学什么,她在这些孩子住进来的当天去讲了她的要求,包括有半个月的卫生考核。
小川住到了大院,他要在白薇不在的时候督促和记录这些孩子的表现,丫头却被白薇带在了身边。
她很喜欢丫头,因为她发现丫头的记忆力非常好,也非常有耐心,这段日子丫头跟在她身边,但凡她教过一两遍的东西丫头都记得,认识了制药工具,甚至还能认得一些简单好分辨的草药,她才五岁,已经很不错了。
白薇准备问问杜云杨还要不要再给她收个小师妹什么的,她觉得丫头可能天生就是个学医的料子,就那耐性和记忆力都得打满分。
白山还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什么,弄好了白薇的院子他就闲下来了,整日要么守着林氏,跟白张氏聊聊天,要么就是跑到后院看杜云杨训鸽子,连酒坊都不去。
青四现在成了酒坊的一把手,白山不去,酒坊的一切都由他决策,包括采买,月初记录出售数量等等登记造册最后呈给白山过目。
酒坊的下人以及帮工都由迎春迎香负责分配,不用他管,他们三人分工明确,青四虽说管着许多琐事,倒也不算忙。
白山也在朝着甩手掌柜发展,减少了往外跑的次数,学起了白张氏那一套。
这要是几年前,他恨不得什么事都自己上,如今这样一方面是受白张氏熏陶,知人善用。另一方面,林氏肚子越来越大,他想在家守着媳妇,等孩子呱呱坠地。
 
第244章 要不要来个小师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