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调粮到潭州赈灾。
拨不出来?
那就想办法!
户部尚书在被弘德帝用折子兜头兜脑的砸了一通之后就住在了户部,连家都不敢回了,却迟迟想不出办法,户部上下怎一个‘愁字了得。
京城的低气压被文博昌的第二封折子稍微缓解了些许,彼时文博昌已经募捐到了粮食,潭州的灾情得以控制,弘德帝的怒火平息了些许,户部的压力瞬间没了,尚书大人从没有哪一刻觉得文大学士这么顺眼过!
义仓亏空的事不是一时半刻能调查清楚的,京城却迎来了二月份的会试,这是为朝廷选拔人才,弘德帝只能暂时将心思转移到了会试上,彼时文博昌才从潭州启程赶往京城。
会试举行到一半,文博昌回到了京城,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三十万募捐来的赈灾银,弘德帝大喜过望,在金銮殿对文博昌大加赞赏,封他为‘少师,负责教导各皇子,这一举动直接震懵了朝中大臣。
‘少师是个正二品的虚衔,是‘三公副手,是兼任(在大学士的官职基础上加封的),但也是朝中相当尊贵的官衔。
文博昌此时任少师,他日无论哪位皇子被立为储君,他都是太子太师,待新皇登基他将位列三公之首,位极人臣。
这是多少大臣梦寐以求的‘虚衔?!
大臣们眼红不已,但此时没有人敢站出来反驳,因为文博昌在缺银缺粮的情况下不仅完成了赈灾还带回来三十万白银,陛下加封文大学士无非就是在骂他们没用。
户部尚书是第一个站出来的,但他站出来不是为了反驳这事,他说‘陛下英明!
因为这三十万白银是要充入国库的!
如果每个大臣出去赈一趟灾都能带回来三十万两白银,户部尚书对他们也不会吝啬这四个字。
大臣们心中如何弘德帝不想关心,他就是借着这事在敲打这些人,但这只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他心中原本就属意文博昌做这个少师。
文家在大越的文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博昌任少师,便是预定了未来的‘太师之位,如此文家便直接被抹去了站队的可能性——即便是文家从来没有过站队的行为,但这样的臣子,只能是直接忠君的纯臣。
弘德帝用的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少师一职是升不是贬,文博昌也乐于接受,早之前还有人刻意拉拢文家,他也曾烦不胜烦,陛下如此他乐得清净。
文大学士在收获了户部尚书充满‘关爱的眼神之后递上了详述潭州灾情的折子,粮食增产的事他并没有写在这次的折子里。
会试还没结束,他此时递上折子陛下固然会高兴,但不知会不会因为会试而将折子延后处理,会试之后紧接着又是殿试,文博昌心中有些焦急,因为马上要进入春耕的最佳时节了。
第241章 气氛紧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