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白锦和五个孩子进考场的是文老爷子和卓夫子以及白山三人,白山和卓夫子都颇为紧张,文老爷子也神色难辨。
考场外人山人海,应试者众多,上到年过半百的老人,下到十几岁少年,目测白锦是一众考生中年纪最小的。
卓夫子没指望学堂的五个孩子能过院试,就希望他们中有人能中个童生,从启蒙到现在只用了四年时间,若能得中童生,那也是很厉害的了。
没看那还有老书生应考的么,这几个孩子也就跟县学的孩子一般大,是学堂的希望,若能中了童生,就能堂堂正正走进县学了。
白山瞧着那些考生,年岁最大的都能赶上抱孙子了吧,嘿,这么一衬托,他倒觉得他自己都能上场考上一考了,更别说他儿子那么聪明了,这么想着,他心里的紧张便少了几分。
文茂哲和卓夫子不同,他是明知道白锦一定能过,但他希望白锦能拔得头筹,将‘小三元给捧回来。
文茂哲有个宏愿,他想教出大越第一个‘六元及第的状元!
但这前提是得先拿到‘小三元,文茂哲心中并不比卓夫子和白山二人轻松。
如果是以前,文茂哲并没有想过这种事,他甚至后来连收徒的心思都没了,是白锦的聪慧给了他希望。
“锦儿,答题时切记摒除杂念,心无旁骛,知县会时不时下来游走至各考生的号舍前,莫要被他影响。”
“答题之前先仔细阅卷,别着急动笔,切记,卷面要整齐。”
一个考生题答得再好,卷面太过不堪,也会给主考官留下不好的映象。要知道,这些考生都是奔着科考入仕去的,那一手字将来许是要面圣的。
文茂哲谆谆教诲,白锦一一点头应下,师父的严阵以待让他心中也有了些许紧张。
白山将手中的点心递给他,没多说什么,该说的文老爷子都说了,那点心是娘亲手做的,锦儿要到晚上才出来,娘特意交代他拿来的。
卓夫子也在一边交代着学堂的五个孩子一些注意事项,这时候,宁黎带着县学的几个学子过来了。
“夫子。”白锦上前行了个学生礼。
“好。”宁黎拍了拍白锦的肩膀,笑道,“进考场之后不要紧张,夫子相信你可以。”
他身后的几个学子惊得瞪大了双眼,宁解元都没对他们说过相信这样的字眼,就让他们心无旁骛好好发挥,看来他很看好那小屁孩啊!
这几个学子中最大的也就十五岁,小些的十三岁,比白锦确实大出好几岁,心中叫着白锦小屁孩,却在白锦行了书生礼之后也规规矩矩回了礼。
文老爷子瞧了眼宁黎,心想,这就是给锦儿启蒙的夫子,宁解元吗?
嗯,看着一表人才,还有解元功名,也将锦儿教导的不错,这后生还是很有前途的嘛。
宁黎也感受到了文茂哲的目光,转了过来,该怎么形容呢,眼前的老人穿着并不显眼,但自身就有一股气势,是他一眼就觉得应该尊敬的人。
第229章 文茂哲的宏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