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障,不定还会给他宁家留下来劣种。
家事烦,国事更烦。
如宁承忠所料,五年前,立德乐携夫人乘“三板船”来渝,确实是来勘察川江航道,立德乐写的那本《经过扬子江三峡游记》的书就是明证,说啥轮船只须马力大吃水浅,在川江轮运是可行的。那个英国驻京代办说得露骨,对待中国人,提抽象的问题没用,你只管把船造好,然后开进来再提要求,绝对没有问题。立德乐设计建造的那艘“固陵”号轮早已抵达宜昌,虎视眈眈妄图逆水上驶重庆。
宁承忠再次与立德乐交锋。
英国人要求清廷据其《烟台条约》给立德乐发放宜昌至重庆的行轮执照,并转饬沿途地方官弹压保护。而外轮的进入,已经造成了长江木船业的衰败,遭到了宜昌至重庆水域以木船业为生的百万民众的强烈反对,欲聚众堵截。川督刘秉璋急电湖广总督张之洞商议对策。因有《烟台条约》在前,清廷无有回旋余地,只好一面安抚百姓,一面派员与英国人谈判。谈判从去年就开始了,中方谈判代表有安邦、国璋和宁承忠,李鸿章在幕后指挥。英方代表是英国驻宜昌领事和立德乐。被大清总理衙门任命主持全国海关事务的海关总务司赫德要求参与“调停”,清廷没有同意。
谈判桌前,立德乐客气地跟宁承忠招呼:“宁大人,老朋友,我们又见面了。”宁承忠脸色不好,说:“立德乐先生,我跟你说,川江航道狭窄,水急滩多,你那轮船是开不进来的。”立德乐耸肩摇头:“请问宁大人,川江那‘新滩险吧,可即使是枯水期,吃水三四英尺的木船也能通过,为啥同样吃水的用蒸汽机驱动的轮船就不能通过?”宁承忠一时语塞。国璋接话:“你们的轮船会撞坏我们的木船的,已经发生过。即便是没有撞上,木船避让时也可能触礁。”英国驻宜昌领事说:“这样的情况我们很遗憾,我们可以赔偿,前次已经说过,贵国木船损失五百两以内的,我方全部赔偿,损失五百至一千两的,则双方会商议定。”宁承忠说:“这是你们的意见,不可行的,关键的问题是,川江是我中国的水域,是不容许外轮入侵的。”立德乐发急:“我们可是签订了《烟台条约》的。”宁承忠生怒:“那个条约不平等,是你们强加于我国的。”立德乐锁眉摇头:“宁大人,轮船的马力大、速度快、运量多,有利于交通和商贸,您为什么不同意轮船开进川江?”宁承忠瞠目:“神圣主权不可侵犯。”安邦盯立德乐,说:“我们知道,你那‘固陵轮早就想开进重庆了,开进来呢,也可以,只是得由我们买下来经营。”立德乐面布阴云:“那船的价钱可不是小数……”宁承忠愤懑,买下“固陵”轮是李鸿章大人姑求十年无事的主张,前次谈判已经提到过,中方愿以十二万两白银买下此轮,条件是,十年之内,英国轮船不得上驶重庆。这是高价购买,立德乐那川江轮船公司的总资本也不过五万余两白银。而立德乐竟然还不情愿。安邦给他说:“立德乐精灵得很,他急切想把轮船开进川江是想发更大的财。你想想,我巴蜀云贵藏就比他那英国大几多倍,一旦打通川江黄金水道,他那船运生意,他那猪鬃、火油、海带、洋纱等生意就可以大展手脚,赚的白银是数千数万两,没法子估量!”他哀叹:“洋人咋总是占便宜,我国人咋总是吃亏?咳,国穷兵弱就只有任由洋人宰割,要是有我国人自己的轮船行驶川江就好,肥水就不流外人田了。”安邦摇首:“自己的轮船?你说得轻巧,吃根灯草。难,难上难的……”
宁承忠边穿衣服边这么想时,喻笑霜端了酒菜进客舱来,放到小木桌上。
“你呆痴痴想啥子?”
第26章[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