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2章 满分作文[2/2页]

重生之稳住不浪 三木不成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到这里,她就知道,作文不仅题目新颖,表现主题的方法更是新颖。
      迫不及待看下去,没有让她失望。
      如果没有李白,我们的生活应该会失去不少鼓励。
      犯了难,说不了“长风破浪会有时”;
      想辞职,说不了“我辈岂是蓬蒿人”;
      处逆境,说不了“天生我材必有用”;
      赔了钱,说不了“千金散尽还复来”;
      更不要说“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同样气势磅礴的排比,同样精妙绝伦的用词。
      唯一不同的,这次用的不是和李白有关的成语,是他的经典诗句。
      潘虹几乎是一字一句的在品读。
      每读一句话,清晰的画面感就浮现在脑海。
      “这个考生对李白的作品太熟悉,理解太深刻了。”
      她甚至觉得,就算是自己也比不上。
      是的,这是潘虹的真实想法,最起码她自认为,自己写不出这样的文章。
      此时此刻,她只想好好的把这篇作文看完。
      如果没有李白,我们熟知的神州大地,也会模糊起来。
      我们不再知道黄河之水哪里来,庐山瀑布有多高,燕山雪花有多大,桃花潭水有多深,蜀道究竟有多难;
      白帝城、黄鹤楼、洞庭湖的名气,都要略降一格;
      黄山、天山、峨眉山的风景,也会失色几许。
      如果没有李白,历朝历代的文豪词帝,也会少了很多名句。
      没有“举杯邀明月”,苏东坡未必有“把酒问青天”;
      没有“请君试问东流水”,李后主不会让“一江春水向东流”;
      没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金庸的武侠江湖,将会天缺一角《侠客行》。
      千百年来蜀人以李白为蜀产,陇西人以为陇西产,山东人以为山东产。
      一个李白,生时无所容入,死后千百年,慕而争着无数。
      是故,无处不是其生之地,无时不是其生之年。
      他是天上星,亦是地上英,亦是巴西人,亦是陇西人,亦是山东人,亦是会稽人,亦是浔阳人,亦是夜郎人。
      死之处亦荣,生之处亦荣,流之处亦荣,囚之处亦荣。
      不游,不囚,不流,不到之处,读其书,见其人,亦荣亦荣。
      幸甚至哉,我们的历史有一个李白,幸甚至哉,我们的心中有一个李白。
      你是谪仙人,你是明月魂。
      ···
      “太好了!”:???
      潘虹还是没有忍住,拍案而起,大声叫好。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还是个年轻的女老师,多少有点文青病,这篇作文着实戳到了她的那个点上。
      一时间心潮澎湃,大汗淋漓。
      “写得太棒了!”
      “···”
      “···”
      她是爽了,考场里其他考生却懵逼了。
      老师,你是不是忘了我们在干嘛?
      咱能不能消停点,考试呢!
      同时,心里面都冒出一个疑问:
      就刚才那个提前交卷的学渣能和“好”扯得上关系?
      ···
      潘虹也意识到自己失态了,有些尴尬地咳嗽几声。
      不过很快又兴奋起来。
      以她的眼光自然可以判断,这篇作文大概率会是满分。
      满分作文啊!
      她从上学到现在,身边就没有出现过,更不用说是出自一个初中生之手。
      再想想这个考生前面,同样可能满分的答题,“妖孽呀!”
      忍不住拿起试卷,又把作文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越看越觉得过瘾!
      不禁遐想起来:
      如果他上了高中,我能做他语文老师就好了。
      就这样,潘虹拿着周斌试卷,把他写得作文看了一遍又一遍。
      除了偶尔抬头扫视一眼考场,尽一下自己监考老师的职责之外,一直到考试结束,都在盯着作文看。
      走出了考场之前,更是拿出纸笔,记下了周斌的名字。
      刚走到门口,有些懊恼的一拍额头,“笨,我刚才应该趁有时间把它抄下来的!”
      低头看着已经装袋的试卷,暗暗可惜!

第52章 满分作文[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