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11章 巨难吃的饺子[1/2页]

拒绝米其林评级的三星小店 我是泡泡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下胡编乱造露了马脚,陈阳满头是汗。
      过了半天,谁知那中年女人恍然大悟道:“你是不是觉得我们老邰家原来是开九华楼的,就以为我们家老邰会做菜来着?”
      轰!
      陈阳脑袋里炸响一声惊雷。
      九华楼!
      九转大肠的发源地那个九华楼?
      陈阳突然想到在网上看过的,有关九华楼的历史。
      原来清朝初年,有个姓邰的人家在济南城外开了一家小食店。
      这小食店没有招牌、没有字号。
      但邰老板为人善良,乐善好施,一天店里来了个和尚化缘,邰老板给和尚备了一桌素斋,和尚非常高兴。
      于是这和尚便对邰老板道:“你这家店还没有名字,我吃了你一顿饭,这是我们有缘,出家人就送你一个字号吧!”
      这和尚来自九华山,九华灵山,福泽四海,佛家讲究缘分,这和尚觉得跟这家店邰老板有缘,于是挥毫写下了“九华园”三个字。
      后来九华园生意越做越红火,店铺也从城外搬进了济南城内。
      光绪年间,济南的富商杜某,对【九】字有着特殊的爱好,什么都要取个九数,他所开的店铺字号都冠以【九】字。
      因此也常到济南城内邰氏所开的饭馆九华园吃饭,九华园以扁食出名(济南称【饺子】为【扁食】),杜某经常光顾。
      后杜氏在后宰门兴建小楼开了一家酒店与邰氏合股经营,九华园自此改名【九华楼】。
      这就是九华楼的由来。
      “我是真蠢啊!”陈阳差点捶脑袋。
      邰姓本就不多,又在鲁省济南,他早就应该想到邰子才应该是邰家的后人。
      这时候,正好又有客人进了店里,中年妇人无暇跟陈阳多说,于是又是一番感谢后,便约定忙完了午餐再谈。
      陈阳不能影响人家做生意,于是便坐下来一边喝茶一边等着点的饺子上桌。
      不一会儿,饺子被服务员端了过来。
      一共两盘,一盘十个。
      看外形,陈阳觉得没啥问题,就是普通家常饺子。
      手擀的皮,大小是速冻饺子三四个那么大。
      面皮在煮熟后表面莹白如玉,一看就是对方用的面粉就知道质量很好。
      陈阳满意地点了点头,满怀期待的一口咬了下去……
      这……
      作为门头上写的招牌产品,虾仁水饺。
      吃在嘴里,虾仁壳没去干净,虾仁腥味也没处理好,本来很简单的馅儿,竟然做得一言难尽。
      “白瞎了饺子皮了!”陈阳满腹得纠结。
      再尝尝韭菜猪肉馅儿。
      韭菜馅儿的饺子,说实话,要想好吃有两个要点,一是不能吃到韭菜的生味儿,也就是韭菜一定要煮得很熟,不能有半生不熟的青气味。
      第二,韭菜饺子一定要比普通饺子多一点点盐,这样吃起来才够味儿。
      很可惜,喜家得水饺完美的避开了这两个要点,淡而无味,而且韭菜梗似乎还没熟,吃在嘴里甚至有些辛辣。
      本着不浪费粮食,陈阳是一脸纠结的勉强吃了十个饺子,剩下的就再也吃不下去了。
      就在他准备让服务员打包

第911章 巨难吃的饺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