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还是在老家过年有意思。妈妈,以后咱们能每年都回来老家过年吗?”
      乔晗长这么大,觉得今年过得是最有意思的。
      农村过年的讲究很多,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每天都有约成俗成的风俗,做年糕,炒山货、花生瓜生,贴对联,大打除,拆被子洗被子……
      到了腊月三十,早几年不让供的祖谱现在也都恢复了,做供碗,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到了年三十,一大早就开始忙。五奶奶手巧,如今日子也好过了,能做出来十八碗不同样式的供碗。
      馒头都不是简单的蒸十个大白馒头排两堆,而是蒸的花馒头,据说还是跟她奶奶学的呢。老家是山东闯关东过来的,最会蒸花馒头。
      祖谱供上了,云慕淮带着孩子们在外面放炮迎祖先。
      乔之茉和五奶奶接下来的一天,都在准备年夜饭了。
      下午的时候,市里和县里的领导一起来家里慰问烈属。给五奶奶带了两百块钱慰问金,还有一袋大米一袋白面。这个年头儿,东西很是不少了。
      报国叔那边也有。
      要么说呢,人家领导就是领导,消息总是那么灵通。
      之前几年,五奶奶跟报国叔在京城住,每年年底人家都是让王队长转交慰问金,今年回来过年,人家就亲自上门了。
      不得不说,这工作做得,细致。
      晚上家里也有祭祖仪式,云慕淮按照祖谱上的人,一个一个的跟孩子们讲祖辈的英雄事迹。哪一年去当的兵,在哪一个部队上,都打过什么仗,立过什么功,又是在哪一年因为什么事情牺牲的。
      进而再讲一讲前面几十年的历史。孩子们听得都很认真。
      这几个孩子,包括阳阳,在京城的时候,也都听不少人讲过古,但是角度不同,又是另外的感动与震撼了。
      云慕淮教育孩子,引经据典但又不死板,总是娓娓道来,把故事讲得很容易让人共情,孩子们都很爱听。白天就有一堆孩子围着他听故事。
      祭祖过后,才是年夜饭,饭前孩子们还给长辈拜年,领压岁钱。
      年夜饭的饺子里包着乔之茉特意准备的花生米大小的小金花生,还有大枣,大葱、糖块什么的,吃到了有奖励,孩子们为了得奖励,平时能吃二十个饺子,这会儿得吃三十个。
      吃那么多,也不敢让他们马上睡,就带着他们打扑克、守岁,红十,简单易学,玩儿吧。消化一会儿了,再练一练功,彻底消食儿了,才敢让去睡。
      乔之茉与云慕淮两个基本一宿没睡,守着祖谱前的香火,两口子倚靠在一起,头挨着头,坐在厅里,院子里亮着红灯笼,园子里是白雪映射的光。
      就那么看着,一人手里捧着个大茶杯,小声儿的聊着当年在知青院的那些人,那些事儿……
      早上天刚亮,就去准备早饭,早上还是饺子。
      孩子们放下筷子就都跑出去玩了。今儿个全村的孩子都满村子跑着拜年收红包呢。自家准备了整整一筐的红包,每个包里一块钱,等着孩子们上门。
      一直到初三,每天都是热热闹闹的。
      初三晚上送神,收了祖谱。
      初四就开始待客了。回娘家的,走亲戚的,要开始走动了。
      “您怎么过来了?我俩正要出发往您家里去呢……”
      冯场长一家第一个上门的。
      乔之茉没说假话,是真打算要过去的。年前五奶奶和孩子们刚回来的时候,林场的年货就送到了。他们回来之后,年前冯有志又来送过一次獾子油。
      原打算今儿上门去拜年,八盒礼都准备好挂在自行车上了。没出发呢,人家先到了。
    &

第110章 有志[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