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是县上,农场再好是农村,那当然还是不一样的。都是领工资,在农场里,哪有铁路上的油水多。
傻子也知道怎么选。
没两天手续都走完了。过了正月十五就去上班去。
因着是靠乔之茉给的东西得到的这个机会,老支书这边得了信儿,跟杨婶子老两口就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来谢过了。
要么之前乔之茉怼杨树华咋怼得那么痛快。
就是不怕杨家过后给她小鞋穿。
老支书不是那样人。
村子里没有秘密,杨满仓自己不说,一起干活的人也早都把消息传得哪哪都是。虽然不知道他怎么钻营的,只进城做工人吃红本,就是让人羡慕得不得了的好事了。
周建军算是跟村里人联系比较多的,消息也灵通。这不是探亲回来往村子里溜达两趟,啥都知道了。
每一个知青都想回城,回家探亲是挤挤巴巴哪哪都不方便,但要是进城工作,那又不一样了。哪怕不是回老家所在的城市,能进城里工作,就都觉得比修理地球好。
便是在靠山屯这种物产丰富的深山里,不挨饿不受冻,也都不乐意过这种看天吃饭的日子,更愿意旱涝保收,月月都有领工资,抱上铁饭碗。
周建军这一说,知青的注意力果然都转移到怎么能招工进城,有没有什么回城的消息的方向上。
探亲回来的,说起去其它地方插队的知青的情况,特别是大西北,物资贫瘠的地方去的那些,吃的那些个苦,再对比对比靠山屯,感慨感慨。
或者聊聊各个老家的城市有什么新鲜事啦,有什么变化的。家里有没有添人进口,婚丧嫁娶的,想到哪聊到哪呗。
女生们聚在炕头上,丢嘎拉哈玩儿,这东西是羊后腿膝盖骨做的,报国叔给乔之茉攒的,老李还买了染料回来给染成了红色的。
村里的姑娘玩儿的多是猪骨的,大,硌手,羊的小,好玩儿。
也没有几个家长乐意花钱买染料来给上色。
像这样一副八个的,得四只羊才能攒出来,报国叔可是动用了屠宰厂老战友的关系,才给弄回来的,还搭上两只熏兔子去。
“王乐枝过了年也要去县医院上班,乔之茉,村里说没说,还给不给你配个助手啊?”
京城的知青李卫红跟乔之茉打听卫生所的安排。
什么心思谁都看得出来了。
乔之茉就笑,“这还真没听说,过完年开村委会的时候应该会定吧。毕竟当初也是大家选出来的人。”
可别问我了,像我能决定似的。
就是我的意见有参考性,我也不能跟你说啊,半年了,总共没说过十句话,我跟你啥关系啊。
她这么说,李卫红就叹气,“那我们肯定没有希望了,村里人肯定会选他们熟悉的,咋可能选咱们呢。”
那也不一定的。
还是得看懂不懂点儿基本的药理。
大夫又不是干农活,谁都能干,最起码不认字就不行。
乔之茉只笑笑没说话,赵丽敏把话叉到晚上吃什么上去了。
第33章 凑到一起过年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