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等人下马,快步向前。李世民也向李恪等人快步由来。
李恪等人来到李世民身前,俯身跪拜道:“儿臣拜见父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扶起李恪说道:“众卿家平身,恪儿你此处突厥半年,真是辛苦你了,不知议和一事如何了。”
李恪回答道:“回父皇,儿臣幸不辱命。突厥已经答应与我大唐议和,永不侵犯我大唐。两国开放边境往来贸易,再不动刀兵。”
李世民笑道:“哈哈,好!不愧是朕的儿子。”
李恪笑道:“这并非儿臣一人之功,多亏了唐大人和程大人辅佐,儿臣这才马到成功。”
李世民笑道:“好,诸位爱卿,辛苦了。朕自当重重有赏赐。恪儿,走。父皇要为你接风洗尘。”
李世民亲拉着李恪的手,走进了长安城。李承乾看在眼里,恨在心里。
李世民在曲江池为李恪摆下了欢迎晚宴,招待李恪等人。这场宴会的主角变成了李恪一人。
大臣们纷纷起身向李恪敬酒,李恪起身致谢。李恪这次出使突厥,成功的收获了众人的敬仰。
就连李世民也亲自向李恪敬酒,李恪谢过之后,李世民又向唐俭与程咬金敬酒。
程咬金借着酒劲说道:“陛下,蜀王殿下可真是少年英才,文武双全。老臣真是佩服万分。”
李恪说道:“本王愧不敢当,一路上要多亏了您和唐俭大人相助。”
程咬金说道:“您是少年英才,就连突厥公主都对您一见倾心,您就不必过分谦虚了。”
李世民听到此言,眼里充满了惊奇。于是他向程咬金问起了出使突厥发生的事。
程咬金把阿依扎倾心李恪,颉利甚至想把女儿许配给李恪的事告诉了李世民,惹得李世民哈哈大笑。
李世民对李恪问道:“恪儿,想不到朕差点和颉利成了亲家,你为何不同意联姻呢”?
李恪说答道:“儿女之情私也,议和结盟公也,儿臣不能以公济私。况且此次出使突厥,是为了探听虚实,为将来征讨突厥做准备,儿臣怎么能私自和突厥联姻呢?”
李世民笑道:“恪儿,言重了。这突厥公主对你有恩,与她联姻未尝不是件好事啊。”
李恪说道:“儿臣年纪还小,不想考虑此事。况且突厥一直都是大唐的心腹之患,正是因为突厥公主对儿臣有恩,所以儿臣更加不能答应与突厥联姻。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李世民笑道:“好啊,恪儿。你忧心国事固然是难能可贵,但大丈夫还要知恩图报。你一定要好好谢过突厥公主。”
李恪回答道:“突厥公主对儿臣的恩情,儿臣永世不忘,我一定会永远记得她的。”
李世民笑道:“恪儿,你们出使突厥,为我大唐立下了功劳,父皇要好好赏赐你们。”
李恪说道:“为父皇分忧本就是儿臣分内之事,哪里还需要封赏呢,您还是封赏唐大人与程大人吧。”
李世民笑道:“凡是为我大唐建功立业之人,朕皆有封赏。为的就是鼓励众人为我大唐效力。”
“传旨,封唐俭为鸿胪寺太卿,遂州都督。封程知节为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
李世民又对李恪说道:“既然恪儿,你不愿要封赏,那就加封你为益州大都督,并且在长安城为你修建蜀王府,开府建衙,府中官员,由你一人挑选如何”?
开府建衙,拥有了自主的权利,意味着李恪可以拥有自己的一套班底,类似于当年的秦王府,这在所有的王爷中还是第一位。
李恪不要那些头衔,但开府建衙可以不用每天住在宫里,有了自由的权利,李恪还是很高兴的。
李恪谢道:“儿臣遵命,多谢父皇。”
第二十五章:开府建衙[2/2页]